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个校长说“宁愿孩子成绩平平,老师也不要去批评打骂学生”,对这种观念你有啥看法?

聚力行远


说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曾经做过一个初中的校长,在自己接任校长的第一天,一个很有份量的前辈善意地对我说,年青人做事要稳着点,做校长的第一要务是保着学校不出事,不管你工作做得再好,只要学校一出事,什么都是零,只要保着学校不出事,一个学生都考不取,你不还做你的校长。



这还是几年前,在现在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家校关系更加微妙的时候,有校长说“宁愿孩子成绩平平,老师也不要去批评打骂学生”何足为奇?

但个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校长在公开场合下说这样的话更不合适。这会给老师们非常不好的信号,校长都让我不管学生,我还管干啥?

对于不让老师体罚学生,做校长需要用合适的方法去有针对性的提醒,但必须要求老师严格管理学生,批评学生更是正常的教育方式。

其实学校一旦对学生和家长采用了息事宁人、一团和气的态度,看似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可能麻烦更多,学校更有可能出事。对学生不严格管理,对学生的犯错放任不管,犯错的学生就会更多,学校的秩序就更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更大,这远远不只是学生成绩不好的事。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会犯错,当老师有时教育学生有点过引起了家校矛盾时,学校要站在教师一边,不能把老师推到前面,教师的错是学校后期沟通教育的事,在事中一定不能寒了老师的心,要知道,在发生每一件师生或老师家长之间的纠纷时,看似只涉及一位教师,实际上其他所有教师都在观望,对一位教师的轻率处理,可能影响的是整个教师群体。

还说一个真实的事,曾经有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与学生发生了矛盾,教师打了学生,学生也打了老师,由于这名学生的家长有点地位,最后是老师赔礼赚钱结束此事。从此后这所原本教学质量很好的学校迅速没落了下去,因为所有老师都再不敢管也懒得管学生了。这就是“蝴蝶效应”吧?


到现在仍然记得回答当初前辈的善意提醒,这样的校长不就是维持会的会长,这样的校长做了又有什么意义?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我认为,一律不打骂学生,让我们失去的更多。

这个观点,是近两年教了普通班后才有的。以前我教的都是重点班,对一些老师打骂学生总是不理解。我觉得我教的学生都是很认真的嘛,何至于要打要骂呢?这两年我教了一个普通班,他们的顽劣捣蛋程度,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这些学生的捣蛋,让很多班级都陷入无法上课的自由状态。我认为,这是由于现在的“完全保、不批评、更不能打不能骂”造成的。

这才让我知道,有些学生是需要打骂的。


说一个昨天的故事。昨天我在辅导我的小孙女作业时,她总是不认真,要么打呵欠,要么东张西望。我要她认真一点,注意力集中起来完成作业,她就是做不到; 我又想了一些办法来吸引她的注意力,还是不行。和她讲道理,她就和我讲一套一套的歪理:总之,就是不认真作业。我一怒之下,提了根小棒轻轻拍了她两下,又吼了她几句。她哭了。 这时候给她讲道理,她不再顶嘴;再用其它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力,她逐渐好起来。她不哭了,很认真地作业,很快就完成 了作业。

人都是贪玩的动物,不论大人小孩, 都是这样。人们之所以要去工作,是因为有压力:要么是内心的,要么是外部的。那些好学的学生是因为内心产生的压力促使他们去学习,这些学生你根本用不着打骂;但是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就要使用外部的压力,去强迫他们学习——这是不好的办法中的好办法。

但是打骂学生,一定要讲究方法。我看到有些老师教育学生,要么恶狠狠的骂,一切难听的话都骂出来;或者往死里打,好象打一个冤家大敌,要打伤打残。怀着仇恨的心理去教育学生,是极其不对的。

打骂学生一定要讲方法:要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接爱处罚。一定要有底线:不能打伤,绝对不能侮辱。我认为,这种怀着爱的打骂,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现在要做这种“爱的打骂”也不可能,要有政策、社会、家长、学校的配合,现在几乎无法做到。

不能打骂学生,让我们失去的只有更多:它让许多班级无法上课,老师学生都处于一种混的状态。老师不愿意混,但是他们没办法上课;学生中有大部分是要学的,但是他们也无法学习,只好跟着混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呀!


