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對於應屆生找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

金旭濤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很多人都可以提建議,大而化之,實際上又沒有太多的價值,畢竟每個個體都不一樣。

但作為應屆生學習瞭解如何求職還是非常必要的。畢竟很多都是普通人,能力又不是一眼就被單位看中,

行動、行動、必須行動

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現在大學生缺的就是行動,心理想想的多,落實行動的少。找工作也是如此,大多是心理想我這樣的人找工作太難,我的專業社會需求的少,或者參加幾次招聘活動,面試過,工資低,覺得自己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就這麼點錢,還不如窩在被窩裡呢。

所以,你看找工作很容易拿到offer的,不是能力突出的,就是特別積極找工作,面試的。

臉皮厚、膽子大

大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脫節比較嚴重,尤其是普通同學沒有參加過實習實踐,心理對社會認識不足,找工作時不敢吹牛,這不是說隨便亂說,而是認為自己的一些事太小不值得一提,其實還是非常厲害的,要敢說,大膽說。

還有就是有了機會要大膽,一個畢業生去一個比較不錯的單位面試,儘管進了面試,但單位實際上要求是985,她面試結束後,等到hr經理結束,主動去說明自己的優勢,推薦自己。

應屆生找工作,大都差不多,沒經驗,沒經歷,社會經歷少,能力這個時候很多也沒有多少差距,這個時候就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行動早的敢行動的就容易得到機會。


大學專業深一度


第一,注意行業的選擇。

很多同學就業找工作心態比較急,看到有公司在招聘就去應聘,可是最後畢業去單位工作以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份工作,有些後悔。因此各位應屆生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工作行業的選擇,因為它決定著你今後的工作方向,也影響著你今後再次就業。建議各位同學儘量選擇一些與本專業有一些聯繫,同時又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有利於應屆生今後的發展。

第二,注意瞭解薪資待遇。

主要要關注三點,一是在招聘時候給各位應屆生說的工資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一定要事先問清楚。二是要了解試用期工資多久,以及試用期工資多少,同時要明白多久才能轉正。防止有些企業在試用期結束後又給員工安排見習期。三是要問清楚單位交不交社保,以及試用期是否繳納社保,從而保障學生的個人權益。

第三,注意簽訂三方的問題。

主要有三點,一是是否需要簽訂三方協議,實際上應屆生就業不一定要簽訂三方協議,而且學生工作後社保的繳納也不需要三方協議,因此無需擔心。二是如果簽訂三方協議,單位是否有違約金,一般來說很多企業都有違約金,一定要在簽訂三方協議的時候看清楚違約金多少,防止到時候解約解除不了。三是如何解除三方協議,解除三方協議需要本人去單位說明情況,然後單位給你三方協議,之後拿著這份三方協議去學校改派拿新的三方協議。

第四,注意工作後租房問題。

應屆生畢業後剛剛工作不要一次性就租太長時間的房子,因為剛工作並不穩定,有可能幾個月就換工作了,到時候房子還涉及到轉租的問題,因此建議學生先短租三個月左右時間的房子,先適應一段時間再考慮是否續租。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莯楠花開


應屆生找工作要領:一是給自己的工作定位,學啥專業,畢業後適合的崗位是企業,還是公務員、事業編。二是關注學哥學姐們的就業方向,知曉他們畢業後的去向,為自己少走彎路,打基礎。以優秀的學哥學姐為標杆,在他們的傳經送寶中,謀劃自己的就職前景。三是在同班、同級中尋找學習夥伴,為就業打好底子。


秋澗叮咚


不知道你是需要哪方面的建議?應屆生找工作需要有前期的職業規劃(含自我探索、職業探索等)做鋪墊、撰寫有競爭力的簡歷、準備面試等工作。其中職業規劃是需要較長時間去思考的,簡歷和麵試則是方法的問題。


關於職業規劃:


1. 進行自我探索:問問自己“你喜歡做什麼?”“你擅長做什麼?”“你認為做什麼是值得的?”弄清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對你確定清晰的工作目標會有幫助。給你說個真實的例子:


