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戰爭打一百年還能繼續打,現代戰爭打一年很多人就受不了?

用戶674466434566666


古代打仗死人太多了,直接大量人口消失,人人都會參與。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不是誇張,是真實描述的,為了抗敵,沒有了糧草,就要吃自己人,先從老幼病殘吃,最後連媳婦都吃,只為堅持到最後一刻,非生即死只有這兩個選擇。


謙衡858360


當然這是錯的,古代之所以能慢慢悠悠打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戰爭不會波及普羅大眾(當然這也是以主體而論,完全不波及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秦穆公和晉國作戰,打到危難之際,突然從山裡殺出幾百個野人,打退包圍秦穆公的晉國軍隊。當時秦穆公很奇怪,你們野人從來不參加戰爭,咋這時候出來救我呢?野人就告訴他,從前俺們曾不小心吃了你的馬,你不但不治罪,還說吃馬肉不喝酒就會傷身,於是賜酒給俺們。因為這個緣故,俺們這次捨命來幫你。

這自然是個特例,所謂的野人其實就是農民,按照春秋的規矩,他們是沒有參戰資格的。

(春秋以車戰為主,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費錢的事)

那麼春秋之際誰能參加戰爭呢?必須是有身分的人,所以平民不行,奴隸更不行(商紂王就是違背了這一條,導致了自己的亡國)。能上戰場的,起碼是“士”。顧頡剛先生就曾說,“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也……有統馭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務,故謂之‘國士’以示其地位之高。”

正因為參加戰爭的,都是有身分的人,所以在早期,確實打仗很講規矩和禮儀。宋襄公在與楚國開戰之際拒絕擊敵於半渡,理由是:君子不幹這種二皮臉的勾當,要打,那就等對手排好隊,大家公平交手。

後人都覺得宋襄公有點傻,但實際上這確實是當時的戰爭規矩。楚國最初是蠻夷,所以不太守規矩。但後來在中原呆久了,也頗有領會。譬如晉楚邲之戰。晉國被楚國打得大敗。在逃跑時,晉國的許多戰車陷入泥坑。楚國士兵不但不乘機追殺,反而還跑上前教晉軍如何抽去車前的橫木,讓戰車衝出陷坑。於是晉軍調侃說:“還是你們逃跑有經驗啊!“

孔子的門徒,就更是如此。子路是孔悝的家臣,孔悝遭亂被困,子路趕緊去救援,結果打到一半,他的冠纓被砍斷,為了不有失君子風度,他彎腰撿帽子,結果被人砍成肉醬。孔子聞其死,傷心流淚,死前不吃肉醬 ,但對子路的死,他其實是完全贊成的。

正因為這個緣故,春秋時期的戰爭規模一般都很小,甚至往往一個早上就打完,打完吃早飯也不晚,所以有云:“滅此而朝食物”。而且開戰的地點一般都在兩國國境線上,即所謂“疆”,以此有“疆場”之稱。作戰雙方在開打之前還會打招呼,問對方:“你丫準備好了沒有?”

依舊是宋國,公子城與華豹的戰車狹路相逢,華豹先射一箭,沒射中,他打算再射一箭。這時公子城就很不屑了:“你再射就不義了!”因為當時的規矩,是雙方一人各射一箭。你射了我一箭,現在應該我射你一箭了。於是華豹就放下弓,等公子城搭弓一箭將其射死。這個事例聽上去也很迂腐,但背後卻是當時非常盛行的戰場禮儀。

古代戰爭,頭一個講究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必須要師出有名,派使者去敵國告訴對方之所以要揍他的理由,並且不能趁人之危,比如不可以趁敵國國君過世等重大變故發兵攻打。第二個是不能在險要的地方阻擊敵人,必須要找個寬敞的地方,堂堂正正擺開陣仗幹一架。第三個是在對方沒擺好陣型之前,不能發動進攻。第四個是不能在對方已經受傷失去戰鬥力的情況下,對對方造成二次傷害。第五個是不抓花白頭髮的老人當俘虜。第六個敵人敗退逃跑時,不追,實在要追也只能追五十步。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一套裝備,更是值老錢了。穿得如此豪華去打仗,當然要講規矩)

