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1914年,欧洲大陆再起战火,积蓄已久的矛盾也是一触即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着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和新生势力争斗不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也由此开始。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这场战争涉及范围广,有30多个国家参战,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超过3000万,而当时欧洲整个人口又有多少呢?可以理解为,这场战争在欧洲没有获胜方,战胜的英法等国,战败的德国等,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也让世界的中心开始发生转移,美国开始成为新生的世界经济中心。

而在分析德国为什么会战败的时候,很多人都提到了战争后期美国的加入,致使双方的力量天平发生倾斜,才导致了德国的失败。而美国为什么会在战争的后期加入战争,对德国宣战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德国实行疯狂的“无限制潜艇战”,而美国认为自己的利益受损,才选择倘一下浑水,毕竟在战争前期美国依靠贩卖军火和物资赚足了钱财。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无限制潜艇战”理论的提出

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当时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主要对手就是英国,对于法国等国,德国在战争前期已经取得了优势,如果能够控制住英国,欧洲西部的战场就会得到极大的解放。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为何德英矛盾突出,最终施行无限制的潜艇战,

首先,英国拥有着大量的殖民地,而德国掀起一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因为自己发家比较晚,早期的殖民地掠夺没有赶上,而现在需要重新分割,当然是要盯着英国了。如果能够控制英国,不仅仅是英国本土的资源,殖民地的资源也可以为德国提供力量,因此德国一开始对英国就十分重视。

其次,英国作为一个岛国,也就是说如果封锁它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让他们迫于无奈投降,对于德国来说不仅能减少人员伤亡,也会解放西部的战场,让其能够腾出力量对抗东部战场,但德国还是低估了美国等国家的怒火,以及英国人的生存能力。任意击沉船只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增加了美德之间的矛盾,这也就促使美国加入了一战之中。

德国对英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的背景

关于潜艇的发展历史,相较于现代武器来说,是一个较早出现的武器形式,并且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尤其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得到迅速的更新,潜艇的实力也是得到迅速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潜艇舰队,也给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的条件。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而英国本身就是一个传统的海上大国,以德国的海军实力相对来说,海军起步较晚,自身是与英国海军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而潜艇的造价低,建造周期短,是大陆国家使用弱势海军来对抗海上霸权国的理想选择。

早在一战爆发之前,德国公海舰队潜艇分舰队就提出建造了222艘潜艇,以实现对英国贸易的封锁的建议,但是,德国海军深受美国海军将领马汉的“把主力舰队的总决战看作击溃交战一方和夺取制海权的基本方法”的制海权理论影响,迷信与耗费巨资的“大舰巨炮”型水面主力舰只。而德国在战争初期没有第一时间采用潜艇战,就是因为这种争论的影响。

而随着战争初期潜艇对英作战中的优异表现,使德国海军认识到了潜艇的价值,也就在战争中调整自己的方案,充分利用潜艇的优势,尽可能的较少自己的战争压力。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德国来说并非十分有利,尤其是几次战役都没有取得自己理想的效果,在经历了凡尔登战役的失败和日德兰海战之后,德国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再加上因为长期的对外战争,德国大量的资源向其倾斜,导致德国国内也有身份严重的危机,如果战争再没有什么好转,那德国的失败命运就无法扭转了。

陆上战争取得不了什么优势,德国被迫将目光转向了海上。而此时的潜艇,就成了为德国的“最后一张牌”,也许德国能够靠此挽回局势。

1917年1月,德国在西线的兵力对比上处于劣势:协约国军队约达400万人,德军约有250万人,协约国军队以190个师对150个德军师,德国不得不实施防御的计划。在海上,日德兰海战证明,德国公海舰队无力与英国大舰队进行较量,英国保持着远距离封锁的压倒性的优势。大规模潜艇作战的计划成了唯一的选择。

当时德国的一些高级将领一直主张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但因为中央决策不定,一直没有实施。后来他们就夸大了潜艇作战的记录,宣称如果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6个月之内就可以打垮英国。德国首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原来一直反对无限制潜艇战, 但看到这种诱惑之后,被这些说法所打动, 放弃了原来的意见。逐渐转为支持的态度,也许这一次的局势转变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1917 年1 月9 日,德皇威廉二世在御前会议上最终认可了上述意见, 当天便向其海军总参谋长霍尔岑多夫发出命令: “我命令从2 月1 日起, 全面开始无限制潜艇战。”从此, 敌对双方集中力量, 调动各种手段展开了潜艇和反潜斗争, 海军斗争以前所未见的形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的无限制潜艇战开始后, 德军潜艇肆无忌惮地袭击所有船只, 无论这些船只悬挂的是什么样的旗帜, 海上只有敌对双方的船只, 任何海上航行的东西, 都难免被击沉。

1917 年初, 德国共有142 艘潜艇, 其中105 艘属战斗编成, 德国潜艇基本战术没有多大变化和改进, 即在公海区域内采取单艇巡航和编队巡航, 在港口和基地附近采取阵位法。使用武器是鱼雷、水雷和火炮。同时, 为了配合潜艇作战, 德国水面舰艇还多次进行奔袭, 破坏协约国的巡航兵力。由于英国和协约国其他各国对无限制潜艇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对潜防御尚处于最初阶段, 无限制潜艇战立即给协约国造成严重损失。协约国商船的损失由1月份的30万吨增至2月份的40万吨,再猛增至3月份的50万吨,直到4月份的85万吨。英国出海的商船中,平均每4艘就有1艘被击沉。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当年,德国潜艇共击沉协约国商船2566艘,注册总吨位为573万吨,其中英国商船占五分之三。而当年英国造船的总吨位只有270万吨。协约国商船被击沉的速度太快, 来不及及时补充和更替,照此下去随之而来的是饥饿, 甚至屈服。

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的影响

无限制潜艇战开始后,美国出口数字及进出港的商船数量不论是1月份还是与上年同月相比都呈现大幅度下降。出口贸易从1月份的613555693美元下降到2月份的467683406美元。由于出口至英国、比利时、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俄国必须经过最危险的北海。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量从1月份占出口总量的50.9%下降到2月份的占43.2%,许多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商船也不愿冒险运输美国的货物。对于注重经济效益的美国来说,自然无法承担这样的亏损,德国自然是激怒了美国,迫使美国参与到对德国的作战之中。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美国参战加速一战进程

本就陷入战争泥潭里的德国,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困境,希望能够借着“无限制潜艇战”缓解一下危机,结果却为自己招致来了更强大的对手,这也是它没有想到的。当美国加入战争之后,双方力量发生很大的变化,依靠美国的支持,尤其是在美国带动下,对于德国的压制也更加明显,最终加速了德国失败的命运,一战也正式划上了终结符。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计划是否正确?

德国的潜艇计划是取得一定效果的。德国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海上力量的态势,使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一度成功地取得了消极的制海权。正如帝国末代海军部长冯·卡普里在战后评价无限制潜艇战时所说“潜艇战没有失败。潜艇的战绩超过了玉器,唯一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敌人的生存能力”。当然还没有考虑到美国参战的因素。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


德国的失败并非没有准确把握局势,也并非是战略部署的失误,没有知道一场战争的最终走向如何,也许是极端的手段或多或少的会影响事情的结果,以利益换利益的自我损失,并非是人生的最佳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