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價格走低 商戶農戶努力念好“生意經”

蘋果價格走低 商戶農戶努力念好“生意經”

作為一種國民水果,蘋果一直受到很多市民的喜愛。如果經常購買的市民最近可能已經感覺到了,和去年相比比起來,今年蘋果的價格有了很大的下降。可即便如此,有些地方的蘋果卻依然不好銷售。

在島城市區一家超市的水果銷售區,不少市民正在挑選蘋果,普通蘋果每斤在4.9元,個頭稍大一些的每斤5.9元。

蘋果銷售價走低,主要是源於上游批發價格的下降。在位於即墨區的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許多批發商正在打電話聯繫經銷商,擴大蘋果銷路。批發商告訴記者,今年蘋果價格、銷售量都不如往年。

冷庫是蘋果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環節,延長蘋果銷售期效果有目共睹,不少商家嘗試把採摘的蘋果存入冷庫,等待“反季銷售”。不過,這樣的做法並沒有讓萊西市的冷庫老闆趙行躍嚐到甜頭。去年,他以每斤3元的價格,從農戶手裡收購了500多噸蘋果,收購量比往年多出150%。後期由於市場行情走弱,今年在冷庫剩餘量較高的情況下,蘋果面臨較大的出庫壓力。他不得不以每斤2元的虧本價拋售,日銷售量也達不到常年的一半。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去年包括蘋果在內的很多水果都迎來大豐收,導致國產蘋果整體供大於求,價格走低。加之前期受疫情影響,蘋果主產區交通受阻,市場銷售不順暢,蘋果需求大幅減少。

蘋果迎來大豐收,市場供大於求,價格走低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但是價格低於成本價確實會傷害到農戶和批發商。如今,一些農業合作社和批發商不再侷限於按部就班的種植、銷售,而是通過種植高端蘋果、科學預判市場,獲得穩定收入。

姜文娟從事蘋果批發生意已經十多年了,對蘋果市場價格走勢有自己的判斷。前年由於大幅減產,蘋果整體市場供小於求,銷售價格高達每斤10多元,而她也從中賺了一筆。不過,每年市場行情不一樣,由於去年蘋果產量明顯高於前年,她決定見好就收,並且把蘋果的囤貨量從前年的200萬噸減少到今年的100萬噸。

除了從銷售渠道上進行前期預判,做出合理備貨之外,一些農業合作社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發展種植高端化、精品型的蘋果。青島廣大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立國表示,他們從大小、顏色、口感、含糖量等方面對蘋果進行嚴格把控,保障蘋果品質,蘋果主要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商超。

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南方水果的逐漸退市,未來一段時間,以蘋果為主的水果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蘋果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但銷量將呈增長態勢。

蘋果一端連著種植戶,一端連著消費者,相關部門能否藉助大數據分析的方式,合理把控蘋果產量、上市出庫時間,讓蘋果價格相對穩定,避免“價低傷農價高傷民”的情況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