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峥嵘岁月,尽显教师风采—记战“疫”中的靳瑞生老师

这个庚子鼠年确实不同于往岁。年末岁首,一个潘多拉魔盒,不幸被悄然打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形似王冠的病毒恶魔开始在武汉肆虐。

大年初一,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频频出镜,紧接着孝义人民政府宣布各家小区开始严格实行出入登记制。

疫情爆发后,孝义市宏达高中教育培训中心的靳瑞生老师每天都会在早上九点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关注疫情。随后,靳老师总是默默地走回书房。“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准确的病因?”“哪一天才能够研发出针对性的疫苗?”,他彷徨、恐惧、渴望、期盼。他深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性命,每一个数字背后,都牵连着一个幸福的家庭。

所幸!全国各地驰援湖北,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集结出发,人民解放军医务工作者也奔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多处方舱医院相继投入使用。

一缕缕战“疫”胜利的曙光慢慢显现,靳老师这才不时由衷地露出微笑,话语也渐渐多了起来。他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

“有一种冲锋叫坚守”,战“疫”期间,这正是靳老师最充分的写照。

小区封闭以后,轻易出不去了!一贯又不太愿意麻烦别人的靳老师,也就在家老老实实地“宅”了起来。

“国家正在面临考验,人民正在遭受瘟疫的威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应该怎么办?我能够做些什么呢?”靳老师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心中反复思忖。

清晨,靳老师站在窗前,望着楼下已是有些变得鹅黄的柳树枝条沐浴着和煦的朝阳,嫩绿的小草“懵懵懂懂”地钻出地面,似乎都想探寻点什么信息,靳老师紧锁眉头,没有表露出太多欢喜。这是他在思考问题时候的习惯表情。

“虽然我不是医学工作者,不能站在战疫的最前沿,但是我也想尽力帮助别人,为国家有所分担,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战“疫”期间,空中网络教学开始。

“特殊时期,教学更是马虎不得”,多么普通质朴的一句话!靳老师备课的时间比平时更增多延长了,教学材料的选择比平时更仔细严格了,讲课语速比平时更缓慢节奏了。规定一节50分钟的课,往往要“拖”三、五分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想听听孩子们还有什么问题啊!”多一份交流,给学生多一些信心。这不应该是每一个老师都努力的目标吗?

后来,翻阅靳老师的手机,学习课堂教学“经验”时,发现每一次上课,同学们给他的点赞都在500次以上,有一次甚至达到2552次。55.6分钟的一节课,点赞2552次!当时,我惊呆了。如果在教室,在报告厅,这不就是那种掌声雷鸣、经久不息的效果吗?

学习靳老师的教学材料,还有一个让我惊喜的“亮点”:每一页教案的最顶端一行都有一句励志性语言,诸如 “殷忧启圣,多难新邦”、“风雪压不住,苦难中开花”、 “努力!相信自己!靳老师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这些名言警句、凡人哲语或英语,或汉语,或资料摘抄,或自己所言,他们都是那么的“走心”,都是那么的令人深思,催人奋进。原来靳老师不仅仅是在学科知识辅导,他的教学更多是为学生点燃学习的激情,撑起大爱的天空。如此智慧前辈,这般善良师长,怎么能不深受学生的爱戴呢?

靳老师始终不忘对学生健康的牵挂,每天让不同的学生发一个学习生活自拍照,以此来检查督促学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有效战“疫”。靳老师的“教育”圈不断扩大,手机的使用频率一再提升。摈弃文人相轻的陈规陋习,没有任何一点教学“门户之见”,“家有考生”的圈内朋友几乎都收到过靳老师精心编写的“2019---2020高考备考复习词汇检查”等一系列“指南”。

2020年1月到3月,50多天的日子,靳老师始终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恪守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怀,为自己家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准则,同时坚守自己的职业岗位,教书育人,惠及社会,绽放出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灼灼风采!(李瑞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