令狐老老师


都是被学生家长给逼得,我就很理解老师管孩子,只要不出格就行,光靠办法?拉到吧!孩子在家你不吓唬着光用办法他就听话了?何况那一群大侠凑在一起。我孩子老师别说骂几句,打几下我也不会说啥的,老师也会打不重要的地方,打不坏,主要老师要镇住他们。我儿子从生下来我没打他一下,舍不得打,吃我的肉我也愿意,到现在可到好,我说句话他根本不理我,他妈妈一瞪眼勤快的要命


畅翔未来168


这是个冷静而且聪明的校长。

相对全国人数而言,考上清北的是少数,考上二本的也不多。

有些学生教不好,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蠢,蠢到以为不念书也能成功。所以,不要逼他们念书,更不要打骂,他们不捣乱就谢谢了。对他们严格,不但浪费精力,还会让熊孩子熊家长圣母婊道德帝异常兴奋。

大部分的中等生,基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只能到这个水平,严格管理也没什么用,所以更不必打骂。

对于优等生,那就更没必要了,打坏了骂残了成绩下降了心理有阴影了,适得其反。

同班同学,有人流芳千古,有的遗臭万年,同样的老师,不一样的学生。

你不上进,老师有责任吗?你爸妈干什么去了?

打骂学生是为什么,如果不是学生做得不好,老师才懒得骂你,骂人能挣钱啊。

熊孩子熊家长那么多,他们选了平庸自负选了不努力不上进,那就由他们。

老师又不是你爹。


谱写春乐


以下为个人观点。首先,这个校长的观点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他站在了一个绝对的点上。我们都明白世事无绝对,没有绝对的正确个错误。举个例子,杀人法律上来说肯定就是错误的,但大家还记得那个因为母亲被羞辱杀人的事么?那因为女儿被校园霸凌杀了男孩子的事?当然,杀人这种方式不对,确实有时候被逼到那个份上了,法理难容,情理上可以理解。所以一旦有什么是站在一个绝对的点上,那必然他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然后,我们国家教育思想有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叫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个理念是从什么时候遗传下来的不深谈,我只来说这个理念是不是就是正确的?我国十几亿人口,想问问有多少是打成材的?又有多少是不打还是成了材的?成不成材和挨不挨打是否能画上等号?

说完这两点再结合起来,校长的话肯定是为了避免麻烦,但是也暴露出了那个伪命题,不学好是因为老师没动手教育,动手教育了才能学好,老师动手教育是负责任的表现但会惹麻烦,老师不动手教育就是不负责任混工资的表现但安全呐。仔细品,有必然的联系么?

教育半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个老师我相信大多数从上岗第一天起就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然后再不断的工作过程中总结别人的经验不断自我摸索,当遇到不学好的学生就开始使用摸索出来的那个方法来应对。就像很多网有说,我们小时候怎么挨打那老师多负责多为我们好……可见动手教育并非没有成果的,也算是一种对某些人来说好用又有效的方法手段。但是,我还是想问问说这些话的网友门,你们是被所有老师从小学围殴到大学毕业的么?打你们的老师长大了记着他的好了,让那些没打过的老师情何以堪?合着他们同样辛勤教导你们就因为没动过手就丝毫没有存在感了?甚至就成了不负责任的老师了?

