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威脅也許不是境外輸入,而是禍從口出

最大的威脅也許不是境外輸入,而是禍從口出過去,基本得看我們的心情和臉色,很有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優越感不是一般的強,在鍵盤上打出“**跪求也不理”這種話的時候,心裡應該很爽。

2

到今天為止,抗疫這事,無論是效率還是效果、我們確實比很多國家都要好得多,所以我們有理由自豪,但自豪歸自豪,最好不要太飄。就拿“一省包一國”來說,這個地球上有200多個國家、70多億人口,境外被感染人數已經10多萬、並且還會大幅度增長,我們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排名大概在80位往後了,毛里求斯哥斯達黎加之類都能排在我們前面,包得了嗎?拿什麼來包?就在短短一個月以前,我們全國停擺、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幾萬醫護人員奮不顧身拼死拼活,才把武漢的局面基本控制住,現在剛從坑裡爬出來,就覺得自己可以拯救全世界了。

我們沒有那麼強大。

3

由於舉國投入、由於10多億人全力配合,我們的疫情基本算是控制住了,復工復產已經全面上路了,現在面臨的情況和處境,相對要主動一些。我個人也覺得,目前這個時間點,在很多方面我們都有一些新的機會,在前幾天的推送裡我寫過這麼一段:“如果運作得好,我們也許能夠利用這種境內外的疫情落差,用比較低的代價,把光刻機擼回來,把更多的石油礦產擼回來,把更多的合同擼回來”,昨天晚上我看到一條船舶工業協會的新聞,說是我們84艘30萬噸級的超級油輪全部開往海灣,一次能運回1.68億桶石油,這些都是很好的事,如果不是這輪疫情,哪來這麼便宜的石油?既然這麼便宜,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多搞點回來?

從理論上講,接下來這段時間,我們還有比較多的想象空間。比如我們也許可以適當的擴大中央財政赤字,去減稅、去適度降息、去降低高速路收費、去發消費券、去定向扶持一些產業,結合能源成本的下降,來刺激經濟復甦;如果這一攬子刺激政策有效,也許就有可能帶來資本市場的復甦;資本市場的復甦又會為一些高槓杆高風險部門和產業、提供比如充裕的間接融資空間,為它們託底,比如地方財政和房地產行業;這些領域的風險得到平抑以後,在資本流動防火牆基本搭建成型的條件下,我們甚至可以嘗試真正放開匯率,讓人民幣真正國際起來。

4

但這一切,都只是理論上的前景和可能,我們能不能利用好這個時機、能不能往前走、能夠走幾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和這個世界上的多數群體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有些姿態和言論,會招人恨。如果我們以救世主的身份自居,覺得我們是施主、別人都是要飯的,沒有人會接受,因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更何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算別人因為眼下的各種困難,不得不把石油礦產便宜賣給我們,把光刻機和精工技術賣給我們,但賣過以後,他們一定會記仇。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幾年以後,全世界到處都是對我們不滿的人,他們的政客和媒體,會怎樣對他們的民眾、對他們的孩子,去講述今天的疫情故事?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會一口咬定,這個病毒的發源地是中國;他們會說我們在迅速控制住國內疫情以後、轉過身就利用別國的困境、滿世界趁火打劫;他們會說我們作為肇事者,在落井下石的時候,居然還一直襬著一副救世主的嘴臉——當全世界多數人都這麼說的時候,正常的交易也會被定論為掠奪,假的故事也會被別人認定成真的,而今天有些人留在網上的那些傻逼言論,就會成為這種故事的證據。

如果這種故事情節,成為境外的輿論主流,就算我們今天能夠贏得一點點,未來也多半會翻倍輸出去,我們不可能和所有人成為朋友,但也一定不能讓絕大多數人都成為我們的敵人,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很難想象自己的處境,更很難想象海外中資企業、僑胞和留學生的處境。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人相信自己可以和全世界為敵、還能取得勝利,這種人就是鄉鎮殺馬特,但可惜的是,在今天的網民裡,精神上的鄉鎮殺馬特,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比例。

