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為什麼你們從來不誇我?

近日,朋友跟我提到一個問題,她說為什麼她無論做什麼,取得什麼成績,母親從來沒有因為她的成績而對她肯定和自豪過。到如今當作家出書,上電視。母親只是淡淡的說:剛寫出幾個字來,你不要太驕傲。

那晚因為小事和母親發生口角,她情緒崩潰大哭,質問母親: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在你眼中什麼事都是做不好,永遠得不到你的認可?

她媽媽反問她:那你認為你做得很好嗎?

她摔門而去,20多年這樣的場景不斷重複,內心對自己的種種懷疑和不認可時常會跳出來提醒著自己還不夠好。

反觀自己和身邊人,我們成長的過程收穫了父母的多少肯定和鼓勵?為什麼中國父母從來不願意表達對孩子的愛?

如果一個小女孩童年時期渴望得到父母認可和鼓勵,卻總是得不到父母認可鼓勵的孩子,所謂的嚴厲就是不斷要一個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不斷反省找問題,吾日三省吾身。那麼最終她也變成了對自己不認可的大人。

歌壇大佬李宗盛18年5月出了一首《新寫的舊歌》,新寫的怎麼叫舊歌呢?原來這首歌是他寫給父親的歌。

爸媽,為什麼你們從來不誇我?

“雖然我的追求,他無能也無力參與,只記得我很著急,也許因為這樣,沒能聽見他微弱的嘉許,我知道他肯定得意,只是等不到機會當面跟我提。”這段歌詞中,他寫出了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同,卻始終得不到的巨大遺憾。

這首歌寫出了李宗盛跟他父親之間的糾結,其實這也是大部分人跟父親之間關係的寫照,一直努力卻一直得不到父親的肯定。這樣的遺憾倍隨著李宗盛到了不惑之年,在心中久久不能釋懷,創作出了這樣的作品來表達心中苦悶的情感和傷痕。

《請回答1988》裡最有名的那句話: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你能原諒我嗎?在我不知道這是一部描寫什麼內容的電視劇的時候,偶然聽到這句話就被感動得淚流滿面。真正的感動來自於真實而平淡的生活,如同我們的成長一樣,德善因為父親對她的不夠重視和理解累積了很嚴重的負面情緒。可是當父親說出這段話時,父母和孩子都得到了和解,多少的不解和誤會帶來的隔閡都在那一刻消除,父母同樣需要和孩子手拉手,有一顆堅決不放手的心,共同成長。

爸媽,為什麼你們從來不誇我?

父母該如何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

多表達對孩子的愛和肯定

不得不提到霍思燕和嗯哼這對母子的相處之道,節目中,霍思燕因為關注和嗯哼小時候長得很像的弟弟,而引起嗯哼的吃醋和鬧情緒。霍思燕觀察到了這一點,安慰嗯哼說:媽媽永遠愛你。這樣嗯哼就會知道,原來我在媽媽心中是被肯定的,不會因為外物而受到絲毫的影響,這樣愛的表達和肯定讓嗯哼的安全感滿滿。

爸媽,為什麼你們從來不誇我?

同時愛也不是單向的,她是需要傳遞的。他們帶貓咪做產檢時,霍思燕適時的和嗯哼講起了她懷孕時候的情境,他也會關心的問媽媽:那會你痛嗎?你肚子會不舒服嗎?

而霍思燕的回答更是滿分,讓嗯哼感受到了媽媽對我的愛是滿滿的,我的到來讓媽媽感受到幸福。這樣的對話和教育何嘗不是愛的溫情在流淌。也難怪嗯哼被圈粉無數,他的高情商無不被網友瘋狂點贊。

爸媽,為什麼你們從來不誇我?

適時肯定,不過度讚揚

受傳統謙虛是美德的思想影響,我們講究即使做出了不錯的成就和成績,對外人永遠表達我還不夠好的謙虛態度,而父母總要對我們說:不要驕傲,你下次還可以做得更好。對於心智稚嫩的孩童,大多數孩子都不明白為什麼我取得了成績,父母還是覺得我不夠好?是因為他們不愛我嗎?如果下次我沒有做到更好,那我該怎麼辦?即使長大成人,也許因為父母的嚴厲和要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種內心對自己的不認同感會伴隨終身。

知乎上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不置可否。

爸媽,為什麼你們從來不誇我?

孩子需要鼓勵來增加自信,在取得成績時希望父母能說一句:孩子,你取得今天的成績真棒,我們為你感到驕傲。這些網友長大後都在呼籲這一點的重要性。

不要隨意貼標籤

你家孩子真漂亮,不像我家的邋遢,穿不了淺色的衣服。

你有多動症嗎?根本不像是我生的,太討厭了

我女兒數學成績真差,不是學習的那塊料

父母很容易在言語之中給孩子隨意貼標籤,你認為的這些“缺點”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往往卻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缺點,我們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是釋放情緒還是解決問題?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很容易因為家長的結論而變成心理暗示,久而久之朝著標籤化的方向去發展,那後果不堪設想。在孩子僅有的認知中,父母沒有想過怎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一個問題,有耐心和適度的引導才是最有效的辦法,即使有些問題孩子一時半會難以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正向誇獎指引時慢慢等待他長大,溝通了解孩子的需求,把選擇權交給他們自己。

傾聽孩子的聲音,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

多少孩子懷揣著天賦和夢想想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和夢想,卻因為父母的強勢阻攔而另走他路。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從孩子自身找問題,商量變成了責罵,傾訴變成了嘲笑,永遠都是貶低和否定。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被打擊成零,甚至成為負數。隨著孩子成長越來越快,你們的溝通變成沉默,聊天變成爭吵。你們的關係越走越遠,越來越僵。

如果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評價孩子的對錯,即使孩子承認了錯誤,但是孩子心中更多的是委屈而不是想要去改正。遇到孩子不喜歡做、牴觸的事,父母先傾聽再去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才知道孩子的想法是什麼,進而最終有效的解決問題。

即使長大成人,我們還是希望你們指著天空說:瞧,天上那顆最亮的星星是孩子你呀!孩子是一個整體,接納不完美的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