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三月,兩片小葉

一城三月 兩片小葉

朱蜀驥

拆字解意。

“青”拆開是“1、三、月”;

“神”拆得複雜些,示字旁“礻”可拆為“二、小”;“申”可拆為“口十”。

“一三月、二小葉”,幾個簡單的字眼,彷彿用光影瞬間便能幻化出一幅靈秀的畫卷。一城三月碧空如洗,兩片小葉搖曳生姿。青神,原本這座城的名字是蠶叢的化身,冥冥中,詮釋著自然勃發、青春本真……

“一城三月”,韻味悠長。

這裡的“青”是自然拼圖最青春的鳴響。

朗潤的山、碧瑩的水、翠綠的樹、爭妍的花,還有躍動於林間的啼鳴與光亮,彙集成樂章中最協和的交響。千里岷江在青神的懷抱中,蜿蜒出最溫柔的一段,遍佈各地的水系,如綠葉上的絲絲葉脈,滋養著這裡的土地生生不息。山不高,卻俊美奇秀。古中巖嵐開秀嶺、泉清潭深、巖壑勝景,漫步在清溪澗道、桫欏林中,整個人都被綠和光裹挾著,如沐春風。一城三月,色彩被花放肆地張揚。在翠竹打底的畫布上,蕓薹金黃、桃李粉白、牡丹多姿、海棠絢爛……蜂兒蝶兒比人們更歡愉,它們貪婪地親吻著萬花,在碧藍的蒼穹下舞蹈。青神的三月,藏匿於林間的精靈們也熱鬧了起來,那些或白或紅、或藍或彩的鳥兒們振羽展翅,喚醒清晨穿過竹林的第一道霞光。夜來歸巢,另一個精靈接續點亮。陸游在青神中巖吟誦“宿鳥驚還定,飛螢闔復開”,竹裡螢光,閃爍著來自童話王國的晶瑩。

一城三月,两片小叶

中巖寺是蘇軾的初戀之地 李貴平 攝

這裡的“青”是文人聖賢最青春的吟唱。

茶馬古道、西蜀水路,與青神交織共生,造就了日泊千船、夜掌萬燈的盛景繁榮。在瑞峰和漢陽的古街上旅步,耳畔還充盈著當年商賈雲集的喧譁。多少人生大師在岷江邊駐足休憩,在古中巖揮灑他們青春豪邁。這裡有詩仙的青春,潑墨寫下“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從此仗劍出川,踏遍五嶽;這裡有東坡的青春,山林間彌留他潛心躬讀的身影,崖壁上鐫刻他“喚魚聯姻”曠世佳話;這裡有黃庭堅的青春,“名山後繡”有“玉泉坎坎”,看龍湫百泉,品九曲流觴;這裡陸游、范成大的青春,滿懷一腔報國宏願,與摯友在慈峔山下依依惜別;這裡還有陳希亮、範鎮、餘子俊、楊升庵……錦繡詩章,文峰鼎峙,塵封的手卷裡藏著先賢們的年少夢想。

一城三月,两片小叶

李白當年在這裡寫下“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這裡的“青”是青衣兒女最青春的昂揚。

青春是敢為天下先的壯志。翻開青神的歷史,1922年,共產主義的種子就在這裡播撒,西山起義,撼天動地,帥昌時、何光輝、毛慈影、邱峻……砍下的是他們的頭顱,屹立的是年輕生命的豐碑!新時代的青春弄潮兒們,在青衣的土地上,續寫敢為人先的傳奇。

“兩片小葉”,百味留香。

談及青神的葉子,開始我有些疑惑,這裡何止兩片啊?

著青衣教民農桑的蜀王,那裡有一片葉子,聽得見蠶兒在上面咀嚼歌唱,沙沙作響。延續千年,讓青神成為全川與成都簇橋齊名的兩大絲綢集散地。青神的蠶絲,隨崎嶇蜀道、悠悠岷江,走進世界大千。

在青神,穿越萬年的綠卿,是李白筆下慈姥竹“不學蒲柳調,貞心嘗自保”,是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陸游“郵亭慈竹筍穿籬”……而今,世世代代侍弄竹的青神人,把它織成了巧奪天工的青神竹編,製成了名揚四方的本色竹紙,做成了走進世園會的青神竹桶,讓吉尼斯最長竹龍上寫下青神的名字。

一城三月,两片小叶

青神桃花惹人醉 李貴平 攝

林間,還藏著早春的竹裡桃花、陽春的竹裡海棠、盛夏的竹裡青蓮、仲秋的竹裡芙蓉、初冬的竹裡銀杏……四季,為青神的翠竹點綴出五色斑斕。

還有一片葉子,孕育出椪香清甜。一年好景,橙黃橘綠,原本是東坡筆下的初冬,而在青神的三月,晚熟柑橘依然沉甸甸地掛滿枝頭,春見、春香、不知火、沃柑……中國椪柑之鄉的金字招牌下,早已是新品層出不窮、碩果累累,春天的味蕾上躍動滿口馨香。

在紅色西山的春光裡,當年英烈們抗爭的熱土上,茁壯出片片茗芽嫩黃。從空中鳥瞰,一行行整齊的茶樹好似翡翠土地上的線譜,那些採茶的姑娘就是音符在盪漾。茶林間,套種桃花、牡丹、桂花,為滿眼蒼翠的綠妝點跳躍的色彩,也讓沁人心脾的綠茶品出了七色陽光。

一城三月,两片小叶

春風掠過,吐露芬芳 李貴平 攝

還有還有,山林間、溪水旁、菜畦裡、阡陌上……那麼多熟悉或陌生的葉子,春風掠過,吐露芬芳。

看著眼前片片翻飛的葉子,我恍然一悟,這些萬千綠葉、林林種種,不就只是兩片小葉嗎?一片是生態的葉子,它把綠色厚植在青神的土地,越發茁壯;一片是致富的葉子,它把欣喜寫在農人的面龐,憧憬希望。

“一城三月,兩片小葉”。不用畫筆,閉了眼,我也能觸摸到你的模樣,那是青春的洋溢,那是初戀的陽光,透過青青翠竹,映在戀人的肩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