说到这里,转回到校长的那句话。打学生对不对?打人对不对?不打对不对?你们学校是跟打较上劲了么?我始终觉得老师教学问,家长教德行,学生成绩不好老师可以先分析下原因,是班上个别现象还是大多数?是一直这样还是偶尔?是所有科目都这样还是就自己这科?找到原因再来解决。如果确定自己尽了心了,依然如此那至少问心无愧,干嘛非要喊打喊杀才证明自己负了责了?如果说什么学生大多教不过来我就是个老师又不是家长,自己都想和稀泥混个工资那有学生成绩怎么都好不起来不是太正常了,那你就算把学生每天打一顿依然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最后总结下,我的看法就是,校长这句话极其没有逻辑性但可能是他经尽沧桑之后最后的一点无奈吧,出于对老师和学校或者他自己的一种保护性言辞。



懒得写字


班里调皮捣蛋不受管教的学生,不管老师怎么说教,都依旧我行我素。

说了学生不改,那么只能和家长沟通。

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后,认真配合管教孩子,学生尚能养成 一定的行为规范。

但总有一些家长,知晓孩子不良行为后却置之不理。如果家长放弃了直接管教,那么孩子便会愈发肆无忌惮。孩子非常清楚,家长不管,老师更不敢管!


现在的老师为什么不敢管学生了?

可能有一下几方面原因:

1.老师的地位和权威在下降。
2.对学生的保护有些过分。
3.出事后没有人为老师做主。


另外,大家看看教育局如何对待家长对老师的投诉,便会略知一二。


一旦有家长投诉老师,不管是非曲直如何,多多少少都会对老师的正常工作和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因为教委会排专员对老师进行调查,前前后后可能会持续几周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对于老师的议论本身就会对老师产生非常多的影响。如果这位老师有评优等事项正在进行中,那势必不用想,一定在调查的影响下不会被评上。


惩戒权


所以,没有法定惩戒权的老师,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原则下,能不多管,绝不多管。因为多管多犯错!

更不用说,现在存在非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二话不说跳楼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老师一旦涉及的这类事件中,基本可以说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


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义务教育更多的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80、90后很多学生还有排名,现在9年义务教育正在逐步取消排名;全部用ABCD或优良中差等取代分数统计。

如此,孩子成绩平平与否,在于孩子、在于家长;而不在于老师。因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成为了老师的座右铭!不打不骂不管就不得罪学生和家长,就会无过。教育局也不会为难老师!这便是无过!


健康成长重要VS成绩重要


在拔高到一个高度来说这句话!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要,还是成绩重要?很多家长会说,健康成长更重要!


最后,威廉老师想说:

严师出高徒!未成年的学生如要成才,须要磨砺。不吃读书的苦,那么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略去富二代」

国家制度层面,对于学生适当合理合法的惩戒权须交给老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dba3be4e94344129bffd144b4767dd6\

威廉说英文


校长这样说尽管不太正确,但也是为现实所迫。毕竟,现实中的确有认真管教学生的老师最后落得浑身是伤!

1.制度规定的不完善使得体罚与正当惩戒没有边界,教师稍有不注意就被冠以“体罚”之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但是对“体罚”的确切含义始终没有官方明确详细的界定。《在线汉语词典》对体罚的解释是:对少年儿童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手段,如罚站﹑罚跪﹑鞭打等。这种解释很容易让人把体罚理解为对身体的任何惩罚,甚至是包括点一下、推一下等所有肢体接触以及罚站式的非肢体接触都定义为体罚,显然否定了对违纪学生的合理惩戒。1989年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这种界定看似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依然没有明确定义体罚的范围和合理限度。

2.“校闹”的威胁、舆论的压力使得教师(有时还包括学校)承受了过多的责任。由于法规政策对体罚与变相体罚缺乏明确界定,一些人对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定义便无限扩大,加之部分学生及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迫于舆论对老师涉嫌体罚学生就会给予严厉处罚,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师在管教学生方面越来越束手无策、甚至是心惊胆战。当然,学校也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赔偿等法律责任。如,媒体报道的周安员事件、杨守梅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3.在管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与学校的管理地位不断弱化,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愿管学生。有些学生不服从管理,经教育无效的,教师却没有任何合法的惩戒依据和惩戒办法。有些老师为了自保,不得不消极对待学生管理。校长们也将体罚问题视为最头疼的问题,对老师们三令五申、绝对禁止体罚。因此,出现“宁愿孩子成绩平平,老师也不要去批评打骂学生”的管教态度也是情非得已。

