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海邊的卡夫卡》:不做裝在套子裡的人,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

我在自己周圍築起高牆,沒有哪個人能夠入內,也儘量不放自己出去。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海邊的卡夫卡》是一個由兩條線索交織而成,兩條線索看似無關,卻有著內在聯繫的故事。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書中的隱喻來逐一體會。“卡夫卡”在捷克語之中,是“烏鴉”的意思,而在傳統的日本文化認知中,烏鴉是一種可以根據其叫聲,來占卜吉凶的靈鳥。田村和中田兩個主人公,在他們各自的故事線索之中苦苦求索。慢慢地,他們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結出一層厚厚的外殼,將自己包裹其中。

正如上文節選中所說的一樣:“我在自己周圍築起高牆,沒有哪個人能夠入內,也儘量不放自己出去。”

這堵高牆,事實上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精神世界中下意識地累積起來的精神壁壘。縱觀全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故事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繼而帶動了對自我靈魂的發掘。兩個主人公,一個少年田村,一個老年中田,作者村上春樹經過這樣巧妙的安排,讓我們得以從兩個不同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我們的精神世界。

無獨有偶,嘗試去描寫這樣的精神壁壘的作家還有很多。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最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俄羅斯作家契訶夫的那篇小說《裝在套子裡的人》。


再讀《海邊的卡夫卡》:不做裝在套子裡的人,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

生活應該充滿活力和情趣


這篇小說曾經進入過中國的語文教材。當年,在連讀書心得都有標準答案的教學模式下,我們中的許多人恐怕都會對這篇小說產生狹隘的理解。誠然,契訶夫的行文中充滿著辛辣的諷刺。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對沙俄恐怖統治的控訴,卻往往會忽略掉作者對小說主人公所謂“裝在套子裡”的絕妙設定。

無形的精神壁壘,和有形的保護套,在細細品味之後,才會發現這是同一種東西。而這種事物的誕生,原本就出自於人類的生物本能。而且,這也是人性的獨特之處。每個人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沒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就不能稱之為人。而如何才能把自身的特點發揮到極致,正是我們須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是的,我們不斷地嘗試著讓自己從滾滾的人流中獨立出來,在保護自身的同時,也在更加明確著我們的個體人格,以便更好地發揮個人優勢。很顯然,這是一個自發的,並且,伴隨著痛苦的過程。我們須要孤獨地去面對這種個人優勢的發揮,因為沒有人能跟你擁有同樣的性格特點。

但是,這種孤獨在很多時候又是我們生存的必需品之一。人性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我們在不斷地隨波逐流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立人格。而且,這種人格又開始成為我們與外界之間的節流閥。

保持自己的個性,享受這樣的孤獨,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在承受了這般洗禮後,我們才會發現深埋在心底的情感面貌究竟如何。在自然界中,很多事情都存在著共同的特性。有人形容每個人的個體都是“滄海一粟”,這是一個多麼貼切的比喻啊!熟讀農諺的人們會發現,人類不僅在個體的質量上像是滄海一粟,甚至從行為上來說,也和稻田之中的秧苗有著相當多的共性。插秧的人永遠不會將過多的秧苗插在一起,而是會保持著一定的間距,不可過密,不可過疏。而這個間距,放在人類的社會環境中和我們的精神壁壘又有什麼區別呢?


再讀《海邊的卡夫卡》:不做裝在套子裡的人,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

打開心扉迎接陽光


自然規則如此,人性如此,我們不必去刻意地建築與他人、外界之間的精神壁壘,卻也沒有必要因為這道壁壘而感到恐慌。我們需要的就是在保持距離,而又積極融合大眾的同時,不斷地發掘自身的優點,使之發揮到極致。

這個社會,如果把它看小了,就相當於一個小的團隊。任何一個團隊都不可能只要一種人才,而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特點。(代表著一種人才)正如梁山上不能只有宋江,也不能只有武松、李逵或者王英,《西遊記》裡不能只有孫悟空,也不能只有豬八戒或者唐僧一樣。各個領域、各種能力的人越是形成互補,團隊的競爭力也就越強,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因此,團隊須要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有自己的優勢,而這種優勢最好是團隊中其他個體所不具有的,正好可以彌補團隊在某個領域的不足。瞭解了這些以後,你就會相信個人的優勢有一定發揮的空間了。

但是,這首先取決於你有沒有能力,也就是優勢,比如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比如公關能力、談判能力,比如技術能力、執行能力等。如果你有,並且是別人沒有的能力,那麼,你在團隊中的優勢就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一個團隊裡,如果別人有的能力,你有,別人沒有的能力,你也有,那麼,你在團隊中的優勢一定是最大的。

說白了,這個社會只要你做你自己,就足夠了。但是,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氣。你不必隨波逐流,只須要獨善其身,把自己最寶貴的一面發揮出來。如果你能做到這些,那麼,就足夠了。


再讀《海邊的卡夫卡》:不做裝在套子裡的人,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

保持豁達與開朗人生處處是豐盈


心理過牆梯

精神世界保護層的形成,是一個自然、客觀存在的過程。我們所說的順其自然,也就是說要跟隨自己最初的感受,去做出判斷。而不要過多地通過其他因素來加以干預。當我們下意識地嘗試去和人群保持距離時,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存在著某種“社交障礙”。不要恐懼它,不要抗拒它,當然,也不要被它所束縛,甚至禁錮。

保持對社會和世界的關心,保有自己獨立的精神領地,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地方。

  • 保持獨立的個性

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

如今,年輕的教育者開始著重強調個性和獨立的重要性。我們已經可以越來越多地從青春少年的面孔上看到愈發自信的笑容了。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在堅持個性獨立的同時,也並沒有忘記融入團隊和群體。

這是一個時代的幸運,也是一個民族的幸運。我們成功地進行了蛻變,也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再讀《海邊的卡夫卡》:不做裝在套子裡的人,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

個性的獨立和內心的靜美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景


  • 學會享受孤獨

在當代青年的生活中,越來越頻繁地提及一個詞彙:“社交恐懼症”。

事實上,在這一代人成長起來之前,中國整個國家都處在變革和衝刺階段。快速奔跑,就註定我們無法活得足夠細緻。很多心理上的問題,都被生活的壓力所掩蓋。

當倉廩充實後,我們才會有閒暇時間來考慮我們如今面對的是怎樣的一個情況。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處,除了互聯網普及所帶來的客觀便利之外,我們似乎更應該認為,這其實是人對天性的一種順應。

孤獨是每個人的權利,享受孤獨是我們每個人的自由。能夠更加坦然地享有自己的權利,這本身就是足以令人感到欣喜的一件事情。

  • 珍視人性之美

人性之中有很多令人擊節讚歎的地方,愛戀、信任、友誼。這種種情愫,都是我們在孤獨中更加真切地審視自身的過程中所發現的生活之美。

沒錯,人的自身本身就是一座精神財富的寶藏。保持獨立,且享受孤獨,同樣,也可以視為是對人類精神財富的開發和挖掘。

真正在這樣的過程中認清自我,才能讓我們更加能夠承擔起對世界和他人的責任。這就是客觀存在,並且,不以任何外界條件為轉移的事實。愛與人性,本來就存在於內心之中。

彭麥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