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滅絕的序幕拉開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在史前滅絕的五個生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猛獁象

史前:滅絕的序幕拉開了

猛獁象,又名毛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獁體重可達12噸。一頭成熟的猛獁,身長達5米,體高約3米,與亞洲象相近,門齒長1.5米左右,它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釐米。最後一批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曾是石器時代人類重要的狩獵對象,在歐洲的許多洞穴遺址的洞壁上,可以看到早期人類繪製的它的圖像,這種動物一直存活到一萬年以前,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凍土和冰層裡,不止一次發現冷凍的屍體。

大角鹿

史前:滅絕的序幕拉開了

大角鹿是體型最大的鹿。古哺乳動物的一屬。生活在三百萬年至一萬二千年前,我國於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發現化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穴內亦很多。經常活動於泥炭沼澤地,這種古鹿的角大得驚人,角面的寬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大角鹿。它生存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歐亞大陸,由愛爾蘭至貝加爾湖東。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

洞獅

史前:滅絕的序幕拉開了

洞獅也稱歐洲洞獅。比現代的獅子壯大,四肢粗壯,平均全長可達2.7米,尾長1.2米,體重250千克。最新研究表明,洞獅並不是獅子的祖先,只是和獅子的關係比較近。距今50萬年前,化石獅已廣佈於非洲大陸的東部和南部,有化石記錄顯示,其中一些成員開始“走出非洲”並獨立演化。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演化成了楊氏虎,而進入歐洲的化石獅適應了山地和相對寒冷的氣候以及獵物的構成,體形進一步增大,進化成了新的亞種——洞獅。洞獅據記載絕滅於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的消失,其原因一來是和人類爭奪洞穴作為居巢被大量獵殺,二來是它作為主要食物的大型歐洲野馬滅絕,失去食物的洞獅因此隨之滅絕。

大地懶

史前:滅絕的序幕拉開了

大地懶又名大懶獸,是最大的地懶,見於更新世中美洲和南美洲 。雙足行走,在林地和草地食植物。前肢大,後肢短但體積不小。趾具爪,行走時以足外緣著地。美洲大地懶是生活在南美洲大陸的最大型哺乳動物之一。它的體型巨大,身高可達6米,體重約5噸。幾乎比亞洲象還大,前肢和後肢都具有強壯且尖銳的爪子。

雕齒獸

史前:滅絕的序幕拉開了

雕齒獸(Glyptodon) 是一種從化石中發現的犰狳狀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包括從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000-8,500年前)。並在2千5百萬年前北美洲及南美洲因巴拿馬地峽的出現而連結時首次出現在美國西南部。它們在約於一萬年前滅絕。相信住在它們附近的原住人類獵殺它們及以它們的殼來作為遮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