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的几点建议


疫情防控上下一盘棋。为坚决贯彻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中小学校在2020年春季开学后组织进行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们由开始的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到现在是基本上路,有所起色。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复工复产的到来,线上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国外疫情形势的恶化,又使复学特别是小学复学时间成了未知,因此相关学校有必要就线上教学工作进行再分析、再部署。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学习环境随意,无学习氛围 从我们走访巡视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家学习环境简陋,大多无专用学习场所,有的甚至趴在床上看电视、手机,学习的专注度不够,注意力易分散。

2.学生自律性差,缺乏主动性 特别是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很多学生网上上课只是应差打卡,而更多的时间则是看电视、玩手机,有的甚至沉迷于其中的游戏。

3.学习设备不足,时间难保证 有相当的家庭有多个子女在校学习,却又不是同一个年级,但家中的网络学习设备却不足以保证每个孩子同时参与学习,这就为他们的不学习,或随意学习找到了借口。

4.家长督促不力,效果无保障 复工复产使得众多学生的父母返厂返岗,孩子又只能与爷爷奶奶为伴,而祖辈对孩子只知一味宠爱,却无力在学习上尽力监护,既无教育方法,也少有与孩子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教育能力,再加上或正赶上家事繁忙,或想健身游乐,对孩子们的学习也就听之任之。

5.辅导难以周全,针对性不强 空间的间隔,时间的交错,让学生作业上交的时间延长,教师的批改也不能及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几点建议

1.学校领导岗位前移,重心下沉。行政人员包校(班)入群,通过汇同相关学校(班级)教师下户走访巡视和在微信群交流观察等方式了解线上、线下教学工作情况,摸实情、求实效,贴近需求、跟踪痛点、探寻良策。

2.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进一步明确要求,包括学习环境、时间、方式、作业格式等。如建议家长为学生提供相对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规定定时或不定时地检查学生在学方式等。这既利用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充分运用学习小程序,辅助教学管理。除利用微信群作为学校(班级)发布公告、通知外(为避免微信群刷屏,可对群中除教师外的其他人禁言),还可利用“小管家”“钉钉”等小程序和办公APP进行作业发布、批改,课程直播、辅导以及多方交流之用。

4.对有多个孩子就读的情况,教师要指导他们结合所在年级课程安排与自身实际情况,重制功课表,灵活合理地运用网络直播与重播功能,更科学地达到学习目的。

5.学校对作业完成数量与质量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如每次作业学生提交量需达到多少,学生完成质量与教师批改质量应达到怎样的程度,家长拍照上传需注意些什么等),教师据此对家长、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为他们的学习督促与努力提供动力与方向。

6.为避免在作业发布后,作业上交时间无定,批改不便、指导无针对性等的状况,教师可限定每次作业提交的最晚时间,在作业批改上可采取教师批改与家长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师每次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并在群发布批改情况,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对部分有辅导能力的家长,教师可在作业上交时间截止后,发送作业答案给家长,请他们指导孩子订正作业,并将情况在群通报。

7.适当进行辅导性视频直播。可采取定时或不定时的方式,对线上学习、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辅导。但不宜过于频繁,一般一周到两周一次即可。

8.考核评价。对教师的考核可将在线教学、组织线上讨论、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对学生的评价应以综合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将学习态度、参与时间、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一并纳入评价。

建立精准帮扶机制,以学校为单位“一人一策”做好关心关爱帮助工作,进一步密切家校沟通协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克服线上“隔空”教学存在的不足,确保“一个都不能掉队”,努力达到“停课不停学”的最大效果。

春日已临,卉木葱郁。

来日可期,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