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审视自己

万古江河

中国大致可以分为7各部分:

东北地区 蒙古地区 西北地区 黄河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 西南地区 沿海地区和岛屿。

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的时期的分界线是人们是否会实用工具生产食物,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大概在公元前6000到7000年的时候,人们开始发展农业,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之前的历史都是一些古代传说,但是为什么要记录,是因为古代传授是我们整个名族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有意义的,皇帝和炎帝的大战基本都在河北地区,河北地区是农名和牧区的交界地,两种文明发生了冲突,最后合并在了一起,这些都是我们的历史传说。

真正有历史记忆的是夏商周三代,

商代:有文字记忆和考据的是商代,称作青铜时代,是因为发展了青铜的工具。青铜技术不是我们发明的,是两河流域传过来的,比我们早1000多年。

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周(陕西宝鸡)灭了商,商朝十分的发达,而周朝以自身的实力是不足以灭掉商的,但周朝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最后他们想出来了一个突破的想法,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在想出道德解决所有事情前,人们都是揣度着天的旨意,人和自然灾害都觉得是上天在惩罚人类,后来周朝人认为是惟德是亲,看的是德行,认为自己德行好,所以觉得上天帮助了他们。

春秋时代:中华名族成熟的时代,公元前771年,西周覆灭,进入春秋时代,过去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受到教育,周王朝非灭后,产生大量的颠覆后,像孔子这样不得志的贵族阶级,就开始进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所以完成了阶级之间的文化的沟通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文化得以传播,形成国家,开始统计人口,编户齐民。

从青铜时代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

中国的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同一时间罗马帝国也统一了欧洲,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变成一个个小国家,想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太了不起了),所以创造出文字过后周围的人都是用象形文字,然后秦国同意了文字,象形字就算发音再不一样,字都是一样的,当时可能每个部落,各一座山的口音都不一样,但是一写字就认识,所以就有了文化的认同感,写出来书 文字 文章 法令,都能够接受,这个因素导致虽然中国一直在长期的战争战乱,到那时并灭有让中国形成永久性的分裂,欧洲是拼音文字,导致只要我们的发音不同,我们的文字就不一样。

秦朝统一六国过后很快被汉朝(刘邦)取代了 ,刘邦也在思考为何强秦不过二世,所以汉朝做了一一系列的行动包括法律都是安抚老百姓的,把法令变得简单,减少屠杀,让民间经济开始繁荣在400年的稳定发展下,形成了汉文化,到今天我们称自己为汉人。

汉文化的特点:把道德发挥到了一个高点,五行更替来制衡皇权,汉朝还形成了 精耕农业和市场网络,那时候所有的城市都是沿着道路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路网结构,同时游牧文化和中国文化形成了友好的接触。汉朝的时候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的意义:中国在过去都是崇拜祖先的,都祭自己的祖先导致的结果是,无法形成一个普世性的宗教,所有人信服的都是不一样的,都相信各自的祖先。佛教的传人给中国带来 了一个形成普世性宗教的机会,进而很快的就把道教发展了起来。陈胜吴广起义,刘邦起义,都需要一个宗教事件来引发,佛教启发了中国到家的发展,汉朝时候的发生。

公元前3-2世纪成为中国的中国

2-10世纪,东亚的中国,从秦汉逐渐过度到隋唐,中间的过渡阶段是两晋南北朝,汉朝为什么会乱,因为汉朝一直倡导孝道,以孝治国的结果就是养肥了特别多的士族,地方大族已经十分的强大,以至于国家无法管控。五胡乱华不是因为外乱,而是因为内乱导致外乱,从而隋唐帝国开始建立,带来的影响是中国人成为了东亚的霸主,像日本朝鲜这些地方就是我们的册封国,是离的比较远的。离得比较近的是附庸国,这些地区会安排一个官员去治理郡县。发展十分的繁荣,人口繁盛,茶糖 酒 瓷器 纸,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受欢迎的货物和产品,中国不断被胡化,胡人不断被汉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文化,天文 数学 医药都得到了十分大的发展,整个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勃兴的过程,这个时候对应的国家是伊斯兰帝国,是在整个中东地区不断的扩张。

10世纪—15世纪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

元宋的时期,我们不再是东亚的霸主。在宋朝以前,中国只要有任何的外交问题,都是虽远必诛,但是宋朝开始中国从一个我武力国家,变成了一个财政国家,导致众说纷纭,说中国是一个懦弱的国家,也有说这是中国成熟的一个表现。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开始当了皇帝。

宋朝定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调,重文轻武,对于武将极度敏感,对文官十分的宽容,犯下再大的罪最多就是流放,比如苏东坡。逐渐的武艺开始衰弱,文艺开始繁荣,达到了诗词歌赋的巅峰,宋朝时最开明的,人民生活最轻松,最自在的,知识分子生活最美好的时期。

元朝的时候中国科技科研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什么呢?是因为元朝没有科举制度,当汉朝开始通过科举制笼络大量的文人过后,文人治国。

但是元朝的时候十分重视技能,比如工匠,并不是十分的重视文人,所以很多人开始研究科技。多元体系下的中国

世界的中国15-17世纪:

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呢?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了美洲,发现了美洲过后完善了整个世界的地图,没有人能够逃脱整个世界一份子的角色,中国开始进入明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闭关锁国,开始修建长城,起到保护的作用,海上有了很多的倭寇,然后开始海禁,同时中国的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赚了很多钱。

明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实施过后,人口极速的增长,从开过的1亿人,增长了一倍。

清朝:完全掌握了东起满洲,西到西藏的广大地区,威势超过了唐朝,超过了成吉思汗。

清朝要求老百姓留辫子,这样的行为让民众体会到了改朝换代的屈辱,文化被颠覆了,整个清朝都定下了,反清复明的基调,清朝的康雍乾三代是史上的盛世,

康熙:扩大了整个国土面积,和俄罗斯处理好啦关系。

雍正: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两件事情,给清朝带来了大量的国库的白银

乾隆:康熙和雍正都和国外有着很好的交流,甚至皇帝还有学几何,而乾隆则执行闭关锁国。

乾隆时期的两次英使来华,双方不能进入谈判,一方面清廷自满自大,以天朝自居,英国也过分自信,提出片面优惠的要求,盼望中国接受,双方都有愚昧自大之处,乾隆一朝,君臣耽于逸乐,不求了解外国情形,不能与康熙朝的对外知识相比。

所以中国开始被动的被拉到世界舞台上,一方面世界一定要把你吸纳进来,一方面是中国人不愿意和世界有任何的交流,所以出现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也使得中国走入了近代,叫醒了一个古老的国家。

清朝的时候民间社会组织开始繁荣,白莲教 天地会,之后出现了太平天国,出现了 义和团,发展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然后进入到军阀混战,虽然内乱,但是当抗日战争发动的时候,中国还是一致对外,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

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审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