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明皇后贺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母亲,用一顿饭救了儿子一命

献明皇后贺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母亲,用一顿饭救了儿子一命

假如你是一位男士,有一位相貌平平的女士主动约酒,你会怎样?是不是心里直犯嘀咕,还有点犹豫。

当画风一转,换成一位绝世美女,笑语盈盈、热情亲切地相邀相迎呢?你傻啊,这还用问?答案是:放开了量,喝啊!恭喜你,都会抢答了,直接能加分晋级。

和上面的场景极其相似,今天的主人公贺氏,用一餐酒饭救了儿子一条命。

她的儿子可是响当当彪炳史册的人物——北魏的开创者,道武帝拓跋珪。由于贺氏的胆略与机智,拓跋珪三次面临命悬一线,但都化险为夷。

她用柔弱的肩膀,硬生生给儿子顶起一片平安的天空。扛起所有的苦难,用智慧一次次解除掉这些已经预谋好的谋杀。

01

如果那段历史是一卷画轴,这一系列的真相与故事,要展开画头才能看清楚。

贺氏出生于代国建国十四年(351年),她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天下大乱。

到底有多乱?南方的东晋,北方的前燕、前梁、后赵、代国相互掐架。你问我伤你有多深,刀剑代表我的心。

身处乱世,飘若浮萍。

即使秀色空绝,家族曾经显赫,在铁蹄碾压之下,也是劫难重重。

魏书的作者特别惜墨,对女子的容貌更是提及的很少,只要作者写了,绝对是姿色超群。

《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记载,“后少以容仪选入东宫”,年轻貌美的贺氏被选入东宫,成为代国太子拓跋寔的太子妃,公爹是国王拓跋什翼犍。

除了容貌,能入太子法眼的当然非富即贵。她娘家是匈奴贺兰部,父亲贺野干是东部首领。

魏书中没有提及这对小夫妻的感情如何,就凭着贺氏的聪明和太子拓跋寔的重情重义,也能猜得到他们伉俪情深。

灾难与不幸突降,防不胜防。在代国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正当人们喝得酒酣耳热之时,早就埋伏在席间的一位刺客,拔出长刀行刺国王。

情急之下,拓跋寔挺身而出,为了救父王,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挡刀,靠着血气方刚又身手娴熟,当场就把刺客杀了。

终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撒手人寰,扔下即将临盆的她。

献明皇后贺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母亲,用一顿饭救了儿子一命

02

拓跋寔去世两个月后, 371年8月(农历七月初七),拓跋珪出生。

拓跋珪是标准的遗腹子。他出生地是在参合陂的北面,他的降生,有吉兆显现,就在当晚有一道异光照耀夜空。

嫡孙的出生,祖父特别高兴,老代王大赦天下并搞庆贺活动。

贺氏守着这个没爹的孩子,万般呵护。魏书中记载,拓跋珪有异相,体重和个头都超过普通小孩,额宽耳大,目闪神光,“贵人话不迟”他才几个月就会说话。

从太子被杀后,老国王没再立太子,也许是老国王对已逝太子的器重和纪念,也许觉得自己还没衰老。

太子位悬空,这样的现状给宫廷政变埋下隐患。

在老代王生病期间,他的庶长子拓跋实君听信部下挑唆,残忍地杀弟弑父,一口气杀死5个弟弟(漏的一个幸运逃脱)。

老代王应该是死不瞑目的,都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同样是儿子,却是云泥之别,一个为救自己甘愿挡刀,一个为抢王位举起屠刀。

上两辈杀完了,丧心病狂继续上演,又想杀害拓跋珪。

拓跋珪是前太子的儿子,继位非常具有合法合理性,拓跋实君想一步到位,除掉后患。

听到密报,吓得贺氏带领儿子连夜逃到娘家,避过一难。

献明皇后贺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母亲,用一顿饭救了儿子一命

03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一场小灾刚过去,又一场近乎灭顶的灾难降临。

俗语说:内乱引外敌。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苻坚轻而易举地灭了代国。

苻坚召见代国长史燕凤,询问代国内讧情况,燕凤如实禀报,争夺皇权导致骨肉相残,内部腐烂接着败国,这些层出不穷又血淋淋的现实,太让人惊悚唏嘘。

苻坚当即立断,吩咐将士车裂了拓跋实君,这个残暴之徒本想自己当代王威风威风,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为别人的刀下鬼,这也算天道轮回吧。

苻坚听取了燕凤的建议,对这些王族贵戚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并且实施了“一国两制”原则,就是将代国一分为二,分别有代国旧臣刘库仁和刘卫辰和统领。

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的资源重新分配。

从王族变成亡国奴,只能俯首听命。妇女孩童、旧日臣属都凄惶地向北迁徙。

6岁的拓跋珪和母亲也在流亡的队伍中。

前途未卜,别的部族还虎视眈眈想趁火劫掠。

在逃亡的途中,高车族悄然侵袭。贺氏他们慌忙驳回车驾,赶紧又往南逃。

走着走着,车子突然销钉脱落,车轮歪斜不前,贺氏哭着跪天祈祷:“难道皇室贵胄就要遭此残害吗?希望神灵保佑”。也许是真的感动了苍天,车子载着他们继续前行。疾驰百余里,来到七介山周围,才甩开追兵。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刘库仁的部族。

