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前言

陸贄是有唐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軍事戰略家

,他雖未曾讀過兵書,也未曾上陣殺敵,但是他能夠洞察時局,尤其是中唐時期複雜的朝內朝外軍事形勢,並且通過一系列的奏狀來向德宗提供建議。

德宗在位期間,唐朝統治正處於危難之際,風雨飄搖之間,外有吐蕃不斷率兵大舉入侵,京師頻頻因此戒嚴;內有強藩割據,與中央分庭抗禮,唐朝中央對此一度束手無策。此外德宗時期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比如奉天之難、吐蕃侵佔長安、四鎮叛亂等等,這讓剛剛即位不久的德宗難以招架。

正是陸贄於此時積極為其建言獻策,表達自己對局勢的分析以及軍事思想,使得德宗能夠積極吸取,最終度過了危機。陸贄傑出的軍事才能以及縱橫捭闔的軍事思想令其在德宗乃至國家危難之際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陸贄

在西北防備吐蕃的邊防建設上,陸贄能夠洞察時局變動,不斷提出相應對策並積極上疏請奏皇帝,他言辭懇切,切中時弊,憂國憂民,在力勸德宗成為賢德明君的同時,希望一盡匡扶社稷之心意。這種忠君愛國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更為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雖不是行伍出身,也未曾度過兵書,但是能夠憑藉自己獨到局勢分析以及間接去把握一國之軍事,這是難能可貴的。

《舊唐書》載:"近代論陸宣公,比漢之賈誼,而高邁之行,經國成務之要,激切仗義之心,初蒙天子重知,皆相類也;而誼止中大夫,贄及臺鉉,不為不遇矣。"

德宗對陸贄有知遇之恩,陸贄也一心以自己的能力指揮輔佐德宗,雖然陸贄在政治上頗有造詣,並且成為有唐一代傑出的政論家,但是他在軍事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尤其是他流傳千古的著名奏狀,完美展現了他忠君愛國之情以及長遠的軍事洞察力和傑出的軍事思想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唐德宗

陸贄在四鎮叛亂及淮西叛亂時期展現的軍事策略

《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是陸贄在唐朝面對四鎮叛亂以及淮西叛亂而上呈德宗的狀。這篇狀集中表達了陸贄對於當時唐朝所面臨危機形勢的個人觀點,並且對當時各方勢力作了詳細的分析。建中三年,盧龍朱滔、魏博田悅、成德王武俊以及淄青李納因為朝廷封賞不均,便聯合起兵反抗中央,德宗即位不久就面臨著兩河地區強藩的起兵叛亂,讓這位皇帝苦不堪言。

雖然兩河地區藩鎮勢力固然強悍,但是中央軍隊在安史之亂後也大範圍進行了擴充和訓練,當時中央軍主要以李懷光坐鎮邠寧的朔方軍最為強大。除此之外,中央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直接控制的嫡系部隊—神策軍,神策軍由哥舒翰建立在河西、隴右地區的地方部隊轉化而來,不斷壯大,最終成為中央能夠控制的戰鬥力較為強大的軍隊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朱滔

當關東開闢了兩個戰場之後,中央已經無暇應對,德宗那種胸有成竹的美好願望終究不能實現,當前的戰爭形勢令德宗頭疼不已,此時的陸贄便向德宗上奏了著名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首先陸贄明確說明了古人的用兵之道,那就是兵法固然重要,但是紙上談兵不可,還要能夠依據面臨的戰爭形勢進行靈活變通,唯有此才能夠轉敗為勝,這才是古人兵法的精髓所在

《全唐文》載:"臣本書生,不習戎事。竊惟霍去病,漢將之良者也。每言行師用軍之道,不在學古兵法。是知兵法者無他,見其情而通其變,則得失可辯,成敗可知。"

其次在用將和克敵制勝方面,陸贄認為光靠打仗是不一定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效果,他建議德宗應當充分了解四鎮叛亂的起因,對症下藥,不能胡亂、倉促出兵應對,與其進行軍事交戰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不如滿足他們的要求。當然四鎮之亂的結果也是以和談而告終的,陸贄的建議的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王武俊

陸贄對於關中地區防禦建設的規劃

德宗即位之時,關中地區雖然屬於京畿重地,但是依舊面臨著安史之亂以來吐蕃的長期騷擾。肅、代兩帝在位期間,歷經安史喪亂,西北邊軍紛紛東調平叛,從當時王軍的戰況來看,雖然在安史之亂後期大有反攻之勢,但是由於西北吐蕃的持續入侵,使得唐朝中央分身乏術,

河隴之地的失陷已經給唐朝中央統治集團敲醒了警鐘。

《舊唐書》:"辛未,高暉引吐蕃犯京畿,寇奉天、武功等縣。丙子,駕幸陝州。吐蕃入京師,立廣武王承宏為帝,仍逼前翰林學士於可封為制封拜。辛巳,車駕至陝州。"

德宗即位後,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相對於兩河藩鎮以及吐蕃軍隊還是比較弱,陸贄此時向德宗提交了《論關中事宜狀》具體表達了其個人對於關中形勢以及軍事佈防的觀點。首先陸贄認為關中地區之所以在戰後頻頻受到外族威脅以及東部強藩的反抗,是因為天寶時期以後的唐朝已經逐步喪失了唐朝初期的居關中以馭天下的政治、軍事優勢。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李懷光

