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涉疫典型案例“五連發”有何深意

最高人民檢察院 昨天


◆ 明晰標準統一司法尺度

◆ 以案釋法震懾違法犯罪

◆ 典型案例成為辦案指引

◆ 有力保障依法防控疫情


3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佈第五批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近一個月內,最高檢連續發佈五批次涉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頻率之高、力度之大,極為少見。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暴力傷醫、抗拒防控措施、製假售假、哄抬物價、藉機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兩高兩部”聯合發佈《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要求從嚴從快打擊涉疫情犯罪。
  

如何從嚴以彰顯有罪必罰震懾效果?如何從快以適應維護安定秩序的緊迫需要?從嚴從快的同時如何確保辦案質量、司法公正?多位基層檢察官、律師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作為刑事訴訟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檢察機關面臨諸多挑戰。

最高檢典型案例五連發如同一場及時雨,明確法律適用,統一司法尺度,鮮活的案例成為基層檢察官的辦案指引,保障了司法公正,為依法、科學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難點統一尺度


最高檢涉疫典型案例“五連發”有何深意

檢察官提訊犯罪嫌疑人


最高檢發佈的第四批典型案例中有這樣一起涉嫌非法經營案——疫情暴發後,天津某大藥房大幅提高防護用品、藥品價格,將進價12元的口罩提價至128元,將原售價2元的消毒液提價至38元。檢察機關決定對4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經營罪批准逮捕。  

最高檢公佈此案例詳細辦案過程時在法律要旨中明確:疫情防控期間,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物資或基本民生物品的價格牟取暴利,構成犯罪的,應當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也要準確把握刑事政策,統籌考慮穩定市場秩序與恢復市場活力,為復工復產提供司法保障。


“典型案例為辦理冷門案件指明瞭方向,比如妨害傳染病防治犯罪、哄抬物價的非法經營犯罪等案件平時非常少見,大部分檢察人員沒有相關辦案經驗,如何準確認定犯罪成為難題。”江蘇省淮安市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張婷發現,典型案例體現了依法防控的要求,並沒有“一刀切”的簡單操作。程序上雖然從快,但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的保障標準絲毫沒有降低,對把握辦案尺度提供了很大幫助。  

在山東省龍口市檢察院檢委會專委叢姝玉看來,典型案例有效解決了辦案中遇到的各類難點,比如,如何界定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公務行為,如何有效區分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認定哄抬物價的非法經營行為等。又如,要在嚴厲打擊犯罪的同時積極引導犯罪嫌疑人認罪悔罪,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多名受訪者認為,典型案例是疫情防控期間最高檢具體適用法律的“產品”,是回應實踐迫切需要的產物。  

“典型案例展示出檢察機關也具有服務社會的職能。在典型案例的指導下,我們在嚴格依法辦案的同時,注重辦案社會效果,保障了特殊時期的民生需求。”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楊詩文舉例說,虎丘區檢察院辦理一企業在抑菌噴劑中添加激素的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中,將查獲的合格抑菌劑及時發還企業,企業將功補過生產出合格產品捐給重點地區用於抗擊疫情。  

“典型案例涉及事實認定、刑罰適用、訴訟程序和具體工作要求等多個方面,並輔之以精準的法律要旨,在滿足從嚴從快精準打擊的同時,維護了法律適用的統一性和權威性,促進法律正確實施,保障司法尺度、力度不走偏、不走樣。”北京市中劍律師事務所律師焦陽認為,這不僅有助於檢察官辦案,對律師代理相關案件也很有幫助。


解決辦案實際問題


  

“辦理詐騙案件時,如何突破犯罪嫌疑人的辯解是老大難問題。最高檢第五批典型案例中的顏某詐騙案就對如何突破其辯解進行了詳細介紹,指導意義強。”楊詩文認為,此次典型案例較以往的典型案例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要旨更為詳細,很多內容解決了實踐中的難題。  

“典型案例源於個案高於個案,一經發布指導類案效果良好。”在焦陽看來,五批典型案例的發佈,聚焦檢察官司法辦案實際需求,突出問題導向。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各有側重,涉及的犯罪類型全面,有針對性地指導了各類案件的辦理。  

疫情暴發後,檢察機關案件承辦人與犯罪嫌疑人、偵查人員、審判人員、辯護人等進行面對面接觸也存在一定風險,在辦案程序上遭遇掣肘。  

典型案例為叢姝玉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提審、不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提供了新思路。“我們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提審犯罪嫌疑人,通過互聯網技術網上開庭。對不需要逮捕的案件及時辦理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進一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  

“第一、第二批典型案例共涉及9類犯罪,重在提示檢察人員辦理相關案件時應當做到依法嚴懲、快速辦理,做好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完善取證、認罪認罰從寬等工作。第三、第四批典型案例明確了法律適用問題,選取對犯罪嫌疑人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案例,為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檢察保障。”張婷說,五批典型案例各有側重,對疫情期間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審、開庭等方面都具有指導意義。


以案釋法震懾犯罪


最高檢第五批典型案例重點針對詐騙案件進行了通報


冒充歸國富豪,謊稱能代買“3M”口罩實施詐騙;通過微信發佈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口罩實物圖等虛假憑證實施詐騙;冒充任課老師混入學生家長QQ群發佈虛假培訓通知騙取培訓款……最高檢第五批典型案例重點針對詐騙案件進行了通報。  

“疫情期間詐騙犯罪數量增多,據統計,蘇州地區疫情類詐騙案件佔疫情案件的43%。最高檢發佈疫情期間詐騙典型案例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給出防範建議,具有正面的導向作用。”楊詩文在辦案中發現,近期,針對疫情的口罩詐騙案日益減少,說明群眾瞭解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詐騙形式,提高了警惕。  

“法律本身具有教育、引導和警示功能。”焦陽認為,典型案例的發佈採用了密集、連續的方式,體現出國家打擊涉疫案件的決心和力度。典型案例通過日常而具體、鮮活而生動的事實敘述方式,讓普通民眾也能理解和體會。  

“通過典型案例可以警告潛在的犯罪分子,從而達到震懾犯罪的作用。”張婷注意到,第五批典型案例集中選編的詐騙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均被採取逮捕強制措施,其中3起已作出一審判決,分別判處被告人有期刑期五年六個月、六年六個月和十一年。  

“每個指導案例都是法治宣傳的生動教材,最高檢以直觀的方式對典型案例作出解析,防止一些人因法律上的無知導致行為上的無畏,也使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法律,從具體案例中感受法治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叢姝玉說。  

最高檢涉疫情犯罪典型案例五連發,也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多位網友留言評價說,最高檢的典型案例讓大家看到疫情防控期間司法機關依法嚴懲暴力傷醫、趁火打劫、大發國難財等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決心,如同生動的法治教育課,用群眾看得懂的語言介紹如何防範違法犯罪,讓大家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