刘库仁品行仁厚,对待他们是真心不错。他们之间有层表亲,拓跋什翼犍是刘库仁的亲舅舅,虽然亲戚关系有点远,对于亡命天涯的他们算是有个栖身之处。

献明皇后贺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母亲,用一顿饭救了儿子一命

04

几年过去,拓跋珪长成威武神勇的翩翩少年。

《魏书·卷二·太祖纪》中记载,刘库仁时常夸他“帝有高天下之志,兴复洪业,光扬祖宗者,必此主也。”

总是这样夸奖一个外人,刘库仁的儿子刘显大为不满,刘显是有野心的人,想在乱世成为一方霸主,对身份特殊的拓跋珪早想杀之后快。

他的杀人计划被拓跋珪的姑姑得知,这位姑姑是刘显的弟媳,姑姑对这对苦命的母子也是十分同情与偏护,第一时间告诉嫂嫂。好心人梁眷也来告知此事。

贺氏看似娇弱,却是一个临危不惧有胆有识的女子。

既然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那就勇敢应对。

当晚她梳洗妆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主动邀请刘显喝酒。

贺氏早和几个亲信侍从交代好路线,并且嘱咐他们,只要听到这边有欢声笑语,赶紧带公子们逃跑,去贺兰部避难。

刘显如约而至。

灯下一看,贺氏明眸皓齿,笑脸相迎;一闻,香粉扑鼻;一尝,酒菜飘香,开怀畅饮起来。

美女、美歌加美酒,不一会功夫就酩酊大醉,刘显趴在桌上打起呼噜。

约摸等了几个时辰,天已经蒙蒙亮,突然听到马厩里有嚎啕大哭声。

刘显迷迷糊糊走出屋子,看到很多人围着贺氏,贺氏大哭并质问到底是谁把她的儿子们杀了,明明都在这里玩耍,怎么现在都没了?她哭天抢地,一会就哭得休克过去。

刘显努力回想,头昏脑胀稀里糊涂的,就没再追究。

贺氏自编自演的这出戏还算成功。

献明皇后贺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母亲,用一顿饭救了儿子一命

05

拓跋珪顺利地逃回贺兰部。没多久,贺氏的堂弟贺悦(外朝大人)带着军队,主动来投奔拓跋珪。

刘显得到消息恼羞成怒,想杀贺氏泄愤,她偷偷藏在小姑子家的神车中,不吃不喝藏了三天,刘显的弟弟也为贺氏苦苦求情,她才得以免除祸难。

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晚,她乔装改扮也偷偷的回到娘家。

母子相见,恍然隔世,抱头痛哭。

短短一两年的功夫,拓跋珪在贺兰部的威望越来越高,复国在望。这又招致了小舅舅染干的不满和忌惮。

他担心拓跋珪复国后,会威胁到贺兰部。

先下手为强,趁着黑夜,染干带侍卫秘密包围了拓跋珪的行宫。

贺氏是机警之人,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都能察觉到,她镇定自若走到宫外,面对一帮气势汹汹,明刀明枪的大男人们,毫无惧色。

她责问弟弟:“如果想杀我儿子,你到底把姐姐我放在什么位置?”她哭诉着回忆从前,接着又甩出很多张亲情牌,最后染干满面羞愧地离去。

命运从来都公平,只要梦想不死,心怀必胜的信念,就能遇难呈祥,绝处逢生。雪打寒梅香,雨后现彩虹。

经历了多年磨难和多重历练,拓跋珪和母亲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献明皇后贺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母亲,用一顿饭救了儿子一命

06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十月,苻坚“淝水之战”大败后,被自己的部下姚苌所杀,社会又出现动荡,各方势力争相称王。

登国元年(386年)二月,16岁的拓跋珪在原来代国旧臣的拥护下,继代王位。四月,把国号改成“魏”,定都盛乐。

建国初期,困难重重。各个国家为了建立信任,都以皇子或皇弟做人质送到别国。拓跋珪的弟弟拓跋斛,作为人质出使后燕。贺氏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处处以国事为重,因此同意拓跋珪的做法。

可拓跋珪既然是遗腹子,贺氏怎么又有小儿子呢?

事情是这样的。

拓跋斛是她和拓跋翰的孩子,丈夫被刺杀身亡两年后,她又嫁给小叔子拓跋翰。他们都是少数民族,对婚姻理念不像汉人这般严苛。拓跋翰也是英年早逝,是在代国内乱前谢世的。

她是一个不幸的女子,两任丈夫都早早离世,撇下年轻的她独自抚养这些可怜的孩子。小儿子拓跋斛一直被后燕扣留,因为过于思念小儿子,贺氏最后郁郁而终。

贺氏是一位有特别远见的母亲。

拓跋珪当皇帝以后,看上了他漂亮的小姨,《魏书·卷十六·列传第四》记载:美而丽。珪非娶不可,贺氏对这种自杀式爱情严重反对,并说:“太美的东西容易招祸端,况且她已经嫁人。”

但美色的诱惑力击败了母亲的良言相劝。

拓跋珪堂而皇之把小姨娶进皇宫。唯独这一次没听母亲的话,拓跋珪最后确实是死在儿子拓跋绍(和他小姨生的孩子)之手。当然这是在贺氏去世13年以后发生的悲剧。

毛延寿对她高度评价:“魏诸后妇人之识,无足论者。”

她是无畏、坚强的母亲。与险境中,沉着应对;与绝境处,屡突重围;与逆境中,负重前行。

正是有这样的母亲,才培养出一代开国明君,如果没有她,拓跋珪也许早遭陷害,当然更没有北魏了。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蝶梦依依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