關中相對"天下"全面優勢地位已經不復存在,因此首要之務就是要不斷加強關中京畿重地的軍事力量。其次,陸贄細緻地向德宗分析了當時唐朝內部的軍事力量及其分佈態勢,關中地區有著朔方、隴右、涇源三大節度使,主要負責備禦吐蕃,東部在太原則佈置著重兵用來抵禦回紇,同時在每年秋收馬肥之際還會從全國各道徵發防秋兵以實關中防禦吐蕃入侵。

最後,陸贄重樹了關中本位政策,並且通過列舉秦漢時期注重發展京畿地區、加強關中地區的軍事防禦力量的先例來說服德宗。他認為此在今後的國家建設當中也一定要重視關中的優勢地位,德宗正是聽取了陸贄的關中防禦建設規劃,才在肅、代皇帝經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關中防禦進行鞏固、發展,他採取的第一步就是對外與吐蕃講和為內部建設爭取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朱泚

陸贄在西北邊防建設中體現的軍事思想

德宗即位之後將已經頗具規模和作戰實力的中央嫡系部隊—神策軍投入到防禦吐蕃的防秋體系當中,同時兼顧著監視西北諸鎮的重要使命。但是在此時,西北軍隊數量驟然上升,光京畿之外的神策軍就有近十萬左右,再加上龐大的西北邊鎮軍隊,使得國家的軍事財政支出日漸上漲,給唐朝中央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陸贄在此時向德宗上奏了著名的《論緣邊守備事宜狀》,具體闡述了當前唐王朝所面臨的西北邊防形勢。首先他認為此時吐蕃的入侵併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憑藉絕對的軍事力量消除的,他認為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主張與吐蕃方面進行和談,長期的防秋之戰使得國家財政入不敷出,並且在與吐蕃的交鋒過程中一直沒有固定的結果。

《舊唐書》載:"人勞未瘳,而欲廣發師徒,攻其堅城,前有勝負未必之虞,後有餽糧不繼之患,適所以啟戎心而挫國威,以此為安邊之謀,可謂不量事勢而務於所難矣。"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哥舒翰

其次在分析敵我勢力優劣勢中,陸贄認為吐蕃作為遊牧民族,馬上作戰、逐水草而居是他們的長處,因此他們不會大量修建軍堡等防禦設施,只不過是掠奪而返。而修城池、造工事乃唐朝軍隊之優勢所在,只要在邊防具體設施建設上做好,同時做好相應的補給,依靠險要工事、地形,當敵人小部分出動之時只需與其小戰,儘量避免與吐蕃的大規模作戰。

最後,贄認為當前唐朝西北邊防軍隊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領導機制的多元化以及軍鎮數量的龐大化。對此陸贄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希望能夠削減一定的軍鎮是中央能夠直接掌控部分軍鎮,以便實現上情下達,保證中央領導以及政令在地方,尤其是在京西北軍事重地的施行。

“凜然軍事狀,一字不可刪”,陸贄三篇軍事狀如何解救危難之國?

安祿山

評價

從前文論述的三篇陸贄關於軍事的奏狀,我們可以看出,陸贄對於兩河地區、淮西地區、關中地區以及西北邊防都做出了非常深刻且精準的局勢分析,這對於一位從未讀過兵書、文人出身的宰相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三篇奏狀言辭懇切,語重心長,邏輯清晰,有理有據地為德宗提出瞭解決當時軍事問題的主要看法和對策,為德宗的政策設定提出了重要依據。

從這三篇奏狀我們也能看出陸贄的軍事思想是非常巧妙且符合實際的。他一直主張同吐蕃方面要和平解決,決不能長期訴諸武力,這是因為他把眼光放在了國內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形勢變化之中,長期的軍事對抗對於唐朝來說壓力巨大。一旦中央不能支撐,便會展開對百姓的搜刮,而百姓一旦承受不住,出現反抗情緒,那麼農民起義便會風起雲湧,重現隋末農民大起義的悲劇。

另外,陸贄一直主張要將京畿地區以及西北邊防軍隊的領導權收歸中央,也就是說在多種勢力相互交錯的關中地區,只有將軍隊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才能夠保證統治核心地區的穩定。中央只有神策軍是遠遠不夠,京西北藩鎮的領導權更是中央擴充軍備實力的有力補充,只有這樣在備禦吐蕃和討伐東部強藩時候,中央才能夠保證足夠的軍事力量。

但是陸贄的軍事思想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他的一系列的軍事思想均體現了儒家的那一套理論。比如主張與吐蕃和談解決爭端,儒家思想一向主張以和為貴,平涼劫盟卻完全展現了吐蕃的背信棄義,德宗的一系列努力功虧一簣,雙方又轉入了軍事對抗。總之,陸贄的軍事思想有其可採用性,也對唐朝的邊防重建、平定叛亂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但是儒家那一套思想也不是完全適用於軍事之中,這是我們應當注意的。


參考文獻:《舊唐書》、《全唐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