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语淡情浓,事浅言深,乃得词心三昧。对词心的把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探浑幽。浑幽,浑指浑成,幽指深幽。词心贵浑幽,全在于“

性情”二字。原因之一,“”是人的本性,即七情六欲,“”指具体事件引发的感情,情由性引发,性由情传达,性情是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要靠强烈的、万不得已的外界来触发,不是肤浅的事物就能打动的,所以词心一定要深幽,不能流于浅薄,沈际飞云:“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原因之二,人的性情是很复杂曲折的,不像数学公式那样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规范,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使它难以穷尽对性情的描绘,何况七情六欲还会交织、转变,如乐极生悲、喜极而泣、悲喜交加、亦怒亦嗔,都说明了感情的丰富性和善于变化。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以景抒情

既然性情不可分割,那么词心就一定要浑成,不能流于破碎。因为词心浑幽,有时会使人感到词意难解,如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调名下《古今词统》注云:“乐天自度曲。”意境迷离,神思恍惚,情韵幽眇,充满朦胧的美感。我们知道,白居易写诗是以通俗易懂、平易晓畅而闻名的,据说他经常修改自己的诗歌,直到能使村里的老妇听懂为止,这是因为白居易重视诗歌的政治功能,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因此必须要妇孺皆能传唱。所以白居易就和李商隐成了唐代诗坛上一双对照鲜明的反例。李商隐的诗歌本来就很晦涩朦胧,还要取名《无题》,使人更加莫名其妙,不由生出“独恨无人作郑笺”之感;而白居易的诗歌本来就极其明白,可他还唯恐别人不懂,因此还要加题序以作解释,如《琵琶行》等。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春之景

但是,这一首《花非花》完全是换了一副面孔,竟然使人难以相信是白居易的作品了,甚至是比李商隐的诗歌还要朦胧。词中所言何物何事?是真是幻?全然不解。它在空间上是飘渺的,如花似雾,无影无踪,难以勾画形象,在时间上更是飘忽的,来时如梦去似云,消逝一瞬间。然而这不可把握的事物竟然使人印象深刻,读者在字里行间能清楚地感觉到它的美好、珍贵和可遇不可求,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使人心底蓦然生出几分怅惘、迷离和期盼。而这样一种美妙的审美感受却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在心里默默品味。这正是词心的幽约之处 肖店易好佛崇仙,此等幻境魅影或许得自神光乍现、意识流离之时,而刹那的感悟触发了深埋的词心,这感觉如此强烈,又不可用常言常理表达,于是写下这鬼使神差的句子,然而用心人自然会和作者的词心产生碰撞,仿佛自己也身临创作其境,融化在那份感悟中了。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雾蒙蒙

难怪后人评价很高,黄升评此词“尤缠绵无尽”,杨慎称此词“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陈廷焯评此词“起二语奇妙,看他分写‘去’、‘来’,二字,不着人力,而神妙天然”四。这首词的妙处,正在于词心深幽而不艰涩,朦胧而不轻浮,颇耐人寻味。再举冯延巳的《蝶恋花》词为例: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蝶恋花

这首词无具体的情事,从字面上看,我们无法指实其意。只能透过词中的“春愁”的朦胧情绪来触摸词人的感觉。春天大自然这个万物复苏的审美客体,引发了词人内心深处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真如况氏所论“万不得已者”,淡淡的愁绪被飘拂的柳絮一撩拨,变得纷纷扬扬,竟然飘到了梦里,继而又失落在梦里了。整首词抒发出了其深层的微茫意绪,具有一种朦胧美。因为词心浑幽,故历来众说纷纭,如冯煦《阳春集序》云:“翁俯仰身世,所怀万端,缪悠其词,若显若晦。揆之六义,比兴为多。若《三台令》、《归国谣》、《蝶恋花》诸作,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孽子郁伊惝恍之所为。”张尔田《曼陀罗室词序》亦云:“正中身仕偏朝,知时不可为,所为《蝶恋花》诸阕,幽咽惝恍,如醉如迷,此皆贤人君子不得志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曼陀罗花