這是疫情戰,也是輿論戰,這一場戰鬥,現在也許都還沒有打到一半,如果有隻圖一時口快的殺馬特太多,我們有可能會輸掉下半場,甚至未來。

5

從疫情爆發至今,在對外公關層面,以民間身份登場的、做得最好的一個人,是大家熟悉的馬爸爸。馬雲之前在推特上是沒有賬號的,海外疫情一嚴重,趕緊就衝上去註冊了一個,註冊以後除了捐贈啥都不幹,日本疫情嚴重了,捐口罩捐防護服,歐洲疫情嚴重了,我又捐,非洲出現擴散的苗頭了,我再捐,我是大家的好朋友,樂於合作,願意貢獻——這才是今天對外公關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希望看到的是,宣傳部把姚明李娜郎朗李雲迪這些老外比較熟悉的中國人請來,來當這輪疫情裡的對外形象大使,給世界人民送祝福,送完祝福給物資,先送後賣;商務部讓馬化騰許家印等等,都象馬雲一樣、在推特上去開賬號,給非洲兒童送糧食送衣服;廣電總局把全國叫得上號的明星都叫來搞雲義演,讓世界充滿愛、天下一家、ONE WORLD ONE DREAM……,諸如此類之類的歌一通唱。生意先不談,就算以前有點磕磕絆絆暫時也不計較,撲上去先救火,火救完以後,很多家裡可能都已經燒得斷壁殘垣,急需各種交易和輸入、以及重建,而你恰好又是救火過程中,幫忙最多的,什麼生意不好談?

6

在過去大半個世紀裡,美國之所以能夠一家獨大,不只是因為它利用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機會,也不只是因為它科技最發達武器最先進,如果只是靠這些運氣和硬實力,它走不到今天。

在二戰以後,我們看到的是,馬歇爾帶著源源不斷的美元,幫助歐洲從廢墟里重建;麥克阿瑟在日本搞土改,給婦女選舉權,利用朝鮮戰爭的契機、讓日本工業再次起飛。

就拿麥克阿瑟來說,這是一個很自大的人,性格里沒有什麼平易近人和溫和的成分,在菲律賓他差點就被日軍逼得要自殺,無數部下都成了戰俘,這次的經歷被他視為奇恥大辱、並因此對日本軍隊恨之入骨,這樣一個人、成為勝利者以後、成了日本事實上的總督以後,說的卻是:“我只要當一天盟軍司令,就不會讓一個日本人餓死”,他也並沒有象外界想象的那樣,廢掉日本天皇

——他為什麼要說這種話,又為什麼不廢掉日本天皇?

二戰以後,美國的對外公關,是教科書級別的案例。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紀實故事,情節我記不清了,大致的梗概是有5個美國人,其中有飛行員有退役軍官,帶著藥品、工業用品、書籍等等,去到一個原始部落,想把現代文明帶給那裡的土著,結果溝通中產生了誤會、導致被殺害,然後這5個美國人的家人和朋友,繼續去到這個部落,繼續用藥品工業用品書籍去輸入文明。

在二戰之後美國對外界講了無數個類似的小故事:收養、安置、幫扶……,它的這些小故事和民主人權之類的口號、它在歐洲和東亞的示範動作、它的可口可樂好萊塢迪斯尼和導彈,三位一體,構建起了美國的對外形象和核心競爭力,它竭盡全力的顯示,作為戰爭的勝利者,作為世界上武力最強大的大國,他們不是掠奪者,而是重建者和保護者,以及文明的輸出者,他們要做的不是趁火打劫——這才是公關,黃軒和佟麗婭在【完美關係】裡玩的那些,連幼兒園過家家都算不上。有了這種形象鋪墊以後,歐洲的政客、日本的政客,關於美國是一個什麼角色、這個角色為什麼會存在,才能對自己民眾有所交代,有了這種交代以後,在歐亞大陸上、美國的軍事力量才能夠延續至今,美元的硬通貨地位才能延續至今。

如果因為和德國在諾曼底打過仗、佔領以後就不給德國人發口罩,如果因為和日本在太平洋上打過仗、接管以後就第一時間拿下天皇,美國過去幾十年,能一直穩住自己的地位嗎?最後能得到這麼多利益嗎?不可能的,窮盡幾屆總統之力都擺不平的中東,就是反例。

7

我們也有過類似的成功案例,成功的邏輯總是相通的。

比如M主席對尼克松說,我們只談哲學,比如總設計師對田中角榮說,過去那些不幸的往事、在2000年的歷史長河裡,只是短暫的一瞬。

主席和總設計師都是以強硬著稱的人,他們從不害怕亮出拳頭去戰鬥,但正是為了戰鬥,在多數時候他們都在儘量的張開臂膀,去團結可以團結的對象,哪怕站在對面的,是曾經勢不兩立的敵人。如果他們過去沒有張開臂膀,我們不會有今天。

8

所以,對於網上氾濫成災的精神殺馬特,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有時間的時候,少打點遊戲,少追點愛豆,多看點書,如果書看不進去、看點紀錄片也行,看看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那些強者、是因為什麼成為了強者,看看他們成為強者以後,為了延續強勢需要扮演什麼樣角色——如果連記錄片都看不下去,那少說兩句話好不好?因為傻逼話說得越多,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夥伴就越少,和對手競爭的時候就越吃虧,我們夢裡面的厲害了我的國,也許就只能停在夢裡面。最大的威脅也許不是境外輸入,而是禍從口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