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假如我深圳的那家奄奄一息的公司還開著,一定扛不過此次疫情,甚至還有可能會背上一屁股債務。
幸好選擇了自媒體行業,而且還回到十八線城市的老家,疫情隻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出行,經濟方面沒有傷筋動骨。
但我那幾個開餐飲的朋友就倒黴了,特別是開火鍋店的朋友,急得兩眼冒火。
正月十五還沒過去,一個個地找我借錢。
真的不是因為我不借,也不是因為這兩年做自媒體沒賺到錢,而是因為前幾年創業沒賺到錢,買房買車還欠了一屁股債,直到前幾天才剛剛還得剩下2萬。
別看我和幾個飯店老闆朋友們,平常開著幾十萬的車人五人六招搖過市,在十八線小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是真比起銀行的存款,其實還比不過我在建築工地幹活的堂哥們。
我堂哥們打工這麼多年,每年能掙個八九十來萬,除了孩子上學的開銷,基本都存在銀行,雖然利息不多,購買力也在貶值,但真要急用的時候,我還得找他們借過錢。
我們這一代,拼命地往前奔,在城裡弄套房子弄輛車,基本上就使出吃奶的勁了,哪裡還有閒錢哦。
我這幾個開餐飲的老闆朋友們,有兩個還是在年前裝修的店,還借了十幾萬,本來打著如意算盤,年前年後生意會很好,賺回來錢就可以還賬,結果錢沒賺到,飯店的租金和員工的工資,累積起來,又出現十幾萬的缺口。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問那位開火鍋店的朋友,資金解決得怎麼樣了。
他說,開火鍋店時就找親戚朋友借過一輪錢了,這次實在沒臉再向他們借錢,只好給員工工資打欠條,不接受欠條的只有結清工資,然後離職。
火鍋店的店面,一年一簽,到7月份才到期,租金已欠了兩個多月,接下來還不知道何時開業。就算此時關門,店面也無法轉租出去,租金還是要交到7月份,不僅幾十萬的裝修打水漂了,這半年的租金和員工工資,加起來又虧了十幾萬了。
而六七月份火鍋是淡季,要緩過血來,恐怕得等到冬天旺季的到來了。
我說,那怎麼辦?
他嘆口氣說,走一步看一步吧。
二、
其實我這幾個開餐飲店的朋友只是個縮影,更多的中小企業,也都遭受重創。
比如旅遊業。
我的朋友付總,做旅遊的,之前主要做港澳遊。結果從港獨鬧事之後,就一直處於停業狀態。
眼看坐吃山空,於是他在一景區盤下一間民宿,為了籌錢,他把最愛的寶馬X5也忍痛賣掉了,結果疫情期間一分錢沒賺,還要交房租還要發工資。
他說,這種感覺就像眼睜睜看著一輛寶馬X5開進河裡。
有什麼辦法呢?
還好付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在北京做生意多年,浮浮沉沉平常事。
我還有一個初中同學李總,在我們縣城做了多家酒水品牌的總代,這次也傷得不輕。
年前為了備貨,需要大幾百萬,還找我借過錢,當然我就是表面光鮮,實則窮光蛋,所以我也沒錢借給他。
他路子廣,找其他朋友還是借到了。
於是備了多個品牌的大量的酒水飲料,因為過年嘛,銷量大。他借錢的時候,還說年一過,立馬就還,如果到時還不了錢,利息翻倍。
結果疫情招呼不打一聲就來了,然後進的貨全壓在倉庫了。
酒類的還好說,可以存放,可是有些飲料有保質期,也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如果在倉庫再多存上幾個月,就離保質期不遠了,到時會賣不出去。
於是,他一口氣把40萬的飲料全當抗疫物資捐出去了(保持期還有大半年)。
眼看還錢的日子到了,他只好以加倍的利息往後延期了。
我說,沒有銀行給你貸款嗎?
