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炮能不能裝在坦克上,當坦克炮用?

Sabot穿甲哥


艦炮裝在坦克上是正常的,從理論上來說艦炮和坦克炮都屬於加農炮範疇,只要是艦炮口徑不大,通過適當的改造可以安裝到坦克裝甲車輛的炮塔座圈上就行,圖片上就是意大利“奧托.馬蒂克”76毫米自行高炮,該炮是用著名的“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為炮塔,德國“豹1”為底盤組合在一起的,從理論上說也是坦克,“奧托.馬蒂克”自行高炮炮口初速900米/秒、最大射高6000米、射速90~120發/分鐘,配備多種炮彈,使用雷達/光電器材自動跟蹤瞄準,它是目前對抗武裝直升機和低空戰鬥機的有效武器,而且平射可以消滅步兵戰車,是一型先進的裝備,如果它要是穿越到二戰時期,完全可以消滅T–34、謝爾曼、黑豹...這類當時先進的中型坦克。

意大利“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是目前世界上裝備量最多的的中型口徑艦炮,有約1000艘左右的艦船裝備過該炮和其改進型,該炮重量輕、自動化程度高、射速高、海況適應性好、配備彈種多...等特點,深受各國海軍喜愛,所以裝備量很大,有艦炮界的AK–47之稱!

由於武裝直升機的興起,現代陸軍機械化部隊受到的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為了應對武裝直升機的威脅,各武器製造大國都研製了23~40毫米小口徑自行高炮,伴隨機械化部隊行軍,用於抗擊突然出現的武裝直升機...但是,武裝直升機所攜帶的反坦克導彈射程越來越遠,已經可以在小口徑高炮的射程外發射...這使得小口徑自行高炮應對武裝直升機時顯得力不從心,急需研製射程更遠的中型自行高炮來應對。
意大利“天龍座”76毫米輪式自行高炮,其主體仍然是“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

57~76毫米屬於中等口徑艦炮,炮管更長達到了60倍口徑以上,膛壓更高、射擊彈道更加的平直,有效射程4500~6000米,可以更好的對抗攜帶反坦克導彈的武裝直升機,並且配備了不下10個彈種,不但可以消滅武裝直升機,甚至可以攔截巡航導彈或者精確制導航彈。

目前中型口徑自行高炮兵沒有普及,除了大國陸軍的所謂威脅只是停留在紙面上外,價格昂貴也是關鍵,這種自行火炮的售價甚至比一輛高性能的主戰坦克都昂貴,完全是“貴族”裝備,在大國暫時不需要,小國買不起的情況下沒有大面積的裝備。
無獨有偶,艦炮可以裝備在坦克上面,坦克炮也可以安裝在軍艦上,蘇聯和美國都幹過這事兒,圖片上蘇聯內海(內河)海軍的炮艇上就安裝了一個T–55坦克的炮塔。



而美軍在越南戰爭期間的“內河艦隊”也有安裝了M–48坦克炮塔的炮艇,蘇聯的內河炮艇使用情況不得而知,但是美軍的坦克炮艇在越南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卻不小,M–48坦克炮是105毫米,通過改造可發射任何105毫米口徑的炮彈,加之厚重的炮塔防護能力,簡直就是一個移動炮臺,對越南遊擊隊威脅較大。

武器的發展要根據戰場的需要,而不是拘泥於形式,艦炮非得軍艦才能使用...同時,外觀好看、價格昂貴、靶場性能好的武器不見得就是好武器,而適應戰場環境、性能可靠結實耐用的武器才是好武器。


皇家橡樹1972


如果題主說的只是是把艦炮的身管用在坦克炮上,在坦克發展史中就有太多或成功或不成功的例子。比如說很多坦克世界玩家都很熟悉的SU-100Y自行火炮,就把海軍驅逐艦的B13型130mm主炮塞進了T100實驗重型坦克的車體裡,還裝上了850馬力的GAZ-34-BT型魚雷艇發動機,可謂全身上下都是海軍的氣息。

但如果題主指的是把艦炮身管連同整套供彈、伺服、火控系統都塞進一個坦克底盤和炮塔裡,那麼這將是坦克不可承受之重。

也就是說,艦炮上岸早已有之,但搬上坦克的僅僅是艦炮的身管部分,而不是整個艦炮系統。

那麼借這篇文章,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艦炮上坦克的典型例子,並淺談一下將艦炮改裝為坦克炮使用,優劣幾何。