4.在确保不出事端的情况下,对学生该严管的尽量严管。在被授予合法合规的惩戒权之前,教师切不可因噎废食,怕这怕那,不敢严格管教学生。不然,纪律散乱,会更加助长某些学生的歪风邪气和不敬心理,出了事情教师依然摆脱不了责任。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严格的批评教育和校级班规管理后,相信大部分学生会有所改善。确有不服从管教的,也只能由其好自为之。

结语

美国学者德肯沃指出:“无论教师的消极态度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可以说,因学生教育管理问题造成的教师消极对待教育教学情况不在少数。长此以往,最终真的会毁了孩子。所幸,整治“校闹”、维护校园安宁已顺应民意地“入刑”。2019年8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发布,将对涉及“校闹”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惩。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指出,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和强制措施。相信,随着该规则的出台,教师与学校在管理学生中将树立起真正的权威。

★分享科学教子方法,观摩优质教育案例,解决家庭教育困惑;关注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发展--【@教育心理专报】与您同在★




教育心理专报


首先,题目是听一个校长说。哪个校长,请注明出处。宁愿成绩平平,也不要去批评打骂学生。说的真伟大。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老师与学生或是学生家长是否有仇?还是老师天生是虐待狂?打骂学生为的是什么?答的高尚点是为了孩子好,粗俗点说,还不是为了自己。中国自古就出了一个孔圣人,其他被人记住的有多少?老师也是普通人,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教的好,领导开心,家长高兴,学生受罪。教的不好,人人避而远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有点本事的家长,到处托关系走后门,为什么?不就为了去一个好班。好班是什么?师资力量好,班主任严格。老话说的好,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不打不骂真的难成大器。

其次,校长允不允许一个学校的孩子都成绩平平,平平庸庸?真是如此,这间学校不是倒闭了,就是校长不知道撤换几次了。君不见某位大领导打电话给校长,校长唯唯诺诺的样子,或是某些没本事的人求到校长,校长趾高气昂的样子?校长的本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一群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一线教师拼搏而来的?

最后,是最实际的。校长的绩效,奖金永远是这个学校最多的。多数学校实行的是正校长拿全校最高成绩的老师的平均值。如果一个学校都成绩平平,怎样突出校长的业绩?


九五207


现在关于教育手段和方法一直争论不休,批评教育应该有什么尺度,似乎说不清道不明,但是也有明确规定不可体罚,那当然更不可以打骂。

然而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学刁了,只要老师批评教育过激,他们就上告,而且多数事情的处理并未真正依照法律办事,而是偏向了学生,其影响就是把学校和老师搞得非常被动,弄得老师只好放手了。

看起来学生暂时争得了自己的权益,可是有的学生因此更加肆无忌惮,而且带动了一些学生学样,认为老师对他们无可奈何了,然而事实上这样的学生往往就是少数捣蛋鬼,但这样事情却影响整个的学校教育行为。

学校领导和老师学会了明哲保身,校长说这样的话也是对当前教育现状非常无奈的表现。学校最怕学生和家长来搞出事情,因为一旦有事,有理没理都是学校不得好,这是因为有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害死人,学校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

所以作为一校之长最希望的是学校太平,宁愿舍弃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希望老师过激过严教育学生。当然,老师批评教育学生也不一定就是为了成绩,这个要弄清楚!


宏石


校长是真心为老师好,也为自己好,是个好校长。学生成绩差点,学生,老师,家长都平安快乐,家长不快乐也不能怪老师,闭竟每个人智力都有差异。但是如果老师打骂了学生,轻则家长到学校来闹,让老师难看,重则学生自杀,老师,校长吃不了兜着走,老师的工作,甚至校长的饭碗都没有了。现行法律就是这样,老师都谨小慎微,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弱势群体,谁都不能得罪。遇到这样良心的校长,真是应该感谢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