他說,你以為個個企業像老鄉雞呀。
三、
提起老鄉雞,其實我一直有話想說。
正月十五,擁有16328名員工的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手撕員工聯名信”,走紅了網絡。
視頻最大的亮點是,老鄉雞員工寫信蓋手印說,我跟企業要共存亡,不要工資了。然後束從軒董事長在視頻裡把這封聯名信撕掉了,並表示,即便沒有班上,員工在家也可以躺著把工資領了。
不得不佩服束總這演技,奧斯卡小金人級別的;
也不得不佩服束總這炒作,提前預訂2020年度最佳炒作案例。
人民群眾紛紛表示疫情結束去吃老鄉雞。隨後還有各大銀行紛紛給老鄉雞送來貸款,一炒作5個億的貸款就到位了。
還把束總的形象樹立得光鮮亮麗。
但仔細一品,聯想我認識的那些受重創的中小企業老闆們的遭遇,我品出不一樣的味道來了。
全國其他企業目前只有兩種做法:
其一,學束總,豪氣一把。
可是他們沒束總會炒作,最終也拿不到貸款,如果不精打細算,資金鍊會加速斷裂,最終加速倒閉。
是想這會兒啥都不幹還拿全額工資,等到疫情結束公司倒閉?
恐怕很多人會這麼想,先把全額工資拿到手再說,以後公司倒閉就倒閉唄,倒閉了再去找別的工作唄。
但現實恐怕會很殘酷,如果所有的企業都學老鄉雞,恐怕很多企業都會扛不住,最終會出現一波倒閉潮,然後失業潮接踵而至。
天塌下來,沒有一個人能逃脫。
假如衰退到那種情況,老鄉雞也好不到哪去。
其二,不學束總,按照國家規定來發放工資。
其實國家對疫情期間的工資安排有規定:
對於企業安排以靈活方式在家上班的職工,按照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支付工資。
對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或未返崗期間,用完各類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勞動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主動指導企業工會或職工代表與企業開展協商,參照國家關於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支付工資、發放生活費。
我覺得這個規定很合理。
像一些互聯網企業,能居家辦公的,按正常工資發放。如果受疫情影響無法辦公的,先把各類休假抵完,然後和企業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參照國家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來支付工資、發放生活費。
但是,實際情況是,按國家規定的來,減免或少發部分工資,不僅員工會心懷不滿,還會受到輿論的口誅筆伐,人們說你看看人家老鄉雞。
於是,很多奄奄一息的企業主們,學老鄉雞吧,只會加速倒閉,不學老鄉雞吧,只好一邊被員工戳脊梁骨,一邊被輿論口誅筆伐。
總之,別人裡外不是人,只有老鄉雞會做人;別人怎麼做都是錯的,只有束總怎麼做都對。
所以,束總的這波炒作是真牛,立於不敗之地,踩著中國千萬企業老闆的難言之痛,搶佔道德制高點,一人獨得好名聲,其他企業全成了他的參照物。
事實上,大多數企業沒有老鄉雞那麼幸運,成不了網紅,國家不關注,也就貸不到款。
比如名創優品。
四、
名創優品大家應該很熟悉,全國大部分城市商場裡都有,優質低價的快時尚休閒百貨連鎖,店裡東西大部分都在50塊以下,個別超過的還得老闆葉國富簽字同意,並且利潤在8%以下才行。
疫情爆發,對名創優品這樣的實體企業影響很大,比如:
1,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一度臨時關閉了國內50%的門店。
2,保持營業的門店業績也同比下滑95%。
3,營收、庫存、鋪租成本、人工成本、現金流等各方面壓力巨大。
此次疫情,老鄉雞給躺在家的員工發工資,順勢炒作了一波,收割了大波流量;名創優品卻反其道而行之,對員工降薪,最終受到輿論的討伐。
以為名創優品沒錢吧,隨後又設立8億元“合作伙伴扶持資金”,扶持加盟的客戶復工復產……
如果這是打仗,恐怕這戰術連友軍都琢磨不透。
其實名創優品自創始至今,一直像王小波筆下那頭特立獨行的豬:別人都在重線上銷售的時候,它堅持線下消費體驗;各大品牌爭相升級漲價的時候,它高舉IP大戰略,推出系列平民爆款產品,堅持平價甚至超級平價。
每一次操作,都令人瞠目結舌。
不過,仔細品了後,就發現名創優品的戰術戰法了。
我也開過公司,站在公司長遠發展的角度,我很理解。
降薪,可能會被媒體批評,但實際上國家在停工、停產的時候,有適當降薪的規定。從法理上說,是沒問題的。
那麼從情理上說呢?疫情期間公司受到重創降薪,這是人之常情,是能說得過去的。
不然把公司搞倒閉了,大家都失業,是員工們希望看到的嗎?
