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關於互聯網內容“春天”的7大預測

春天來了,互聯網內容的春天也會到來嗎?

說實話,我覺得還是有一定挑戰的。理由有3個:

據QuestMobile發佈的數據,截至2019年11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11.35億,用戶增長觸頂。移動互聯網的增速已經放緩,流量紅利消失。

針對互聯網內容的監管,政府已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同時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監管體系。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在合法合規的空間中實現內容的生產。

在上述大背景下,互聯網內容的發展機會主要表現在以下7個方面:

5G短期內不會給內容帶來鉅變

1G傳播的是聲音,2G傳播的是文字,3G傳播的是圖片,4G傳播的是視頻。此前,移動互聯網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帶來一次內容形態的跨越。從4G到5G,人們也寄希望於同樣的突破。

但現在的問題是,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形態的內容在門戶時代甚至傳統媒體時代已經出現,只是移動互聯網對其進行了“加持”。所以,5G能否創造新的內容形態,還是個未知的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VR會創造新的內容形態。但事實證明,實現虛擬現實技術的全面應用有一定困難,特別是穿戴設備的成熟度和軟硬件總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從2019年中旬5G開始商用後,內容格局並未因此發生鉅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5G會給很多其它的應用提速。比如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會讓人工智能再上新臺階,側面給互聯網內容生產的“源”和“流”助力。

疫情大考,关于互联网内容“春天”的7大预测

短視頻紅利仍可開發

用“春花爛漫”來形容這幾年來短視頻的成長恰如其分。靠著這種全新的業態,今天,快手已經成長為DAU超過3億的國民APP。而另一款以“記錄美好生活”為slogan的小視頻音樂社區產品“抖音”DAU的峰值已經接近4億。

小視頻的爆發性增長,與以下因素相關:

網絡的升級

2013年起,4G在中國鋪開,到了2016年前後,網絡資費大幅度下降,真正成為“國民網絡”。5G則會讓播放更流暢、資費更低廉,進一步促進小視頻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崛起導致近幾年算法水平、數據量以及算力都在不斷提升。這種提升對小視頻的識別、審核、分發等處理能力有很大幫助。

內容生產的門檻極大降低

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字,更不是每個人都會寫文章,但無論是3歲的孩子還是80歲的老人,都能觀看甚至拍攝視頻。與音頻相比,視頻是跨語言、跨地域、跨國家的,這使得視頻在國外也有很大市場。

深度內容迴歸

疫情大考,关于互联网内容“春天”的7大预测

內容

自媒體及短視頻的大量出現,產生了很多有趣、好玩的內容。因為輕鬆愉快,這類內容很容易受到閱讀者歡迎,瞬間產生10萬+。但同樣,它們也容易被遺忘。大家可能一笑而過,什麼也記不住。

與“有趣”的內容相對的是“有用”的內容。儘管理解起來比較費勁,但它能給閱讀者帶來實際的幫助。

人總是懶惰的,但也要分情況。吃不上飯的時候,肯定希望別人告訴你哪裡能找到麵包,而不是過來講笑話。

所以,在經濟起飛、機會遍地的時候,人們會鍾情於娛樂,而當經濟不景氣,甚至身邊危險重重的時候,人們更願意得到有關生存的信息。這也是在今天的大環境下,有用的內容可能會崛起的原因。

但這裡說的“有用”,是要能提供貨真價實的價值。具體說有三個層面:

提供技能,讓用戶學完了就能掙錢、謀生;

提供知識,加深用戶對某一個領域的瞭解,並能轉化成生產力;

提供“道”,讓人瞭解事物運行的本質規律,更從容應對複雜局面。

疫情大考,关于互联网内容“春天”的7大预测

抓住“下沉市場”

大約在五年前,我和時任趕集網CEO楊浩湧有一次深談。在說到趕集網成功的經驗時,楊浩湧表示:抓下沉市場是核心。

一是五六七八線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環外”;

二是藍領,比如保姆、保安等人員。

抓前者是因為競爭少,抓後者是因為需求量大且變化頻率快。快手、拼多多也因為抓住了下沉市場而快速崛起,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頭部企業。

在流量紅利減少的當下,下沉市場仍有機會。據專業人士判斷,在中國大約還有3000—4000萬用戶是現有的內容型APP沒有覆蓋到的,其中絕大多數集中在下沉市場。

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下沉市場提供的不能是錯字連篇、低俗無比或者標題黨的內容。因為不管是哪個階層,追求美都是共性。而像錯字、病句這樣的東西,是不美的,是哪個階層都接受不了的。

此外,抓住下沉市場的以下3個特點,便可以設計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獨特產品來。

一是用戶有大把閒暇時間;

二是有盤根錯節的裙帶關係;

三是因收入所限,比較看重細節。

疫情大考,关于互联网内容“春天”的7大预测

實現“大社交”微乎其微,垂直社交或可嘗試

2018年,我們看到若干社交產品失敗。這再次說明了一個道理:對於社交產品而言,“馬泰效應”顯現:要麼是10,要麼是0,沒有1—9。

社交產品和純資訊類產品不一樣,它是以關係鏈條為基礎打造的,不是一個人就能玩轉的。如果你想再造個“微信”,那就必須要把你和身邊所有使用微信的人都挪過來,重新編織一張網絡。

所以,實現“大社交”是不太可能的。但在某一個領域裡或者針對某一個特定社交功能,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攢個局是有可能的。比如釘釘,它所滿足的是企業裡同事之間的交流,它也為這種社交開發了很多特定功能。目前,在釘釘上的註冊企業已經超過1000萬家。

疫情大考,关于互联网内容“春天”的7大预测

內容的戰爭終究會全球化

今年3月中旬,字節跳動集團宣佈了其組織升級的消息,張一鳴出任全球CEO。在給全員的信中,張一鳴表示:“我們在全球多個國家有業務有用戶,要更認真思考和外部世界的關係,對外部世界的貢獻。”

“源”與“流”雖然說的是內容,但背後終究是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可以進行拓展的市場。

內容的戰爭,終究會全球化,而其打法,則需要因地制宜。對於很多中國的內容公司而言,他們對移動互聯網的理解已經遠遠超過國外同行,“Copy From China”正成為一種潮流,走向世界各地。

✿本文 作者吳晨光系一點資訊高級顧問

✿徵訂 《網絡傳播》雜誌郵發代號:80-1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