他们虽都注意到其旨隐、其词微的特点,但都用传统的“诗言志”的观念强作解释,认为是贤人君子不得志而寄托之,而忽略了词自有与诗细微区别的审美特性词比诗更善于表达人的深层情绪和意识流。这种深层情绪与意识流潜伏在人的心灵底层,未必由具体情事引起,但凡外界的一花一草一举一动都会勾惹它的流动,形成“风雨江山外”的“万不得已者”。正如陈亦峰曰: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一花一草

像冯延已作为风雨飘摇的南唐的大臣,他承担了国家安危与政敌诋毁的双重负荷,这必使他对自然、人生有超越常人的深切体验和感慨,这些悲慨都早已以积淀的形式融入他的深层意绪中去了。读这样的作品,我们应从整体上去感受作者的情绪,不必强作解释。当我们体会到它的深美宏约与不可指实时,其实也就基本把握了这类词作的审美特性。第二,寻脉络。词心是躁动于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意绪,是一种无法指实的,枨触与万不得已的感觉。这样一种感觉未必具有清晰的感情线索,或许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或许矛盾重重百转千回,或许是突而来,莫名而逝,若不循着情感的脉络游走很可能陷茫然之中。如吴文英的词,常令人有“零乱拉杂”之感。张炎《词源》批评其作谓:“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其实,“只是外表觉得难喻,而内极有序,非真零乱拉杂。”也这正是吴文英特殊的表情方式。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楼台

试看其名作《莺啼序》(春晚感怀):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渔灯

莺啼序”有四阕,是宋词中最长的一调。在词中,吴文英词特有的今昔互感、情景交错、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和密丽凝炼的语言色彩,使它如此“眩人眼目”。然而,只要我们顺着“晚春感怀”的题旨走进意象繁复的世界,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开篇云“残寒正欺病酒”,一个“”字,破题而入,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我们看到在萧索的寒气相逼下,一个喝多了酒的人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掩上了雕琢华美的门窗,想把不友好的世界关在外面,却又不经意间透过这半掩的绣户看到了伤情的一幕幕:燕子飞来了,画船开走了,传递着晚春的消息,缭绕的晴烟、飘拂的柳絮同缠绵的情思纠结在一起,勾起人回忆的冲动。第二片倒叙西湖旧游,词人的思绪转形为西湖边飘拂的柳丝,回到了很久以前,昔日艳遇如此缱绻,共秀美的湖光融为一片。只是转眼间,乍遇旋分,情人离散。一句“春宽梦窄

”妙矣,写夜夜温馨,睡眠无梦,此一层意;写情意无限,然欢娱短暂,此一层意;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柳丝

借用李商隐《燕台》诗句“衣带无情有宽窄”的意思,写因恋爱的悲伤而日渐消瘦,此又一层意。至“轻把斜阳,总还鸥鹭”一句,寄予多少欲说还休之恨,真是思极绵邈。第三片自述别后旅况,夜宿春江,蓦然忆起当年湖上情事,桩桩件件都随景色到心头,凄恻已极。第四片总结相思之苦一一回应前几片的意象,在抒望远之情时,表达了光阴老去的感慨和对旧情耿耿不忘的哀伤。以化用《招魂》末句“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见收,与首片“念羁情”相照应。全篇构思独到,句断而意不断,绵密醇厚的感情隐藏在一句句的脉络中。这样的词需要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联想去与之呼应,故非耐心者不能细细品味。难怪《四库提要》谓梦窗词为诗中之李商隐。在中国的传统里,恐怕没有谁的诗像吴文英的词那样执着地同回忆缠绕在一起。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春江水

​他的词是感情的组合,不是外在世界的场景再现,甚至不是对外在世界经验的具体体现。回忆提供了现实世界的形象和景象的断片,这些形象同人的感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根据感情的内在世界的规律,又重新被组织起来,建构成张炎所谓的“七宝楼台”。这样的七宝楼台本不必“碎拆下来”,也不会“不成片段”,因为他的词心宛然可见,正如唐圭璋所评:“字字凝练,句句有脉络,绵密醇厚,兼而有之。而转身运气之处,尤能使全篇生动飞舞,信乎陈亦峰云:全章精粹,空绝千古矣。”况周颐云:“词亦文之一体。昔人名作,亦有理脉可寻,所谓蛇灰蚓线之妙。”读梦窗词,信然。第三,找共鸣。“与作者之情合”就是共鸣,共鸣是读者找到了词心。词心是探求词之奥妙的内在线索。情在若有若无间,似草蛇灰线,时明时灭,非有心人不能察觉。因此,词对欣赏者的情感世界要求很高,越是情感丰富者越能与词心产生共振,到强烈的共鸣。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情感场景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历来为人所激赏,他的词感动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受到了上至深入研究的词论家下至普通读者的爱好。何也?只因为他那“别有一番滋味”的词心,能引起人的普遍共鸣。如《乌夜啼》: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乌夜啼》

