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新冠疫情在全球放出一個又一個黑天鵝。

3月6日,第8次“OPEC+”部長級會議關於進一步擴大石油減產以談判破裂告終後,沙特迅速發動了石油市場價格戰。

緊接著,國際原油價格開始暴跌。

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3月18日,國際油價繼續暴跌。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6.58美元,收於每桶20.37美元,跌幅為24.42%;盤中觸及20.06美元,創下18年來新低。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僅僅過了一天,國家原油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

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3月19日,美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收於25.65美元,上漲12.11%。而3月20日,原油期貨價格保持了繼續上漲。

為何國際油價峰迴路轉?

最大的因素就是美國能源部3月19日表示,將購買3000萬桶戰略原油儲備,不僅如此,未來美國總的原油購買量將達到7700萬桶。

而此前,特朗普就表示,目前國際油價降幅明顯,美國正採取緊急措施購買石油增加戰略儲備,以提振美國的石油工業。

說白了,國際油價暴跌,美國迅速反應緊急抄底搶購原油建立戰略儲備。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國際油價暴跌,美國國內石油產業也飽受衝擊,已有頁岩油氣產商破產重組,美國及時抄底收儲也有助於穩定國際油價,從而保護國內石油產業。

不僅美國在抄底國際原油,全球很多國家都在試圖抄底搶購原油,最明顯的證據便是國際原油運輸船VLCC運價暴漲600%。

沙特阿拉伯國家航運公司在油價暴跌後的一週之內,為了加快原油出口保住原油貿易收入,一口氣“搶租”了25艘VLCC運輸船,而他本身便擁有41艘VLCC。

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據調查,在搶租的這25艘VLCC中,有10艘將前往美國墨西哥灣, 4-5艘直接前往歐洲,另有10艘VLCC在Ain Sukhna卸貨,通過原油管道運輸到地中海,並最終賣至歐洲。

很明顯,國際油價暴跌之際,歐美相繼抄底中東原油。

但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低價現貨VLCC沒有一艘駛向中國。

這兩天自媒體杜撰了“中國84艘巨輪直撲海灣”的文章,似乎中國已經前往沙特等國抄底了。

不過真實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招商集團旗下的52艘VLCC分別掛靠在澤爾庫島、費赫勒、青島、茂名、京唐、惠州、寧波、天津、舟山、斯瑞拉察等各海內外港口。

從2月底(油價還沒暴跌時)算起,包括出發、掛靠和計劃前往,涉及沙特港口拉斯坦努拉(Ras Tanura)共計10船次。明確計劃於近日出發前往拉斯坦努拉的只有2艘。

這謠言,人民日報也看不下去了。

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中國似乎沒有要去抄底的跡象,可要知道中國可是全球第二原油消費國和全球第一原油進口國。

2018年中國進口原油575.6百萬噸,同比增長7.8%,在全球位列第一,佔全球進口量的15.5%,超過美國、印度、日本等。

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為何慢人一步沒有及時抄底搶購原油?

最大的原因還是中國石油戰略儲備能力的不足。

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是應對國際石油市場突發事件、保障我國原油短期供給、維護國家能源和化工產業安全的重要手段。

20 世紀70 年代初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後,美國、歐洲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推動簽署國際能源計劃(IEP)和成立國際能源署(IEA),規定國際能源署成員國必須擁有不少於90 天石油淨進口量的石油儲備,以協調應對國際原油供應中斷可能帶來的風險,這是世界各國建立石油儲備體系的根本由來。

而中國由於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石油長期以來國外進口。2019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首次突破5億噸大關,成品油淨出口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原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

對外依存度不斷飆升,國家石油安全問題也不斷攀升,尤其是中國原油運輸長期受困於馬六甲海峽,而美國一直試圖對馬六甲海峽增加影響力。

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在此背景下,中國石油戰略儲備顯得尤為重要,不過相比歐美,國內的戰略儲備能力雖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但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自20 世紀90 年代,中國開始籌劃建設國家石油儲備。不過後來經過了漫長的研究論證和籌備,直到2004 年中國才正式開始投資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

其後,在2007年12月,中國組建了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戰略儲備工作開始走向正規。

截止到目前,中國已建成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共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備原油約3325萬噸(約1.9億桶)。

國際油價暴跌!美歐相繼趁機抄底儲備原油,中國為何慢人一步?

儘管如此,但2019年中國原油消耗量超過5億噸,戰略原油儲備即是全部存滿,也只相當於24天的原油進口儲備,遠低於國際能源署建議的90天標準。

而對比來看,美國、日本、法國的石油儲備規模(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兩部分)分別為150天、180天、180天的進口量,中國的石油儲備依然處於較低水平。

沒有足夠的戰略儲備庫容而去年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又逐漸補滿倉了,就算未來國家油價降到10美元左右,中國可能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按照《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國家石油儲備第二期、第三期項目正在積極開建,如果都能儘快建成,屆時將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剛剛挺過國際能源署的及格線。

大國之道,不僅是經濟軍事規模領先,更在於戰略細節。

中國石油戰略儲備,任重而道遠,現在發力並不算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