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故事:審石記你聽過嗎?實在有趣

舊寧化客家民窮街小巷陋,有名的地段也不過是三街六巷七角落。且不說別的地方,單說橫街算是一條街嗎?!七拐八彎三起伏,從薛家坊街頭算起到大橋頭,不過是百十人家,真是“左店買火柴右店買菸,街頭放個屁街尾聽得見”,還不如人家城市裡一個普通的衚衕呢。


客家故事:審石記你聽過嗎?實在有趣


有一個叫唐世濟的縣令,十六歲為官,清正廉明,少年得志,很想幹一番事業。上任沒有幾天,就到三街六巷七角落去考察民情,在橫街留下一段美事。

這一年年關將近,有一個擔油賣的老頭,在橫街沿路叫賣,指望能賣幾個錢,辦一點年貨回家過個好年。沒料到在浮橋口的轉彎處,碰著攬拴浮橋鐵索的石頭,把油桶撞翻了,人也跌倒在油桶旁邊,潑得滿街是油。他一屁股坐在街上號啕大哭:“天啊,這不是要我的命嗎?全家八口就指望這一點油度春荒呀!”圍觀同情的人實在不少。這人一句那人一句,都是抨擊時弊,講到橫街長年失修,不但影響市容,還不時碰翻行人的東西。正好唐縣令喬扮在場,他便上前幫助扶起賣油的老頭,安慰並鼓動他說:

“老人家,你何不上衙門告狀呀!”

“告狀?我倒黴,我又去告誰呀?”

“你去告這石頭,就說它撞翻你的油桶的,我包你還給油本如何?

賣油的老人半信半疑,這狀能告準嗎?不過也沒有別的辦法,若能賠回油本,倒是可以試一下。

賣油的老人,跑到縣衙門口,擊鼓鳴冤。唐縣令換上官服立即上堂,問道:“告狀何人?有何冤情,從實說來。”

賣油老人說:“草民某某來城賣油,經橫街浮橋處,有塊石頭撞翻了我的油桶。請老爺為小民做主。”

唐縣令驚堂木一拍,命衙役帶被告石頭前來。衙役們面面相覷,今天老爺怎麼了?還是自己聽錯了?愣著沒動。唐縣令再重擊驚堂木傳被告,滿臉怒容,威嚴無比,衙役們一個個不敢做聲,把橫街擋路的石頭扛來了。

接著,唐縣令與師爺小聲講了一陣,就轉入後堂了。師爺傳縣令話,並擬好了“告示”,四處張貼告示,聲明某年某月開堂“審石頭”,案情離奇,觀審者每人收十文錢。

“告示”一出,全城震動,許多人說:“從來審案只審人,哪有審石頭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大家覺得是一件新鮮事,雖然要出十文錢,能一睹為快也值得。

到了開審那天,縣衙大院門口圍個水洩不通,三通鼓罷,“升堂!”喊過之後,只見唐縣令高坐堂上喝道:“帶原告、被告上堂!”

唐縣令對賣油老人說:“老人家你有何狀,欲告何人,從實說來。”

賣油老人指著石頭說:“我告它,它蠻行路中間,撞翻我的油桶。”他把事前受交代的話重複一遍,認認真真,卻也看不出虛假做作來。

唐縣令指著石頭喝道:“石頭,可有此事?

石頭怎會說話呢?可是唐縣令還是一本正經的樣子,大聲呵斥:“膽大石頭,為何不招,給我重重的打!”


客家故事:審石記你聽過嗎?實在有趣

衙役只好棍棒齊下,棍子打在石頭上反彈起來,折斷了好幾根。觀看審石頭的個個覺得好笑、稀奇,又不知唐縣令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看的人越來越多。

這時,唐縣令擦起官服,步下堂來小聲對石頭說:“石頭石頭,替我受苦,實出無奈,改天拜謝。”說罷,接過衙役手中鞭子,邊鞭打邊喝道:“快說,為什麼要撞翻人家的油桶。”隨即彎下腰來,用耳朵貼在石頭上,對大家說:“招了,招了,石頭招供了,大家聽著,它說:罪在石頭,橫臥街頭,無人修道,無腳難走,撞了油桶,跌了老頭。”

客家故事:審石記你聽過嗎?實在有趣


唐縣令返身回到堂上,輕聲問師爺:“錢收夠了沒有?”師爺點頭示夠了。唐縣令オ大聲宣佈:“各位父老,今天審石頭只是一個藉口,收了大家的一點錢,這錢一是賠償老人一擔油的損失,二是用來請人修整橫街路面,也算合大家之カ辦了一件好事,現在退堂。”

到此,大家方知唐縣令的本意是為民排難辦實事,小小的十文錢又有何惜哉?大家都說審得好、審得趣。賣油的老人更是高興,逢人便稱讚唐世濟是個好官。


資料來源:謝啟光編著《寧化民間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