當然這些規矩,到春秋晚期乃至戰國時代便基本瓦解了。但在歐洲,類似的騎士在戰爭中也有一套嚴格的戰場規矩,譬如說抓住對方一個騎士,只要他起誓說會付你多少贖金,你就可以釋放他,他會嚴格遵守規矩送錢給你云云。要不然你在騎士朋友圈一散播他賴賬的消息,他的名聲就完蛋了。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戰爭規矩,造成中國春秋以及歐洲中世紀,雖然戰爭不斷,但其實損耗人口並不嚴重,對平民、對農業和商業的破壞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至少沒有後來那麼大。尤其像後來的那種屠殺戰俘甚至屠殺平民的事件,在那個時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三個原因吧,第一:戰爭傷亡率和擴散能力的飛躍式進步,一戰波及的傷亡3000萬,而20年後的二戰波及傷亡將近2億.持續時間相差不大 按照這個速率發展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不需要統計傷亡了.也沒有必要了.自二戰後戰爭的規模也就被戰爭的雙方刻意限制和避免,美蘇兩級世界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特別是2戰後核武器的相繼問世讓戰爭雙方都明白了真要不顧一切的打那戰爭就沒有勝利者,真正的獨夫民賊了.

第二就是戰爭形態的改變,兩次海灣戰爭可以說確立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他改變了戰爭的規則,癱瘓敵方指揮中樞成為新的戰爭法則.所謂的100小時戰爭很好的詮釋了瓦解一個軍事體系最快的辦法就是打瞎—摧毀敵方雷達等一系列偵查手段,打啞—摧毀敵方指揮中樞,打癱—摧毀敵方各個單位的指揮單位.剩下的就是作鳥獸散了.

第三:自我戰爭的約束力,參戰國家都會極力約束戰爭規模,同時就是核威懾的存在以及無政府主義的邊緣化.這些都是歷次戰爭後人類對戰爭的約束力的加強,紐倫堡和東京審判讓戰爭罪進入到政府間的公約中,而不再是以前的無限制狀態.特別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聯合國的存在讓這種無政府主義徹底失去了土壤,無論聯合國的約束有沒有實質性的意義,但至少有了可以參照的理論基礎,如果真的是被聯合國定義為違反聯合國家宣言的準則,這個國家怕是真的活不過20年.


AricDeng


為什麼古代可以打一百年而現代的打仗時間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時間上的誤解,我們說以前打一百年,實際上這個一百年已經離我們很久了,其實當然也不是連續不斷的打一百年,而是打打停停,和了又打,打了又和,這跟今天我們的現代戰爭沒啥兩樣,假如過了幾百後,一戰和二戰就是一場戰爭了。


儘管來找茬


拿近代戰爭來說:

一、以小農經濟為主, 人口絕大部分在農村, 基本自給自足,你圍我五年,我照樣生活的好好的。而且這麼多的小鄉村,你要多少兵力。

二、現在城市化都成百上千萬人口,不用圍,只要幾個導彈炸了幾條交通線,再斷水,電,油,糧,那麼不用三天這個城市就投降了。

三、現代絕大部分人腳走不了路,肩挑不了擔,手無縛雞力,就算能逃到農村也基本餓死了。


阿松5937


古代戰爭無論從人數,規模,烈度,影響都有與現代戰爭不同的特點,比如大家常說的“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古代戰爭之所以能時間跨度如此之大,一是戰爭的烈度小,在爭奪各類資源時往往是拉鋸戰彼此消耗,不相上下,有時打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上百年都不稀奇,這是利益爭奪者的實力強弱變化決定的,其二古代戰爭促進各民族融合,而民族融合是一個持續而緩慢的過程,原有民族的消亡和新的民族的出現、發展都與長期的戰爭密不可分,其三,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時代,各民族百姓對戰爭都是深惡痛絕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沒有選擇權,不得不忍受。現代的民主政治發展到今天,民意是執政者的執政基礎,百姓的自由,民主意識空前高漲,選擇權,決定權,監督權決定了在一定程度上百姓可以對戰爭說“不”,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用戶7579336336191


消耗不同,戰爭烈度不同。

古代戰爭,對於國內的影響要相對較小,比如邊關作戰,而且是長時間消耗戰,對於國內,大多數時候,就是多徵調一些民夫,多徵調一些糧食,或者多交一點賦稅,生活雖然苦一點,但就好比遭個天災,也還不是不能承受。

現代戰爭不同啊,戰爭局面空前,舉個簡單的例子,現代的戰爭,很多是沒有類似古代的前後方一說的,對方的飛機、導彈,隨時可以攻擊你後方的軍事基地,對方的特種部隊,很可能潛入破壞橋樑隧道,簡單點說就是盡一切可能摧毀你持續作戰的能力。

那麼如果遇見兩個旗鼓相當的國家,這樣打起來,只能是兩個國家一起玩完,如果國力差距巨大,類似美國打伊拉克,那麼不用一年,伊拉克就先受不了,持久戰只有相差不大才可能。這樣程度的戰爭,國內長時間絕對是支撐不住的。