艦炮改坦克炮的成功典例:鐵幕之矛——D10T型100mm坦克炮

↑T-54/55型坦克,數十個改型的總產量超過十萬輛,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坦克。中國引進仿製的59式中型坦克更是無數中國軍迷心中的圖騰。關於T-54系列的性能和故事,我覺得已經無需在此贅述。

但相信很多讀者朋友並不知道,T-54的D10T型100mm坦克炮和SU-100坦克殲擊車上的D10S,都改裝自蘇聯紅海軍的B34型100mm艦炮。



↑一門海岸炮版本的單管B36型100mm艦炮,現在陳列於華沙的波蘭陸軍博物館。

T-54坦克D10T主炮的身管直接取自B36型100mm艦炮。但和改為坦克炮的D10T不一樣的是,艦炮版的B36在艦炮中屬於口徑較小者,常充當大中型艦艇的副炮,負擔的更多是艦艇的防空、護衛任務。因此B36除配有普通高爆榴彈外,還配有專用的照明彈、對空彈。而作為坦克炮的D10T則需要配備被帽穿甲彈等反裝甲彈藥。



↑在基洛夫號重巡洋艦上充當舷側副炮的B36型100mm艦炮,攝於1937年。但最初的D10T坦克炮除了與B36艦炮共用相同的身管和炮尾外,其餘的觀瞄、火控、俯仰等子系統都是圍繞T-54坦克重新設計的。而且在T-54系列坦克數十年的服役生涯中,D10T經過了多次改進。因此最終版本的蘇聯100mm坦克炮,實際上已經和B36關係不大,而成為了一個自成體系的100mm坦克炮科技樹。

↑關於B36型100mm艦炮,小編認為有一點值得一提。我國的79式100mm雙管艦炮實際上與80年代引進的法國100mm緊湊型艦炮關係不大,反而是以B36型100mm艦炮身管為基礎,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型自動化艦炮系統。我國的052型驅逐艦、053H型護衛艦,裝備的都是這款雙100艦炮。圖為052級驅逐艦首艦112號哈爾濱艦。

所以可以說,B36型艦炮本身名聲並不大,但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坦克炮版本成為了一代經典。

關於將艦炮改裝為坦克炮的一些看法



↑在線膛坦克炮時代,艦炮和坦克炮的共同點還是頗多的。由於海戰雙方距離往往較遠,艦炮需要較長的射程。而坦克炮需要擊穿厚重的敵方坦克裝甲,也需要彈丸有較高速度。而這都要求火炮具有較大的倍徑比、較大的彈丸初速度,這也是大部分坦克炮和艦炮的共性特徵。

或者可以這樣說,在線膛炮坦克時代,坦克炮和艦炮並不存在本質的差異,只不過是把大同小異的火炮裝在了不同的平臺上、遂行不同的任務而已。


↑但到了1960年代之後,隨著坦克防護水平的不斷提升,各大國對坦克炮穿甲能力的要求也與日俱增。而此時線膛坦克炮通過提升火炮口徑、延長身管、增加發射藥量來提升彈丸質量和速度的進步空間已經不大。

滑膛炮作為坦克炮,雖然彈丸穩定性較線膛炮差,但能給彈丸帶來更大的速度。而且滑膛炮彈丸飛行穩定性差的問題,能通過添加尾翼穩定的辦法來解決。



↑因此在1960-1970年代,東西方陣營都紛紛研發出了自己的滑膛坦克炮。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坦克炮和艦炮分道揚鑣,成為了從結構上就有本質差別的兩種火炮。

所以說,如果將今天的艦炮身管改裝後裝上坦克,早已不能適應坦克炮高初速、高強度、高膛壓的性能要求。

↑說個題外話,在二戰期間還存在大量將高射炮改裝為坦克炮的典例。比如德國虎式、虎王的88mm坦克炮分別源自Flak18和Flak41型高射炮;美國M26重型坦克的90mm主炮也是取自陸軍現成的90mm M1型高射炮。

