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主播、雲端工作室、II類賬戶 銀行理財不再“高冷”

近段時間,受疫情影響,銀行的遠程金融服務逐漸被民眾熟悉與接納,面對大家的投資理財需求,銀行憑藉自身的金融科技應用積累,並利用直播等多樣化的營銷渠道,讓銀行理財更“接地氣”。

理財主播受歡迎

電商直播帶貨的模式加速滲透,日前,中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紛紛試水直播理財課堂,投資經理在線講解產品詳細情況和理財知識,收穫了不錯的反響。

此外,工行手機銀行攜手工銀瑞信,邀請基金大咖,在手機銀行推出投資策略精彩解讀視頻。寧夏銀行在抖音創建“芳菲直播間”,美女主播在線講授如何用定投理順居家財富之路。

2019年招商銀行消費者金融知識偏好程度調查結果顯示,92.75%的受訪者認為金融知識宣傳教育非常重要;31.6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金融知識水平一般或很差;受訪者最希望瞭解的金融知識TOP3類型依次為,金融投資(股票、基金等)知識,銀行卡(借記卡與信用卡)知識,貸款(房貸、車貸、消費貸)知識。

南京銀行的資深人士認為,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投資理財的熱情和需求倍增。然而,國內理財用戶金融知識普遍相對匱乏,缺乏專業的指導。隨著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銀行理財子公司不斷設立,理財用戶不能再閉著眼睛買理財產品,急需擴充相關知識。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多,繼續採用一對一、面對面的高成本溝通方式,會大大降低效率,已無法適應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環境。藉助互聯網、電腦通信技術和數字交互式媒體的力量,銀行開展直播通道升級傳統銷售模式,已不乏成功先例。

移動互聯網作為銀行新零售業務不斷探索的重要渠道,正在驅動銀行將傳統業務的線下戰場快速轉移到用戶的線上視野當中。直播作為當今發展最為迅猛、最為生動有效的傳播方式,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用戶數量不斷增多,已經吸引了龐大的流量和關注度。

作為銀行,一方面要學習電商直播的高效手段,在線為用戶提供專業理財建議,推薦優質理財產品,升級用戶的理財購買體驗。另一方面,也要結合行業屬性,藉助直播通道將金融與理財的專業知識普及給廣大用戶,提高用戶的風險防範意識。同時,如果將直播作為銀行的對外宣傳渠道,還需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除了遵守《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外,還要遵循金融行業的相關宣傳規定,對產品預期收益作規範化表述,不得誇大效益、誘導宣傳。直播既可以成為一線客戶經理獲客、活客的重要渠道,又可以成為收集用戶反饋的重要一手信息來源。

銀行多舉措觸達客戶

銀行在疫情期間創新營銷方法和渠道,普及金融知識,融合金融科技,賦能數字化營銷。

廣西北部灣銀行打造“雲端工作室”概念,於微信公眾號集中發佈銀行網點理財經理的個人介紹,如工號、聯繫方式、履歷、持證、擅長等,為客戶提供隨時的線上諮詢服務。

哈爾濱銀行通過官方微信,創建“小哈財富講堂”欄目,圖文並茂講述投資理財知識,並給出專業的產品推薦。

江蘇銀行直銷銀行憑藉平臺優勢,精選代銷“青島銀行·青鑫共享”等產品,讓理財選擇更豐富、便捷。

工商銀行為方便客戶在線辦理個人理財業務,於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開通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功能,客戶首次購買工銀理財子公司產品時,可線上自助進行測評。

成都農商銀行的直銷銀行“i邦銀行”,利用推文全面梳理解讀銀行I、II、III類賬戶,為客戶提供低門檻的數字化理財新方式。

青島銀行加碼數字化營銷,對存量用戶進行畫像分析,結合金融產品特點,將客群與產品相匹配,實現精準配對。聯動客戶經理,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社交營銷,聯通了微信到手機銀行APP的營銷場景和購買渠道。

疫情時期,民眾的理財需求通過數字化、遠程化的銀行服務得以滿足,銀行利用複合式的電子渠道推動著零售增長,科技作為不可或缺的後臺支撐與應用串聯,對客戶體驗與旅程有著深刻的影響。

億聯銀行指出,在疫情背景下,科技無疑是更加重要的生產力。無論是線下業務加速向線上轉型,還是線上理財、智能投顧等新型線上業務領域,具有科技優勢的金融機構均會更加具有主動權。此次疫情更是一個放大鏡,讓從業機構更加意識到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和巨大潛力。

中國電子銀行網分析師表示,金融科技不斷創新,銀行與用戶的聯繫方式逐漸發生變化,在金融營銷的監管合規要求之下,以及疫情過後的客戶心理與習慣,都是銀行零售新業態需要考慮的因素。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期間,招商銀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聯合騰訊守護者計劃共同發佈的“金融消費者電信詐騙防範情況報告”稱,九成消費者接觸過網絡詐騙,金融安全意識正在提高。中國電子銀行網特別提示,金融消費者在互聯網理財過程中,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與防範電信網絡詐騙不可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