如果你希望看到公司倒閉,那你是一名合格的員工嗎,不合格的員工不應該降薪嗎?如果你不希望公司倒閉,希望和公司同舟共濟,那麼此時就應該一起渡過難關不是嗎?
說實話,很多受創企業都降薪了,不接受也沒辦法,因為受創的企業是真的難。
比如:
連意甲都在討論球員降薪方案。
那麼名創優品又為什麼投入8億巨資扶持加盟客戶呢?
據媒體報道是:響應國家號召,復工復產——
如果加盟客戶沒有資金扶持,倒閉或關店的話,對總公司影響是很大的。好不容易在全球發展到超過4200家門店,必須得保證每個店能生存下去,不然以後怎麼玩?
如果這些加盟店生存不下去,公司就無法發展和壯大,最終業績縮水,逆水後退,真到那個時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恐怕就不是減薪的問題,而是大裁員甚至全員解散的問題了。
只有加盟客戶活下去,名創優品才能活下去。只有名創優品活下去,才能持續給3萬名員工發工資。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一句話:先活下來,才是一家企業最大的責任。
非常時期,最見人心,只顧眼前利益如同殺雞取卵,必然不會長久。只有放眼未來,一起經過風雨的人,才能一起看到雨後的彩虹。
在深扒名創優品資料的時候,還發現,他們竟然還宣稱:全面復工後,新品價格將下調30%……
不是聽說虧了20億嗎?不是還補貼加盟商8個億嗎?復工了不趕緊賺錢回本,還反而降價?
這打法,我不再研究了,太特麼費腦了!!!
五、
可能看了前文,有人會罵我,說我沒有站在勞動者立場,沒有為弱勢群體說話。說我忘本。
我打過很多年工,也開過好幾年公司,我的體會更深。
大家說不能降薪,那麼降薪跟裁員比起來,想接受哪個呢?
已經有很多企業不僅降薪了,還裁員了。
比如:
2月10日,新潮傳媒集團官宣“減員10%”;
隨後汽車行業的大搜車集團被內部員工爆料稱“線下團隊裁員70%”,隨後證實總體人員比例僅13%—14% ;
再接著,優信、瓜子和人人車為代表的二手車企業相繼減薪或裁員;
還有很多很多。
有什麼辦法呢?企業經營困難是客觀事實。
而且人社部辦公廳也出臺了《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明確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
說盡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並沒有說不能裁員。
說實在的,誰都不想企業裁員,也不想員工被降薪,但疫情之下,豈有完卵?
你不想降薪,不想裁員,那比降薪裁員更悲慘的還有呢,很多公司直接宣佈倒閉。
據《時代週報》報道,60天倒閉750家企業。
這些企業的員工只有失業了,員工有錯嗎?當然沒有!那能怪企業嗎?
這是天災人禍,這是不可抗力。
所以,我們是願意看到企業倒閉員工失業,還是接受降薪跟企業共度難關?
我相信答案不難選擇。
事實上企業降薪、裁員已是不可避免,但是,要按法律規定降薪,降薪不代表剋扣,如果降太多了,可以離職,離職是會按全薪的。但這樣又會被說成是變相裁員。
所以啊,只有一起度過難關了。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只有同舟共濟。
哪個企業不想活下去?
希望能有一些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的政策,比如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之類的,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只有企業度過了難關,我們每個人才能度過難關,國家經濟才能更快恢復和發展。
閱讀更多 萬小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