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狠话?

公元604年,隋朝一群大臣觉得天下太平,实在闲着慌,就联名上书皇帝杨坚:

”闲着也是闲着,听说林邑(今越南)有不少宝贝,要不咱派点兵给这国给灭了吧?“

杨坚说:”好“。

然后就派了一万军队,几千囚犯,就把林邑国给灭了,国王给赶到海里去了。

《隋书·列传·卷四十七 》“时天下无事,群臣言林邑多奇宝者。……仁寿末,上遣大将军刘方步骑万余及犯罪者数千人击之。……方入其都,获其庙主十八枚,皆铸金为之……”

具体过程,大概如下:

公元602年,交州(今越南河内)俚族首领李佛子发动了叛乱,攻占了越王故城。

事情传至长安,杨坚也没太在意,命令了一个叫刘方的将军,带了1000多人,就去找李佛子打群架。

刘方名字很普通,但领军水平一点也不普通。此人带兵不仅法令严肃、军容齐整,还很知道聚拢人心。哪个士兵病了,刘方都会亲自慰问,和战国时的吴起有点像。所以,他的部下战斗力都很强,平叛过程也顺利的难以想象。

刘方带着1000多人一路高歌猛进,直奔李佛子老巢,就没遇到像样的抵抗。一直到李佛子的老巢附近,他才在一山岭上组织了2000多人准备抵抗一下。

1000多人比2000多人,前者仰攻,后者居高临下,按道理讲后者赢的机率很大。但是,刘方显然不讲道理,只讲拳头。三下五除二就把这2000多人搞定了,然后就冲到了李佛子的大营前。

一般情况下,这时候带兵将领都会吆喝:“冲啊,抢粮、抢钱、抢娘们!”但刘方并没有借势进攻,而是选择了一个损失最少的方法——派人去劝降。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狠话?


不出所料,李佛子立马跪了,随后被刘方派人押到了长安。

搞定交州叛乱之后,朝中大臣觉得这仗打的实在太没意思。于是,他们联名上书杨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不如再去打一下更南边的林邑吧,听说那边有不少宝贝(时天下无事,群臣言林邑多奇宝者)。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狠话?


因为闲着没事,就去打个仗,灭个国,可见当时大隋的国力是有多强大。

可是,对外不能这么说啊,总不能发个檄文给林邑国王说:其实我不想去揍你,奈何手太痒,心太闲,控制不住吧。

于是,杨坚让大家找个理由再去揍林邑。大臣们赶紧翻阅各朝史书,很快就找到了一些强有力的证据——林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林邑国王听着,你们这地方,秦朝时为象郡象林县,东汉时为马伏波将军的辖区。东汉末年,你们趁着中国内乱,竟然造反了,这叫不忠不义。南齐时,虽然你们又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但我大隋建立后,你们竟然又分裂祖国领土。大隋再大,但是一点也不多余,所以,我们现在要出兵收复故土,识相的赶紧投降吧!

但是,檄文刚发布,还没等刘方出发,杨坚便驾崩了。

杨广继位之后,公元605年正月,便迫不及待地下令,让刘方率领了1万多人和几千罪犯,继续去灭林邑国,不,应该是去收复故土。

当时的林邑国王叫梵志,人群呢,史书记载是“深目高鼻,发拳色黑,以幅布缠身。人皆奉佛,文字同于天竺(印度)。”和现在印度的苦行僧简直一模一样。隋唐时,管这种人和黑人统一叫作“昆仑人”。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狠话?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在的越南人绝对是中国人的子孙,看下图越南开国领袖胡志明和周总理在一起的照片,胡志明可有半点“昆仑人”的基因?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狠话?


既然林邑国的人和现在的印度人一样,那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妥妥的战五渣。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灭国战役很快就结束了。

战役从当年正月打到了三月,刘方连战连胜,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就是在快到达林邑国首都的时候,梵志亮出了杀手锏——大象军。刘方让人试着砍了两刀,发现没毛线用,就赶紧退了回来。

武力不行,那就拼智商。刘方命令士兵在一块平地上挖了一些坑,再用草盖上,然后派出一小股部队去挑衅林军,只许败不许胜。

林军见隋军撤退,也没过脑子,赶着大象就直追,三个月了,赢一次不容易啊。由此也可见,喝不喝恒河水,“三哥”的脑子都差不多。

结果就是林军大象成群结队的往坑里掉。林军阵脚大乱,刘方又急令弩兵射击没掉坑里的大象,虽然大象皮糙肉厚但是也搁不住弩啊。于是,大象们转身就朝对方冲了过去,林军大败。

当年4月,刘方就领军攻入了林邑的都城,林邑国王梵志打仗不行,但是蹿的很快,一溜烟跑到了海岛上。

刘方也很无奈,那破地方,蚊子大、蟑螂多,当时很不宜居。于是,刘方在林邑首都,找了几块石碑,写上了此次出征的原因和过程,就班师还朝了。

但是,在回朝的路上,刘方一不小心生了病,在途中便病逝了。杨广追封他为上柱国、卢国公。

林邑国王梵志见隋军远去,又跑了回去,上书隋朝谢罪,以后年年纳贡,

不过就送了一些鸟玩意儿,是真的鸟,五色鹦鹉和白鹦鹉。

所以,我觉得判断一句话狠不狠,主要看后果,而不是看话本身。

君臣说“林邑多宝!”,这几个字听起来一点也不狠,但是后果却挺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