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家長,都會有點狠心

我們通常都說:自覺是一種習慣,自覺即自律,自律即自由。

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呢?

很多父母都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在我看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什麼樣的孩子最讓家長省心,當然是自覺的孩子,那些不需要父母進行過多的提醒,寫作業學習也不用天天盯......

自覺的孩子,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但是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自覺性,成為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

一個自覺的孩子,是離不開父母管教和監督的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前段時間央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一直在播出,董卿作為點評嘉賓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中,她的點評不僅是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更加是智慧與經驗的充電。

當然不僅僅是《主持人大賽》,董卿的其他節目,觀眾們對她的評論總是充滿了讚賞和欽羨。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或許很多人都在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成就了這般優雅智慧的女子呢?

董卿曾在一次訪談中,透露了小時候父母對她的教育十分嚴苛。父親是知識分子,始終堅信:人的命運是要靠讀書來改變的。 從小就對董卿嚴格要求,每天要求她背誦古詩,並且要大聲的朗讀,等她大一點的時候,父親又讓她抄古文、背古文。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董卿坦言,自己曾經無比討厭父親的嚴苛,但是如今卻無比地感謝父親:"是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內心挺強大的孩子。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呢?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1、制定明確的規則

經常聽人說,同樣的話,自己說100遍,不如老師說1遍。

因為老師在學校裡的時候,會和大家制定一套班規,讓孩子明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非常明確具體,違反了就會獲得相應的懲罰。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父母與其整天的催促孩子,不如給孩子制定一些"家規"。就比如早晨幾點鐘刷牙,每天什麼時間段看電視……對於孩子來說,家庭規則是一種無形的激勵和約束。

2、 瞭解孩子的興趣

父母想要真正的讓孩子做到自覺,必須讓孩子體會到樂趣,無論是在學習和其他方面,如果孩子喜歡運動,自覺性就比其他孩子好,不用催促,他自己就會去運動。

父母瞭解完孩子的興趣,然後進行慢慢的引導,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只要讓孩子發現學習是有樂趣的,就能養成對學習產生自覺性。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要懂得關注,重視孩子情商方面的發展,教會孩子如何愛別人,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非常適合孩子在家看的繪本《培養好習慣情緒管理繪本》(共10冊)。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十本書裡面都有不同的小故事。通過圖畫和簡單的文字,教會孩子慢慢的穿衣、吃飯、刷牙、洗澡等好的生活習慣,教會孩子不挑食,如何與別人分享快樂等。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書中的內頁展示非常的精美,通過對話的形式,幫助孩子學齡前學到更多的習慣,為孩子進入學校與小夥伴相處做好鋪墊。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當然,給孩子看這套書的最終目的莫過於緩解孩子脾氣大,自私,無理取鬧,小偷小摸等壞習慣,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能夠減輕父母教育孩子的負擔,書中的內容展現形式非常的多樣化,有時候孩子自己看的哈哈大笑。

在教育上,不要指望孩子能

能夠幫助我們家長解決孩子的很多早教難題。幫助孩子形成更多的好習慣,成功管理自己的情緒。

畢竟都是第一次當孩子的爸媽,都想成為合格的父母,所以,我們必須給孩子做這一筆幾十塊錢的投資,畢竟核算下來,一本書還不到6塊錢呢。

趁著現在孩子還沒有開學,抓緊時間讓孩子學習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