葉飄刀


這是個偽命題,阿富汗的反侵略戰爭自從1980年蘇聯入侵開始,直到今日反美國入侵戰爭仍沒有盡頭,搞得川普總統想走又覺得太沒面子了;越南戰爭從1955年打到1975年,然後膨脹了入侵中南半島鄰國,外加騷擾北方鄰國,引起北方鄰居的憤慨發兵教訓,但是越南就是不服,斷斷續續戰爭一直持續到1991年蘇聯崩潰才告自動結束。

此外的中東戰亂,如也門內戰及其與沙特領導的阿拉伯聯軍的戰爭,真主黨武裝與以色列的對決,印巴衝突,這些基本上看不到結束的時間表。


軍都弩


戰爭是我們最不願提起的話題,因為只要有戰爭的發生,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犧牲的存在,而這些犧牲之下,就是無數家庭的支離破碎。但是我們依舊能夠發現的是,戰爭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從古代到現代戰爭一直都沒有從我們的生活當中抹去,雖然現在很多的人非常的愛好和平,但是全世界範圍內的局部戰爭依舊時有發生。然而我們今天卻非常好奇的是,為什麼古代的戰爭打100年還能夠繼續打,可是現代戰爭只要打一年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了,這裡面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原因呢?

其實要想知道這裡面的原因,我們必須要明白古代戰爭和現代戰爭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通過這些不同就能夠看出,為什麼古代會存在著很持久的戰役,而現在卻是非常短促的鬥爭。

首先古代之所以會存在大規模的戰爭,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是冷兵器時代,對於很多的武器都沒有生產出來,只能夠憑藉著人來佔取一定的優勢,所以規模一直很大。而現代戰爭往往需要的是經濟,所以就不需要那麼多人。就是因為不同時代下的戰爭,自然就有著不同的對待方式,因此我們也能夠理解,現代戰爭和古代戰爭是有著極大區別的。

那麼為什麼現代戰爭的時間持續的如此之短呢?

第一,經濟的發展。

由於現在戰爭的發生,大多數都是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當中最讓人感到擔心的就是經濟。由於不同的時代經濟的主體不一樣,比如古代的戰爭大多數是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所發動的,而且這個時候的經濟體制,使得很多的人都能夠自給自足,需要持續很長時間,對他們來說也並不是特別困難。可是在如今的這樣一個時代之下,經濟往往已經成為了全球化的一個狀態。若是發生了一個戰爭長期不能夠解決的話,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會陷入癱瘓,所以現代戰爭一般都是以最短的速度獲取最大的勝利,而不是打持久戰。

第二,軍事的發展。

這種軍事的發展其實就是各方面的軍事裝備的改變,以及不同時代的軍事武器的運用。我們都知道古代都講究一個短兵相接,其實是因為冷兵器時代他們所使用的都是一些能夠近身進行搏鬥的工具。若是沒有了人數上的優勢,那麼自己的戰爭幾乎毫無勝算。但是現代戰爭講究的就是,運用一些高科技的武器對敵人實行精準的打擊,這種經濟優勢以及軍事方面的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兵種不斷出現,讓戰爭也減少了時間上的消耗。

第三,科技的發展。

說到科技我們就不得不提起,現代戰爭當中運用的這些非常先進的潛艇和核武器。在這些武器的存在之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隨便的挑起大規模的戰爭,因為這種戰爭很有可能面臨的,就是非常毀滅性的打擊,這種打擊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不能承受的傷害。然而在古代時期,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情報蒐集技術,以及航天和高端數據。這些東西能夠在戰爭當中佔領一定的先機,可是古代卻並沒有辦法做到,所以才會有長時間的消耗來觀察對手的動作。

第四,人員素質的提高。

要說古代與現代人還有的一個區別,那就是人員素質的提高。因為古代的一些小農經濟之下,很多人都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楞頭青,他們對於戰爭沒有任何的理解,只能夠依靠著懂軍事的指揮參與到戰爭當中,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持續很長時間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反觀現代很多的單兵作戰素質都是非常高的,他們有著非常專業的學習和很多技能的培訓,正是因為這樣,現代戰爭才能夠在快速的打擊當中佔取一定的優勢,而不是全靠人員的堆積和時間的消耗。


貓眼觀史


現代戰爭不管是武器裝備,後勤運輸保障,兵力投送,通迅,指揮體系和戰爭成本都高於古代,當然戰爭短時間能分出勝負,如果現在用古代戰爭模式打世界大打,70億人口的世界大戰打一千年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