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詔獄有多恐怖,有沒有人扛過來?

專殺2B主


電影《繡春刀2》裡面有個鏡頭,錦衣衛殷澄寧可自刎,也不願去詔獄。詔獄的恐怖,由此可見一斑。

每一個朝代都有監獄,也有各式各樣的刑罰,而為什麼明代的詔獄卻如此有名呢?詔獄究竟有多恐怖呢?這都要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為加強皇權集中,殺掉丞相胡淮庸後,遂設置了錦衣衛以及鎮撫司。最初的職責是守衛值宿,保護皇帝安全,到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帶有抓捕審訊、定罪殺人的特務機構。而詔獄,就是鎮撫司的監獄,這個監獄,也不是隨便什麼小貓小狗都能進來的,除非是罪大惡極或者權貴,才有機會進詔獄。裡面的刑訊工具五花八門,各種審訊手段別出心裁,一旦某個官員進了詔獄,保證會讓這個人後悔來到這個世上。

極其糟糕的環境

既然是監獄,肯定不會是明窗淨几,明代的詔獄一般是建在地下,四面不見陽光,古代又沒有電,所以就只有燭光。不僅陰暗潮溼,並且周圍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動物。詔獄裡面的氣味,肯定也不會好聞,而耳旁,聽不到什麼聲音,也只有行刑時發出的慘叫聲,這對其他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一種折磨。

恐怖的刑具

據記載,詔獄中的刑具主要用途有夾指、夾棍、剝皮、拔舌、斷脊、刺心、琵琶等十幾種,除了這些常規的刑罰外,明代的錦衣衛還創造發明了一些史無前例的懲罰方法。如用滾水和鐵刷梳洗犯人的身體以及灌鼻、釘指等,其中最為殘酷的莫過於“彈琵琶”,就是用尖刀,自上而下,反覆的劃過肋骨,就如同劃琵琶弦一樣,故取名“彈琵琶”,每次行刑,犯人皆“百骨盡脫,血如雨下”,每次行刑,囚犯均是求生不得,求死不成。

詔獄中還有許多刑法,根據明朝的《刑法志》記載,光讓人死的刑法就有一百多種,這還不包括讓人致殘的,詔獄最大的特色就是,讓人死就能馬上死,而不讓這個人死,就能讓犯人吃盡苦頭,卻不能死掉。成為了當時最讓人恐怖的地方。

通天的權利

如果說殘忍的刑具以及刑罰是讓人恐怖的,那讓人更加恐懼的則是掌管詔獄以及錦衣衛的人的權利。詔獄一般由鎮撫司直接管理,而鎮撫司則直接面對皇上負責。在明代最初,錦衣衛還只是有抓捕和審訊的權利,審訊完畢後,需要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定罪。但是到了明朝後期,錦衣衛便有了定罪和行刑的權利。審訊後,不再移交。直接提交皇帝。這種獨立於國家司法系統外的機構,也為某些不懷好意的官員或者宦官利用,大肆打壓朝中異己,陷害忠良。

詔獄如此恐怖,那麼明代歷史上有沒有人扛過來的呢?答案是基本沒有。為什麼說基本沒有呢?在明代,曾有幾位猛人,扛過了錦衣衛的殘酷刑罰,但卻沒有活著走出來。如嘉靖年間的硬漢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被誣陷下獄。在獄中受盡折磨,最終遇害,留下了傳唱千古的《就義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