我有個學生畢業2年多了,每次他聯繫我都會問“老師,有什麼工作機會介紹給我嗎?”起初,我會嘗試幫他留意,但是次數多了就很難了。經過一次長談,才知道他對自己的認識很模糊,根本沒有思考過以上三個問題,導致對於發展缺乏規劃。每次不滿意就跳槽,看到新鮮事物就想去嘗試。同班的同學有些在崗位上都獲得了很大進步,他還是遊遊蕩蕩。

所以,前期開展自我探索,做好規劃,比較容易朝著目標努力前進。

2. 做好職業探索。對於感興趣的行業、企業、職業進行分析。

行業方面,比較建議應屆生選擇“成長期”或“成熟期”的企業。行業都有生命週期,會經歷初創、發展、成熟和衰退期。你選擇的行業所處的生命週期,會決定未來10年你的職業發展前景。

聚焦在10年內有發展潛力的行業。通過請教前輩、分析各種行業發展趨勢報告獲取有利的行業信息,鎖定目標行業。

企業方面,建議首選大公司。每一份經歷都是自己的背書。大公司會提供更廣闊的視野、更規範的體系。如果能和更多優秀的人在一起,會更有助於自己的成長和發展。通常獵頭也是會瞄準“大公司工作背景”的人,並且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職業方面,要和自己的興趣、特長相結合。如果原本你對已學的專業就很喜歡、知識紮實,那麼專業對口的工作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也有其他的興趣和特長,那可以考慮能讓自己有興趣持久從事的工作或者有更多發展空間的工作。

關於簡歷和麵試

簡歷和麵試都是方法論層面的問題,能夠幫助你成功獲取合適的工作機會。

簡歷撰寫要結合目標工作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用動詞說話、數字說話、結果說話及關鍵詞說話的方式,展現你的業績能力以及與崗位的匹配程度(可參考我的文章“應聘者如何用一封吸睛的簡歷打開求職的大門”)。

面試需要充足的準備。先了解應聘企業的企業文化、發展歷程、業務範圍等基本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其次,準備1-2分鐘的自我介紹,參考以下模板:

您好,我叫xxx,很榮幸貴公司能給我這個機會參加面試,下面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xx年畢業於xx學校xx專業,並曾在x家公司工作(兼職)過(簡述概況及業績亮點)。通過這幾年的學習/工作,我認為我形成了如下優勢(2-3條)。所以,我認為我很適合貴公司xx崗位。

懂得用STAR面試法應對面試官的提問。S指的是事情發生的背景;T是指達成的目標;A是指採取的行動;R是指取得的結果。通過完整的事件的敘述來讓面試官看到你的能力素質是可以勝任崗位需求的。另外,也要分析不同的面試官的面試重點。(可參考我的微頭條“麵霸小姐姐是如何過關斬,offer拿到手軟的?”)

希望以上建議能夠幫到你,祝你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奇遇生涯


如果是博士生 好吧,大佬慢走。 如果研究生 好吧,總算都能找到點工作。先去大廠會好一點。如果本科生 好吧,你不試試讀研嗎?至少試一下吧,又不虧。


我言天地寬


一、選擇大方向

選擇大方向涉及到題主所學的專業、個人價值觀、發展區域等等因素,今天先談談上述幾個因素。

1、結合專業就業。幾年的時間花在專業上,不論喜歡與否,專業都是求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敲門磚,也是找工作時與行業、職業匹配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題主喜歡並認同自己所學專業,可以從專業角度出發,往垂直領域發展,找找匹配行業的上下游工作,反之,若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那就需要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來選擇新的就業方向。舉個栗子🌰,我以前就有個學生因為特別熱愛新媒體,大學期間也做了不少相應的嘗試,最終跨專業成功入職新媒體行業。

2、結合個人價值觀。工作本身也會有不同的性質,也就是俗稱的體制內、體制外,性質不同,選擇也會不同。題主可以結合自己的價值觀排序來進行選擇,是更傾向於相對安穩、安定、儘管工資不會太高,但也旱澇保收的體制內工作,還是更傾向於行業發展前景好、有競爭力、薪酬較高的企業。往往會有畢業生一開始求職的時候銳氣十足,雞血滿滿,只瞄準高薪酬高競爭力好發展的行業和崗位,但實習應聘一段時間後又會覺得並不太適合自己,轉頭回來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嘗試無害,只是若能提前更認識和了解自己,就可以更快做出選擇。

