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梅兰芳古装名词之不当

今日推送之《古装名词之不当》,录自《戏剧杂志》第2期。作者瘦庐。约在1915年左右,梅兰芳及梅党借鉴古代绘画中仕女的发型,改变了传统大头梳式,创造出古装头。瘦庐在文中认为“古装”一词使用不妥。

旧戏这样东西,多半是描写古代事实的。可是因为他一种限于财力的关系,或是限于考古学不精的关系,并且因为应用旧戏写意的原理,所治装束只有一种,名叫戏装。其实这种戏装,便是古装,上起唐虞,下迄明清,都是如此,偶尔有种清代的戏剧,因为装束上容易制备,所以有一部分时装的(如同《宦海潮》)。

梅兰芳古装名词之不当

梅兰芳在日本演出《天女散花》

自从梅兰芳出来,兴了什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之后。戏界的装束,忽然在戏装、时装以外,另外添了一种古装的名词,这个名词一发生,似乎把戏装的时代问题,完全打破。只是这种古装,究竟在哪一种甚么时代?和戏装的界限,在哪里呢?还有一层,古装现在只有旦角、小生两种。是否在古代,只许有青衣、小生,不许有别的角色呢?还是小生青衣以外,别的角色,仍用戏装呢?

这两个问题,都是应当研究的。

梅兰芳古装名词之不当

梅兰芳之《洛神》

有人说,古装这个词,原是一个俗名。正当名词,应该叫做仙装。只是仙装两个字,也是不妥,譬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天女、嫦娥固然不妨穿仙装,只是黛玉、晴雯、宝蟾这些人,也能穿仙装吗?《红楼梦》虽然影射清事,幸而好没有时代,假如有了时代,那古装的古字,不用人攻击,自己先站不住脚了。

还有一件笑话,便是近人唱《宝蟾送酒》,宝蟾穿的是古装,夏金桂却穿时装,他们两人一主一仆,岂仆穿而主不能穿耶?抑古装专为正角而设耶?因为这出戏一闹,古装的价值,更等于零。

梅兰芳古装名词之不当

梅兰芳、姚玉芙之《黛玉葬花》

有一部分人,说古装不如改名叫做梅装,以后它的用途,与普通戏装,可以共同通用,并不必分门别类,另立古装戏一门,只是某戏中某角,临遇见愿学梅装的人,便穿起梅装来,否则不必穿梅装,仍穿戏装,也无不可。这种说法虽是近理,只是此等装束,是否为旧戏里所应要,还是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呀!

(《戏剧杂志》第2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