孤独的词人站在孤独的西楼上,在空旷辽阔的夜色中沉默着,举头看见的是新月如钩,低头看见的是桐阴深锁,俯仰之间,明暗之下,千万种感慨缠上心头。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李煜以南朝帝王之身一朝沦为北地阶下囚,尝尽人间尊贵与屈辱团聚与离散、欢喜与悲哀,其中滋味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亦无从说起,无人可说。这种淡淡的无言的哀伤更胜于痛哭流涕的情状。李煜用一颗敏感的词人心去感受变幻莫测的生命本相的冲击,发出最真切的情感。如果说他早期的词还是和一般词人那样用文字来创作的话,那么,到了后期的词就完全是用心和生命来创作,诚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没有遮掩,没有修饰,只有坦诚的忏悔和告白。试看《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浪淘沙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明是写睡梦时的忘却,实是写清醒时无刻不在的煎熬,而且比后者直写更凄婉“无限江山”四字浓缩了多少古往今来,身世感慨,而“别时容易见时难”融注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因其精辟而上升为哲理。虽然创作当时,后主并不是在作纯理性的思考,然而他通过直觉领悟对审美客体的内在特性作了高度的概括,这种概括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评价和判断,隐含着理性的灵光。同样警策的词句还有《乌夜啼》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子夜歌》的“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些感悟都是李后主的肺腑之言。建国后的词学理论界在解释“近千年来李煜的词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爱好”这一问题时,也曾用“人民性”、“爱国主义”等廉价的标签去乱贴。其实,我们喜爱李煜的词,只因为他的词纯任性灵,表达的情感那么真实(尽管多的是帝王的愁与恨),那么典型(尽管李煜生活面很狭窄)。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李煜电视剧照

由于他的词具有高度的抒情性和概括性,把许多具体的事物隐去了,只凸现出一颗郁勃的词心,把生命苦难的本质情感准确到位地传达出来了,使读者无论是否有过相同或类似的遭遇,都会莫名地受到感染,内心激荡起强烈的情绪,不知不觉沉浸到那种悲伤中去。当然,李煜的词心不是直接呐喊出来的,而是或寄托在鲜明的形象之中,如《虞美人》中,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来回答“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提问;或宕开一笔,侧面描写,如《望江南》中以“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乐景反衬今天的“多少恨”,使抒情更深一步。这些艺术处理也显示了词心审美的特殊性。词人用易感易觉的心去创作,又把这颗易感易觉的心留在词作中,等待另一颗易感易觉的心去共鸣。知音者自然会感受到词心巨大的震撼力。正如康有为所说:

吾尝游词之世界:幽婷灵眇,水云曲曲,灯火重重,林谷奥郁;山海苍琅,波涛相撞;天龙神鬼,洲岛渺茫。吐滂沛于寸心,既华严以芬芳;忽感入于神思,彻八极乎彷徨。信哀乐以移人,欲揽涕乎大荒,惟情深而文明者,能依声而厉长。

诗言志,词传情,诗心显,词心隐,认真体会词心的几个要点

山海苍琅

这段话用形象的语言揭示出普通人的读词体验,犹如进入一个魔幻王国,时而惊涛骇浪,时而鬼火幽灵,时而风清云淡,时而蜿蜒缠绵。正是这惊天地、泣鬼神的词心世界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享受。词是这样一种文学,它的文字不只是用作家头脑中的思想形成的,更是用作家心灵中的感觉形成的,这种感觉不论合不合法,合不合理,只问真不真,美不美;因此对于这样的心灵文学,与其说是用读者的头脑去读,不如说是用读者的心灵去读,读者用心越真,越深,就越能感受到它的妙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