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發佈關於亞洲象貿易的通知

3月2日,也就是2020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前一天,中國綠髮會收到來自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秘書處的一條通知,是關於亞洲象(Elephas maximus)的貿易的文件。


亞洲象(拉丁學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別名印度象、大象、亞洲大象,屬於長鼻目、象科。亞洲象是亞洲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長達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頜突出口外的門齒,也是強有力的防衛武器。野生的亞洲象現已很少,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馴養的家象、役象很多。中國的野生象僅分佈於雲南省南部與緬甸、老撾相鄰的邊境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屢遭獵殺,破壞十分嚴重。中國綠髮會“走出去”辦公室小編現將CITES此文件的內容翻譯分享如下。


CITES發佈關於亞洲象貿易的通知 | 綠會全球環境治理觀察

(插圖:亞洲象。亞洲象主要分佈範圍為東南亞和南亞這些熱帶地區的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等13國家,大約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從西亞的兩河流域,往東延伸到中國的黃河流域,都曾經有它們活躍的蹤影。中國境內目前只剩下雲南西雙版納一帶才能找到其足跡。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通知各締約方:關於亞洲象的貿易】


1.在CITES第18次會議(2019年,日內瓦,CoP18)上,各締約方大會通過了關於亞洲象貿易的第18.226號和第18.227號決定,具體如下:


【第18.226條,針對締約方:】


鼓勵參與亞洲象及其身體部位和衍生品貿易的各方:

a) 必要時,對亞洲象及其身體部位和衍生物的非法貿易進行調查,努力執行並在必要時改進有關亞洲象標本國際貿易的國家法律,以明確防止非法貿易;

b) 制定管理圈養亞洲象種群的戰略;

c) 確保活的亞洲象的貿易和越境移動符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包括第三條第3款關於野生亞洲象的規定;

d) 合作開發和應用亞洲象活體登記、標記和追蹤的區域系統,必要時,可請專家、專門機構或秘書處提供協助;

e) 應秘書處的要求,提供關於本決定執行情況的資料,供秘書處向常設委員會報告。


【18.227 針對CITES秘書處】


CITES秘書處應:

a) 請參與亞洲象及其身體部位和衍生物貿易的所有各方就第18.226號決定的a)至d)段的執行情況提交報告;

b) 應請求並在獲得外部資金之前,協助亞洲象的分佈國執行第18.226號決定;且,

c) 根據分佈國依照第18.226號決定第e)段提供的資料,連同有關亞洲象及其身體部位和衍生品貿易的其他調查結果和建議,納入其定期向公約常設委員會提交的關於執行會議關於“大象標本貿易”的第10.10號決議的報告。

2. 請亞洲象及其身體部位和衍生物貿易締約方向秘書處報告其執行第18.226號決定第a)至d)段的情況。

3.秘書處將向常設委員會2020年10月在日內瓦舉行的第73次會議提供所收到的資料(具體日期待定),以及秘書處可能有的任何其他結論或建議。

4.秘書處還請在執行第18.226號決定時需要援助的亞洲象群國家向秘書處通報這一情況,說明所需支助的性質。這將使秘書處能夠考慮在獲得外部資金之前它可能提供的支助。

5.請締約方在2020年4月30日之前,將答覆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秘書處。[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注:本文件僅供參考,旨在推動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詳情、原文請參見:

https://cites.org/sites/default/files/notif/E-Notif-2020-017.pdf


CITES發佈關於亞洲象貿易的通知 | 綠會全球環境治理觀察

CITES發佈關於亞洲象貿易的通知 | 綠會全球環境治理觀察


整理/中國綠髮會"走出去"辦公室 核/綠茵 編/Ang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