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我來說說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一向悶葫蘆一樣的二妹,咋一下話多了?

奔九的媽媽摔了一跤,老年人就怕跌倒。可又恰遇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們幾兄妹開了一個家庭會。

都五六十歲的人了,這還是第一次開家庭會。小時候爸媽說了算,無須開;長大了各奔西東,爸媽灑脫,不用開。而這首次家庭會,卻是揹著爸媽開的。

爸媽年齡已奔九,儘管他們疾病纏身,儘管他們有五個子女,他們仍然堅持單獨過日子,不願給任何人添麻煩。他們也不同意請保姆,什麼事情都自己做。


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其實就是媽媽一個人做,因為爸爸本不善做家務,又是癌症患者,而且聽力、視力下降厲害,幾近於無,事實上什麼事兒也做不了。

媽媽的身體也不容樂觀,動過幾次手術且不說,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疾病都是需要長期服藥的。子女們最不放心的是他們什麼事都不說,哪怕是病得再重,只要能堅持相互攙扶著上藥店就絕不開腔。

記得有一次去看他們,媽媽臉上有傷,手上包著藥包,腳也是瘸的,她卻先安慰起我們來,別擔心,不小心摔的,小傷而已,已經好了……


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這次媽媽把自己摔進了醫院的骨傷科病房,醫生說要不是好心人援手的話也許傷勢會更嚴重。當我從外地趕到她的病床前時她還堅持說是小傷。

我雙眼噙淚道,老媽呃,都要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了還是小傷?她笑著說,小傷小傷,躺在床上偷幾天懶就好了。就是——這段時間不能給你爸煮飯了……

家庭會是在老媽出院前開的。“會議”,主要是三個議題:

第一個議題:費用均攤,通過。

第二個議題:不能再讓老爸老媽單過了,通過。

第三個議題:鑑於二老拒不到子女家養老的“頑固”思想和當前疫情防控要求,每個子女輪流住進爸媽家裡照料生活,從大到小,一月一換,無限循環,通過……


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大的原則通過後,接下來商量細節。

三妹說我遠在他鄉,隔山隔水的,這幾個月又要照顧兒媳保胎,恐怕輪到我的時候分不開身,怎麼辦呢?

我想呀,唯一的辦法是請保姆,要麼請在我那面,要麼請在媽這面。請在我那邊呢,兒子兒媳都不同意,說怕外人照顧不好,影響祖國的花朵與未來。

請在媽這邊呢,我又不放心,外人再怎麼說都不如我們子女貼心。思來想去,左右為難,我就想到了二姐。二姐是我們幾兄妹中離爸媽最近的一個,伸腳就到。

這還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二姐沒在外面做事,相對空閒些。所以呀,我就想請二姐幫忙。反正請外人也是花錢,倒不如把這一個月3000多塊僱保姆的錢給自己人,肉爛了在鍋裡。只是不知二姐願不願意幫這個忙?

我靈光一閃,明白了三妹的真實用意,其實是想幫二妹一把。因為二妹兩口子都是把下崗堅持到底的社會閒散人員,其子也無穩定收入且為單親父親,家庭經濟十分拮据。


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我隨即附議道,建議二妹考慮一下,我們幾個,要麼天南地北離得遠,要麼工作繁忙假不夠,說不得都要請人。為了爸媽在晚年能享受更溫暖的高品質服務,就請你援個手,如何?

四妹、五妹也趕緊表態道,即使二姐出了手,我們也不會甩手不管,大家都不得推卸責任,每人的義務都必須要盡——平時儘可能多的抽出時間來一起做家務,幫二老熬熬藥、洗洗腳,陪二老說說話、散散步……遇特殊情況時,全家總動員,絕不拉稀擺帶!

二妹遲疑了一會兒,毅然搖頭道,不是我不願幫忙,也不是我不願服侍老的。只是,最近我才在社區找了一個活路兒……

你那個活路兒,我知道,400塊一個月,不幹也罷!三妹說,回家來,既盡了孝,收入還高些,一舉兩得,豈不更好?

收入多當然好哦!做家務又不累,還能陪爸爸媽媽……問題的關鍵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我又報名當了志願者。


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切!三妹不屑道,我正想跟你說這個問題,你看你那個志願者當得多窩囊嘛——連口罩都沒發一個,自己又下手晚了,買不到。前幾天看你用尿不溼自制口罩,我晚上睡覺都哭了好幾場,好造孽、好危險哦!

上面說了,口罩明天就要發……二妹弱弱地應道,再說,我現在是負責基礎信息的收集、整理,時間相對寬裕和自由些,還能擠時間參加家庭會;下一步領了口罩後就要到指定的卡點值班,值班期間是絕對不能離崗的……

你這個死腦筋!三妹跺腳道,不幹不就得了?

這……恐怕不好吧?

有啥子不好的?三妹幾乎抓狂暴走,一連串的自問自答道,你是黨員嗎?不是!你是團員嗎?不是!你是公務員嗎?不是!你是衛生員嗎?不是!你……到底是什麼身份,值得你這麼玩命?


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我是防疫員——志願者。二妹不緊不慢道,我不會講大道理,我也沒有你說的那些人那麼高尚。我只知道一條做人的底線就是問心無愧。說實話,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如果我不是志願者,我肯定會選擇盡孝,更別說還有你們那幾大千的補貼!而現在,如果讓我退出,我真的做不到。如果勉強去做了,言而無信,我哪還有臉見人?我的內心會一輩子都不安的……

二姐,我知道你是實在人,但你也要為自己想想呀!就算不為你自己著想,也應該為家裡負點責吧?我聽說,像你們這種最基層的志願者,感染率高得嚇人,而且還得不到服務對象的理解和支持,捱打罵、受歧視的不在少數……

你別說了,三妹。人背的時候喝水都會嗆死人、走路也會摔死人,可沒見哪個不喝水、不走路了?有些活路兒總是要拿人去做的。反正……反正我現在是不會退出的。

好吧,不退就不退。那我問你——三妹還不死心道,下個月就是你的輪子了,你又哪來時間照顧爸媽呢?你問心無愧的底線又如何堅守?


三妹出3000,請二妹替照顧奔九的爸媽,咋她寧掙400也不答應?

放心吧,我不會冷落爸媽的!我仍然會做到問心無愧的!我們是實行的三班倒,8小時一換,每班只在卡點吃一頓飯。而值班期間,我跟家裡那兩爺子說好了的,由他們代我照顧爸媽。我從卡點下班後就直接到爸媽家裡上班,所有事情都會安排得妥妥的,保證不會讓爸媽受委屈……

我不得不服二妹,平時,他是我們幾兄妹中最不善言談的,向來都是只聽不說的。沒想到災難能改變人?她在大是大非面前突然發了光,平淡的幾句話就讓我們全體閉了口,包括一向巧舌如簧、從不輸嘴仗的三妹。

是誰說的忠孝不能兩全?

最後,筆者寫個順口溜,送給在疫情防控中,全國所有社區疫情防控人員:社區志願者,抗疫最前線。一日三班倒,吃睡在路邊。


作者簡介:張亮,筆名,桐塵,1962年生,中國重慶人,自由職業者,文學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