高射炮改坦克炮,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和艦炮上岸也是類似的——高射炮身管長、初速高,契合坦克炮的性能要求。

關於將艦炮系統裝上車輛底盤的一些看法



↑一個完整的艦炮系統並不只有甲板上的炮塔和火炮,還包含了甲板下的諸多裝填、火控、伺服系統。而且艦炮為追求比陸炮更高的射速,往往裝有較複雜的裝填、冷卻機構,整個艦炮系統的具有較大的體積和重量。

↑正在吊運安裝的MK-45型127mm艦炮,可見其在甲板下的伺服機構。MK-45型艦炮的127mm身管重量只有1665kg。但若把整個炮塔、伺服機構算進去,系統全重超過24噸。而且,MK-45在艦炮系統中就是以重量輕 、結構簡單著稱的。要知道,今天全重60噸的主戰坦克,其炮塔全重都不超過25噸,且坦克炮塔的防護水平要比艦炮炮塔好得多。





↑052D級長沙艦上的國產130mm單管艦炮射擊,最大爆發射速可達1.5秒/發。這就對火炮的冷卻、供彈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很多現代艦炮系統由於主要擔負防空任務,都擁有30發/分的單管爆發射速。這就需要一套很複雜的自動化裝填系統和身管冷卻系統,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很大的結構體積和質量。而且,驅動如此複雜、沉重的系統,又勢必需要相當強勁的伺服系統和電力供應。

以圖中的AK130雙管130mm艦炮為例,系統全重超過90噸,是今天西方主戰坦克全重的150%,是俄式主戰坦克的兩倍多。把如此龐大複雜的艦炮系統塞進坦克底盤裡,難度可想而知。

將中口徑和小口徑速射艦炮系統裝上車輛底盤的實際嘗試

我們剛才討論的,都是127mm級別的艦炮系統,當然這種裝在數千噸軍艦上作為主炮的系統,要裝在幾十噸的坦克上難度的確很大。但如果是76mm以下的中口徑、小口徑速射艦炮系統,的確是能裝在車輛底盤上的。比如圖中的意大利鷂鷹級導彈艇,排水量也不過62噸,卻也能安裝一座76mm艦炮。


↑一座奧托76mm緊湊型速射艦炮,即便是連同供彈、伺服系統和全套彈藥,總重也只有8520kg。由圖可見,其炮塔座圈直徑也只有不到2.1m,比今天絕大部分坦克的炮塔都要小。

而且現代76mm自動艦炮的最大射速一般都能達到120發/分,還可以發射編程彈藥等先進彈種。


↑由於76mm炮的有效對空射程達到7-9km,超過當時武裝直升機反坦克導彈4km左右的最大射程,近炸引信也能有效對付遂行近距支援的慢速固定翼攻擊機。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有一些國家開始探索將76mm艦炮搬上車輛底盤,替代近程防空導彈承擔野戰前線防空任務。

例如圖中的意大利奧托76mm自行高炮,就是將一套76mm速射艦炮連同雷達、火控系統,搬上了OF-40主戰坦克的底盤。而且由於自行高炮不需要很好的裝甲防護水平,奧托76mm自行高炮的戰鬥全重得以控制在45噸左右,保有了較為良好的機動性,能伴隨野戰裝甲部隊機動部署。

但最後,奧托76mm自行高炮還是由於性能不及新式導彈、系統過於複雜可靠性欠佳等原因,最終下馬,沒有裝備部隊。

↑近年來,又出現了一批輪式底盤的76mm自行高炮系統,比如意大利延續奧托76mm自行高炮技術推出的天龍座76mm輪式自行火炮(上圖)和我國在珠海航展展出的AS-2型76mm輪式自行火炮(下圖)。這二者的火炮系統都來自本國的76mm艦炮系統。

↑除此之外,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將海軍小口徑近防炮搬上車輛底盤的實踐。比如美軍將密集陣搬上M977重型卡車底盤的C-SAR高炮系統,和我國的陸盾系列自行高炮系統。不過,這些高炮系統多是用作要地防空(比如機場、重要設施和建築)的最後一環,主要用以防禦迫近的敵軍導彈、火箭彈、迫擊炮彈等。

