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只會發生在製造業嗎?

這可能不是一類行業的問題,而是一個共性問題。

現代社會里,一名典型的優秀勞動力,會接受至少19年教育(幼兒園,中小學,大學),才被供應到勞動人才市場。

接下來,隨著工作經驗越來越多,越來越有經驗,技能不斷提升。

但是,不幸的是,一旦年過30,他的精力可能會不斷下降,學習好奇心不可避免的下滑,家庭牽絆越來越多。

裁員,只會發生在製造業嗎?

而且,這個時代的科技在加速進步,過去100年人類的生活狀態變化,遠比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任何一個100年,來的更加巨大。

人類開始普及一種叫做汽車的、體重超過一噸、擁有相當於100匹馬以上的牽引力的巨型私人交通工具。

飛機上天,火箭升空,人類登月。

電視機、個人電腦、手機基本普及。

互聯網的發明革新了幾乎一切信息傳輸的方式,不是提升了30%或者50%,而是十倍百倍千倍的爆炸式提升。

裁員,只會發生在製造業嗎?

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新生兒所面臨的成長環境,和他的爺爺、叔叔、甚至哥哥是徹底不同的。

他會很自然的學習最新鮮的知識,見識最新的科技,瞭解最酷的文化。

這就意味著,“老傢伙們”所謂的“更有經驗、技術精湛,更加沉穩”,可能會散發出濃厚的中年油膩味道,不值一提。只不過是“過時”二字的一種美好描述。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像他這樣超級年輕、沒有背景、超快成為頂級企業家的案例,在舊技術時代,是不可能的。但在21世紀,有可能。

裁員,只會發生在製造業嗎?

另一個身邊的例子是,我曾經招募過幾名來自復旦大學的本科實習生。他們是如此年輕、如此有才華、技能包豐富、閱歷出色。(95年左右出生,幾乎都掌握了2門外語,氣質成熟,女生已經學會了化妝男生衣著得體,行動圈子不侷限在校園,電腦操作水平頗高)他們成長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時代,他們的父母都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受益者,他們擁有更充足的物質和精神營養,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

他們會有光明的未來。

最近兩年網上有一個傳言,說是阿里巴巴的一個AI程序,扮演著知乎上一位數十萬粉絲的大V,平時嬉笑怒罵皆文章,引得眾人擊節叫好,實為冰冷芯片和發熱電流一起產生的數字信號而已。

這讓愛好思考、閱讀、寫作的我,頗有危機感。

聯想到《三體》裡那句冷酷的“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裁員,只會發生在製造業嗎?

如果智能AI學會了閱讀、思考和寫作,它一定會對人類作者說出這句話。

在跨時代的技術變革面前,古典美的經驗、技巧、態度,都意義不大。

書信不就被電子郵件埋葬了嗎?中國古代的詩歌也被現代語言埋葬了。

說了很多,最後總結一下,那就是:

1 人到中年,工作技能和經驗不斷提升,但提升速度逐漸趨於緩慢;

2 中年人的精力下降,心智分散,好奇心和求知慾下降;

3 外部環境變化太快,年輕人有獨特的後發優勢,這個後發優勢在“科技進步的當今社會”越來越明顯,超越可能不是漸進而是突變。(多數情況下,不是AI直接取代成熟勞動力,而是更熟悉AI等新技術的年輕人,比中老年員工可能更有競爭力)

然而,一位資深中年員工可能拿著年輕人2-3倍的工資,資本必然不會在所有的時間、面向所有的人、接受這種從商業上來看的不合理解決方案。

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力資源制度,需要重塑。

裁員,只會發生在製造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