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一代枭雄,东北王胸有丘壑!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作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张作霖是在一无学历、二无钱财,三无背景靠山的情况下,完全凭借自身的努力由浪迹乡间的小混混,到奉天王、东北王,最终坐上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

在民国史上,张作霖无疑是个风云人物。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张作霖自幼家境贫寒,读书很少,但他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早在八角台时期,张作霖就主动结交了不少的地方乡绅、“名士”。进入奉天后,更是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关外的“知名之士”,如袁金铠、孙百斛、曾有翼、谈国桓等人纷纷受到张作霖的重用。这些人素以才学著称,袁金铠、谈国桓两位更是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通过和他们的接触,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张作霖渐渐对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潜心研习和揣摩,书法技艺大有长进,时而舞文弄墨,为后人留下了难得一见的墨宝。

“张作霖手黑”:寸土岂能让他人

1928年4月,在蒋、冯、阎、桂四大集团军的攻击下,奉军全线崩溃。6月,张作霖退出北京,回到了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

张作霖雄居东北时,对日本人的各种要求均拒不合作。他对付日本人的办法也别具一格,一次,张作霖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赏字,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作霖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妈那个巴子的!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这番话如同给日本人当头一棒。在场的中国人恍然大悟会心而笑,无不扬眉吐气,日本人则目瞪口呆。

这个“寸土不让”的故事也流传到现在,人们都打心眼里佩服这位黑土地上的民族英雄。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作霖作为一个军阀,对内寸土必争,对外却能始终保持一定的民族气节,尽最大可能维护了东北的权益不受外族侵犯。张作霖一生与日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作霖在早年夺取东北大权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日本的大力资助,但随着张作霖实力的不断增强,张作霖产生了摆脱日本控制的想法,对待日本屡次要求兑现二十一条,采取各种手段,使尽阴谋伎俩时,张作霖总是虚与委蛇,加以巧妙地推诿和搪塞,敷衍了事,使得日本人无可奈何。张作霖曾多次表示:“我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做叫子子孙孙抬不起头来的事情。”

张作霖曾自豪的说:“个人成败事小,地方存亡事大”,“日本人要求的二十一条在我这里一条也没有得去”。正是由于张作霖这种寸土不让的做法,引起了日本的强烈不满,最终惨遭日本人毒手,殒命皇姑屯。虽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张作霖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他为维护东北的权益所做的努力还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皇姑屯”事件“东北王”火车被炸资料

书法风格不一,自成一体

张作霖的书法风格不一,其运笔时而逎劲雄浑,朴实厚重;时而则如柳叶摇曳,稚嫩而无雕饰,他的书法很难归于哪一体,抑或哪一个流派,可谓不拘一格,自成体系。尤为可贵的是,张作霖从不附庸风雅,在流传下来的张作霖手迹中的文字大多朴实无华,内容多为自省、自警、自勉的语句,绝少抄录别人,他的书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准则,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张作霖书法意境赏析一: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这是张作霖的墨宝之一。东北籍元老王化一曾这样评价张作霖:“张作霖出身草莽,不识之无,而能叱咤风云、统一东北、经略蒙疆、进而问鼎中原,自有其成功的道理。”缘由张作霖是一个不甘寂寞、有勇有谋、意欲有所作为的人。远在张作霖创办“保险队”时,他就曾对同伴吐露过自己的心声,他说:“当今之世界,东北无主,我等不应安居一方,而应将小股流匪合并一起,形成强大势力,而后称霸东北。”

当时的张作霖好比当年与同伴许下“苟富贵勿相忘”誓言的刘邦,鸿鹄之志无人能解。但这些丝毫没有妨碍张作霖的政治野心,他在审时度势毅然主动接受招安后,拼命效忠朝廷,远赴大漠剿匪,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困苦,终因剿匪有功屡获升迁。1911年,不愿偏安一隅的张作霖终于利用清廷镇压辛亥革命的有利时机,以“率部勤王”的名义进入了当时东北的政治中心——奉天城,掌握了奉天的军事大权。此后,张作霖又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先后排挤掉了几任都督,独揽奉天的军政大权于一身,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当我们再次回味这句“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时,似乎觉得它正是张作霖走上他人生第一个权力高峰后的内心独白。

张作霖书法意境赏析二:“天理人心“、“慎行”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天理人心“、“慎行”也出自张作霖之手,它们曾被镌刻在帅府假山的门洞上。它似乎是张作霖在告诫每天在这里经过的文武官员,为人父母官要谨慎行事,要讲天理人心。张作霖常对左右说:“天心即民心,为官者要上体天心,下察民意。”

张作霖在当政的十余年中,尽管穷兵黩武,但对下属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有一次,张作霖的把兄弟吴俊升来给张作霖拜年,给张作霖的儿女每人1000元的压岁钱。张作霖见状,不禁大骂:“妈了个巴子,有这个精神头,把黑龙江的事情好好办办,就比什么都强了。”吓得吴俊升忙给张作霖磕头:“大帅别生气,我一定照大帅说的办。”

张作霖要求属下严格,自己也不徇私情,对利用他的职位为虎作伥的亲属甚至不惜大义灭亲。张作霖的三夫人戴氏有一胞弟,一日,闲来无事,到城里游逛。一时兴起,用随身携带的手枪将街道两旁的路灯打灭,以此为乐。张作霖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怒,下令将三夫人的胞弟予以处决。事后,戴氏对张作霖的做法非常不满,张作霖讲:“我杀你弟弟,真是万不得已,我不能私亲戚以负父老,我身为首长,纵容亲戚犯法,又有何脸面去法治天下呢?”不胜悲痛的三夫人从此和张作霖形同陌路,削发为尼,抑郁而终。

张作霖书法意境赏析三: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这是最能体现张作霖气吞山河、凛凛军人风范的墨宝。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在这里张作霖将东北比作函谷关,寓意为我只要用一只军队就能守住东北,而只用三支箭就能平定天下。民国初年,全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称霸一方的大小军阀,待袁世凯死后,中国更是出现了军阀混战、分崩离析的局面。张作霖在掌握了奉省的军政大权后,得陇望蜀,很快兼并了黑龙江、吉林两省,成为独霸一方的“东北王”,也使得以张作霖为首领的奉系实力大增,得以与关内的直系、皖系相抗衡,出现了奉、直、皖的鼎足之势。羽翼渐丰的张作霖争雄中原的野心随着实力的增强急剧膨胀。他以调停直、皖之争为名,挥师入关。他计取军械,扩充武装,进兵京畿,染指中原。为取得奉系对北京政府的绝对控制权,张作霖不惜与昔日的盟友兵戎相见。在通过两次直奉大战,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后,张作霖以胜利者的姿态入主北京,并最终荣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成为北洋军阀末代国家元首,实现了他多年的人生夙愿。“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是理想还是寓言?

真没想到,张作霖的书法居然是这样!

纵观张作霖的一生,他既有阴险的政治野心家的本性,又有深谋远虑、当机立断的成功谋略家的素质,他既有庸俗的江湖义气,又有知人善任的高世之才,他集爱国与卖国于一身,他是一个多种矛盾的集合体,是一个值得细细品读的历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