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既定的教育节奏,也倒逼很多学校把课程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可以看到,有些学校经过了扎实的实践,已经不是表面上看似的“赶鸭子上架”的被动之举,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培训的积极作为。更有价值的是,通过严谨的线上课程实践,这些学校可能已经探索出一套构建未来学校的可行性方案,并且打造出一支可以驾驭未来学校的教师团队。这不可不说是“危中有机,转危为机”,这个“机”就是线下学校和线上学校有机融合之探索。


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已面临的趋势

教育资源具有非常典型的社会属性,应该为全人类所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带一路”的推进都要求教育全球化。不同民族、种族、肤色的教育要相互借鉴、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相互理解与包容,教育是实现人类和平与大同的重要途径。

共享性教育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消除国际误解的有效途径,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契机,也是以5G和物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更是人的个体价值得到充分释放和尊重的必然选择。

当前的教育样态和学校形式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塑造下的为实现社会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效率化的产物,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面对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人的发展需求时,就会显得迟滞与顿讷。其原因可以概定为:有形的时空条件限制了无形的教育资源,有形的教育体制框定了无形的思想自由,根本上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19是中国5G元年,2020年一定是5G高速发展之年(“新基建”助推),物联网、VR技术、无人技术会在今后几年呈井喷状,亦即说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匹配,“物联网+教育”应该会成为未来教育模态。面对此必然到来的趋势,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在坚持把线下学校做扎实的基础上尝试线上学校,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将批量化、标准化与个性化、定制化有机融合,将主体教育与辅助教育有机融合,突破教育的时空限制,跨越学校的围墙,实现的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

二、可应用的场景

1、集体教育

当学生数超过室内空间纳量的时候,当遇到雨雪风等恶劣天气状况的时候,当发生大的流行性传染病的时候,可以考虑用线上的方式(前提是要保证网络带宽和系统容纳量)进行集体教育。一个或几个老师主讲,学生在教室即可,行政人员或班主任老师可以定班进行监管,确保会议质量。

2、线上Summer School

有的学校会有学生有预修或补修学分的需求,有的学校有跟进教学进度的需要,国外有学习汉语需求的学生等,都可以选择在假期进行线上教学。

3、高三学生下学期实习

在部分国际化学校中,高三学生下学期可以尝试线上课程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实习单位或志愿服务单位,同时完成线上课程学习,还要定期汇报实习阶段性成果并完成期末实习报告,这样方可顺利毕业。利用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体验自己的职业情境,评估自己的专业选择,做好生涯规划。

4、邀请重量级嘉宾做分享,但是时空条件不允许的时候

三、须克服的困难

1、要有足够宽的网络系统和清晰度较好的硬件终端;

2、要做好构建线上学校的成本预算;

3、要打造有激情、有感染力,能带动虚拟课堂的优秀教师;

4、要打磨有特色、经得起推敲的优质课程;

5、要设有专门负责运营线上课程的管理人员;

6、要防止与线下学校运行的冲突并建立矛盾协调机制。

阶段性来看,有些学校在此次疫情背景下的线上课程尝试是比较成功的,积累的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锻炼的人才也是极为难得的,如果疫情过后就弃而不用未免可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继续做线上、线下融合的尝试。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作为预案思考并完善,待时机成熟之时,可立即执行并见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