3、結合發展區域。這個就涉及到題主是要在哪座城市就業了。如果是一線城市,那就要考慮到就業初期的生存期先怎麼儘量活下來,如果是其他城市或在家附近城市發展的,需要考慮到如何利用已有的資源先深耕發展。

二、個人小目標

個人小目標就是更微觀層面的操作,比如題主的簡歷是否精心製作,內容和排版都經得起打磨,個人形象照清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應聘面試是否認真準備,尤其是對面試的整個流程準備程度以及對應聘企業的瞭解程度等等,也可以總結如下:

1、注意形象。細節是魔鬼。準備一套得體合身的正裝非常必要。

2、打磨簡歷。簡歷打磨有一系列的注意事項,題主也可上網多查詢多學習多借鑑。

3、全副武裝。最後需要的全服武裝指應聘面試等各個環節的準備,付出時間,投入精力,多考慮多打磨。

最後,希望題主能找到最好狀態的自己,才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加油!


做到80歲的生涯諮詢師


誠邀,作為一個過來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小經驗吧

首先,我覺得無論你是什麼大學畢業,首先要有一個自己的職業目標,以及自己的職業定位,所謂目標和定位就是你要知道你這個大學的級別,然後同一級別最好和最差的工作是什麼樣的,其次要有自己的定位,明白你自己的性格適合做什麼崗位和職業,自己的能力水平是什麼樣的;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那麼我們就要開始進行篩選和規避一些坑了

下面我來講講我的經歷,我是15年畢業的,也畢業了有5年時間了,當初找工作的時候也是感覺非常迷茫,經常會懷疑自己,也經常覺得有公司要就去,我想說一定不要有這樣的感覺哈,一定要按照我前面說的去堅持去找,相信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的,那以下就是常遇到的坑

1、去校招會上之前一定要提前瞭解校招公司的具體做哪些產品,不要打無準備的仗

2、不要完全聽信校招HR的宣傳,最好能夠和同校的前輩或者一些網絡信息多方面瞭解公司情況

3、拒絕公司畫大餅,工資不高,給你講了很多公司福利有多好,發展有多好、多快,然後說只要做的好就能怎麼怎麼樣等等

4、公司定位不準,公司自己的企業定位,產品定位等不夠明確,來了公司不知道做什麼,或者來公司做一些苦力等

5、公司領導斤斤計較,面試或者交流過程中經常聽到領導訓話,或者通過公司內部員工工作氛圍比較壓抑等

6、剛畢業建議到大公司大企業去學習完善的管理、運營、制度等等,規範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也能為以後到發展型企業或者創業積累很多經驗


韓國女團研究所


轉眼間,已經畢業十多年了,依稀記得大學的專業是電子商務,那時的電商還只是萌芽,連淘寶都沒有,畢業出來都不知道幹啥,一部分去外貿,一部分做網頁,反正就是沒那個崗位,屬於沾邊都不精的行業,結果稀裡糊塗的各種工作,到後來自己創業個體戶,賺點小錢養家餬口,慢慢就忘記自己學的是什麼,如今電商如火如荼,可是卻沒從業經歷,望洋興嘆!!!後悔沒有一心堅持當時所學,學以致用,荒廢了年華,最後一無所長。

作為失敗的過來人,給應屆生建議有一下幾個,僅供參考

第一,堅持從事自己本專業或者相關的工作,這個很重要,積累的經驗越多,以後越吃香,也許剛開始各種苦,累,不堪,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第二,假設不是從事自己相關專業,一切從頭開始,這個基本上所有應屆生都是如此,最好要有能用到自己所學的崗位,好好幹下去,不要經常換工作,那樣只會讓你浪費更多時間和精力,最後迷失自己的就業初衷。

第三,多看,多問,多瞭解,進入這個行業做什麼,市場前景怎麼樣?是否適合自己長遠發展,如今的互聯網,知識非常之浩瀚,仔細認真去查詢,深刻了解即將從事的行業。

不管自己從事任何行業,一定要精,專,重積累,忌膚淺。這樣你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最後,祝所有的應屆生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