這些裝在輪式底盤上的艦炮系統已經和本文把艦炮裝上坦克的主題相差甚遠,在這裡點到為止,不做進一步介紹。

綜上,把艦炮本身稍作改進作為坦克炮使用,的確有許許多多的實例。但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把整個艦炮系統搬上坦克底盤,實屬劍走偏鋒之舉。個人認為,即便是今天宣傳得風生水起的76mm自行防空炮,同樣也遭遇來自傳統小口徑高炮和地空導彈的兩面夾擊,很可能最後也只能淪落為高不成低不就的雞肋之作。

武器裝備,不僅性能要好,更要把正確的裝備,裝在正確的平臺上,以正確的用途使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能。



Sabot穿甲哥


能啊,完全可以,千萬別忘了坦克這玩意最早就是海軍搞得“陸地巡洋艦”,最初的坦克不裝艦炮裝什麼?早期坦克炮其實就兩個主流,艦炮上岸,還有高射炮平射。原理嘛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因為這兩種火炮相對更為成熟,而且均屬於彈道平直的加農炮行列,初速高,彈道性能好,侵徹力也夠好,只需要進行一些改進就能夠很好的適應坦克的要求。

下面鐵匠君隨便舉個例子好了:

首先大家經常玩《坦克世界》的都知道蘇聯重坦的最後驕傲IS-7重型坦克,它本身出現的時候就是在等122mm M62T2坦克炮,但本身出現的時間不對,M62T2坦克炮的研發又一直陷入僵局,所以乾脆就直接把海軍用到的B-13型130毫米艦炮改了改之後搬運來了。B-13艦炮本身就是我國海軍第一代驅逐艦:6607型驅逐艦的主炮。

其實關於B-13艦炮的改裝到坦克上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蘇聯在1940年的時候就搞過完全照搬的SU-100Y坦克殲擊車,艦炮基本上不動就直接搬運來了,不過效果不咋地,主要是這玩意完全照搬的話火炮的後坐行程太長,導致火炮自動機過重,所以乾脆後期就做了相應的改進,改成了C-69加農炮,再改改之後就是IS-7坦克用到的C-70坦克炮了,其實本質上他跟B-13艦炮沒多少區別,只是在B-13艦炮的基礎上增加了炮口制退器,炮尾縮短了自動機後坐行程,然後加上了一個半自動裝彈機而已。

再到了後期,T-54的D-10T坦克炮其實也是從蘇聯海軍的100mm S-34艦炮上改進而來的,本質上與S-34沒多大區別,不過既然有人已經提到了那麼鐵匠君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鐵匠工坊


火炮技術是相通的,況且別忘了坦克是英國海軍搞出來的陸戰武器,在一開始裝炮的坦克上裝的就是海軍的小型火炮。
T-54/55的100毫米主炮就是從艦炮改過來的。

艦炮和坦克炮都是屬於加農炮範疇,對火炮的要求也類似,都是要求初速高,彈道低伸,所以兩者之間是可以相互借鑑的,尤其是那根炮管。


小口徑艦炮現在主要的作用是放空,口徑太小了,用作坦克主炮威力不夠。
76-127毫米是軍艦主炮的主流口徑,現在坦克炮的口徑是120/125這個級別,不過艦炮的活兒比坦克炮多的多,很多時候艦炮要幹榴彈炮的活兒。

不過現在由於坦克的主炮大部分是滑膛炮,沒有膛線,而艦炮現在所需要執行的火力轟擊任務遠遠要比坦克複雜,所以艦炮還都是線膛炮。同時,坦克火炮對於體積和重量的限制遠遠要比軍艦高,就算是艦炮也是需要重新設計炮架等一系列伺服機構才能安裝到坦克上,況且現代的艦炮都是自動裝填,那一套輸彈系統都是藏在幾層甲板下邊,不可能直接用在坦克上邊。
艦炮的炮塔下邊還有的是東西,整套系統的重量比坦克都要重,這還是現在艦炮口徑已經縮小了。要是戰列艦,一個炮塔就有3000噸,一根炮管都比一輛坦克重。



紅色手電筒


我奧托有話要說


愛好HiFi的達瓦里氏


個人理解,主要受到坦克功率,空間,質量這些這些主要因素制約,艦炮是不可能安裝到坦克上使用的,因個人理解膚淺,具體不展開討論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