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小诗,26字语言绮丽,堪与《洛神赋》比肩

唐朝是繁华的朝代,在那一时期我国经济文化呈现空前繁荣,优秀的诗人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但是真正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诗人却并不多,白居易是唐朝的杰出诗人之一。今天我们来谈一下他的一首堪与《洛神赋》比肩的诗作。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植的作品,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是魏晋时期的才华横溢的文人之一。作者赋中虚构了自己和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之间的思慕和爱意。《洛神赋》词藻华丽,被后世认为是辞赋的佳作。

白居易的一首小诗,26字语言绮丽,堪与《洛神赋》比肩

著名画家顾恺之之画作——《洛神赋》

白居易《花非花》鉴赏

唐朝时期,白居易写了一首杂言古诗《花非花》,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总体上表达的是,对于人或者是事物朦朦胧胧、隐隐约约、来去匆匆、无迹可寻的不可捉摸之感。其实不仅仅是花朦胧、雾飘渺,人生亦是如此,美好的事物往往如过眼云烟一般容易消散。“夜半天,天明去”,就如白居易所写,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容易消逝,难以长久停留。

白居易的一首小诗,26字语言绮丽,堪与《洛神赋》比肩

《花非花》书法作品

白居易写的这一首《花非花》并不是词,是一首杂言的古诗,是当时民间歌谣中的一种,运用的是三三七的句式,节律变化灵活,有小令一般朗朗上口之感。其实白居易也写过不少小令词,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忆江南·江南好》。

后代文人评价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在《词品》中评价这首诗:

“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绮丽不及也。”

杨慎说白居易的作品里面,他最喜欢《花非花》,因为这首作品有情感的表露,诗句的绮丽也是一绝。他认为曹植的《洛神赋》比不上白居易的这首诗。

白居易的一首小诗,26字语言绮丽,堪与《洛神赋》比肩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也对这首诗有所偏爱,他在名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一开始便化用了白居易的诗: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说明苏轼对于白居易这一篇诗作同样是赞赏有加。

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体会和感受,他将自己的所感所见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结合起来,给我们呈现的是人世间普世的情感与体验,发人深省,让人不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白居易的一首小诗,26字语言绮丽,堪与《洛神赋》比肩

白居易是我最喜欢的文人,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正如前文所说,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在一众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中,白居易朴实却又脱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