閒來趣說


我猜你想問的是,找什麼樣的工作少走彎路,早點“成功”。

其實,沒有正確答案。

這就是學生和社會人最大的區別。

在學校,什麼都有最佳答案,有“最優解”,有滿分。但是,社會人,沒有這個“標準化評分系統”。

有的人畢業前十年都是別人眼中的“loser”,但第二個十年卻很“winner”;

有的人剛畢業風光無限,可是沒多久就達到人生頂峰,從此以後剩下的都是下坡路。

有的人跌跌撞撞,九死一生,曾經被所有人所不屑,最後卻收穫所有豔羨;

有的人順順利利,無波無瀾,卻在離開格子間時充滿遺憾。

哪一種才是“好”?根本沒人能預料。

唯一確定的是,你想象中的“工作”一定不會是你“想象”中那樣。

但是,就沒有建議可以給了嗎?也不是。

我覺得,一個算得上“成功”的職場之路,需滿足三點要求:

1.與自己的價值感相契合。

比如,有些企業是“剝奪”型的,從來不顧員工死活。銷售任務永遠都是完不成的指標,獎金永遠都是很難拿到的。出了事情卻都是員工擔著。有人認同這種企業,他們覺得現實就是殘酷的,只有這種企業才能給他“發展機會”。但我本人就很不喜歡這類企業,我覺得尊重員工生命和健康、權責分明的企業才是值得為之服務的(當然,這種企業非常非常少)。

2.與自己的興趣、性格相契合。

工作真的是要伴隨你大約40年的事情。剛開始,大家都是奔著“賺錢”去的,因為要租房、要生存、要成長。但是一般工作十年,基本結婚成家了、為自己置業了,這時候,往往是職場最痛哭的時候。因為工作已經毫無樂趣可言,剩下的只是職場說不清的壓力、糾結和厭倦,每天走出家門都覺得難。這時候,很多職場人都後悔當初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凡是因“利益”而起的事情,最多堅持十來年吧。

3.對社會有益。

這個觀點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很多證據表明,絕大多數人活得不快樂,無動力,本質原因是他們沒有感到工作的“意義”。大多數人認為工作是在為“老闆”賺錢(反正員工也賺不到錢),但凡覺得是在為“別人”做的事情,都不會感到動力。

而且工作久了,就會陡然升起一種“為誰幸苦為誰甜”的心情。如果這時候從事的是對社會有益,而不僅僅是“賺錢”的工作,比如環保、教育、醫療等,就會更有信心和動力堅持下去。


不二詞


每個人的第一份工作都很重要,所以選擇第一份職業要非常慎重。瞭解自己所學的專業與市場需求情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1.如果自己所學的專業市場需求比較火熱。那就要考慮:

1.1:自己心儀的企業,這個企業過往的在校招的表現,如果不清楚可以多上網查查,或諮詢自己的師哥師姐們,進入一個靠譜的大企業非常重要,因為你之後的很多工作習慣都是會和這個企業有關

1.2:自己心儀的企業薪酬待遇,一般比較大型的企業應屆生薪酬待遇都非常結構化,透明化。薪酬除了是對能力的認可外,也可以保證初入社會的生活質量

1.3:自己心儀企業的發展與個人的發展空間,只有不斷的提升,才能保證日後持續的進步,跟隨的上時代的變化。

2.如果自己所學的專業市場需求比較冷門。那就要考慮:

2.1,市場上是否有合適自己的企業,事業,機關部門,如果有建議抓緊考慮,提前網申,因為冷門專業不好就業競爭激烈

2.2,如果沒有適合的要考慮是不是受學歷限制,有沒必要繼續深造,提高競爭實力

2.3,如果還是沒有合適的那就考慮下是否要轉行做公務員,公務員相對專業需求沒很大的要求,或者做老師,冷門專業需要耐得住寂寞。

第一份工作最好是做的就是自己的興趣領域,這樣才能讓興趣愛好與專業能力相得益彰,不浪費自己大學所學的時光。如果不是,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找到謀生的工作,再考慮之後的發展,說不定工作中會產生興趣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