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快捷的手機,竟然也能成為“殺人凶手”?

隨著手機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現在的人們是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上到70歲的老奶奶會用手機看新聞玩消消樂,下到3歲的孩子會拿手機看電影、玩遊戲。

在現實生活中,粗心大意的父母並不少見。因為忙著自己手裡的工作或事情而忽略了孩子的存在。

那麼父母的粗心大意能釀成什麼後果呢?

就在之前有一條微博上了熱搜。

標題是“父親忙著回微信4歲兒子失蹤後不幸身亡”。

事情的概述是這樣的:

2019年12月30日,四川宜賓長寧硐底鎮的黃先生帶著他4歲的兒子前往某酒樓吃飯喝酒,走在路上的黃先生正在回微信,一抬頭就發現兒子不見了。


更可怕的是,當10天之後找到小孩,他已經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了


1月9日下午,警方在某建築工地發現了孩子的屍體。這位父親悲痛地說,事發後他進入工地,發現導致兒子死亡的是一個樁孔,雖然不知道深淺,但是樁孔中有水。”


方便快捷的手機,竟然也能成為“殺人兇手”?


熱門評論裡有一個高贊網友回答道:“為什麼這樣的監護人不用被判刑?”

確實,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就因為這位父親的粗心大意,就這樣消逝了,實在是讓人看了不免悲憤和惋惜。


事發後,工地方面向遇難者家屬進行了補償。黃先生表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但事實上,問題真的得到解決了嗎?


就算解決了工地賠償的問題,卻也換不回他孩子的生命。


雖然手機可以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能迅速的獲取資訊消息,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畢竟它只是一個通訊工具。

在手機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與自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的溝通交流。

或許有的父母看了這則新聞心裡是五味雜陳,難道帶小孩就連玩一會兒手機的時間都不配擁有了嗎?

不是父母不能玩手機,而是你既然選擇把孩子生下來,就要承擔你身為監護人對孩子照顧的責任。

當孩子在未成年階段,不具備完全的自理能力的時候,他們需要父母細心看護和照顧,才能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呢?


1.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言行舉止其實都是照葫蘆畫瓢模仿父母的模樣學習的。父母要想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才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父母要負起責任來管教約束孩子的淘氣行為為、保護好孩子的人身安全。

2.父母應該加強孩子的安全教育


如果是有特殊情況獨自把小孩單獨留在家中或是讓他呆在某個地方玩耍,都要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當小孩單獨在家時,要提醒孩子不要隨意去開門,要確認是家人才能開。父母要做的就是把家中一些尖銳的武器收好,煤氣電火爐給關好,防止孩子貪玩,錯誤操作傢俱電器發生危險的事情。

當小孩在戶外玩耍時,要教育小孩不要去工地或者河邊等危險場所玩耍。當孩子不識路走丟時,應該要教育小孩就近尋求幫助,可以去商店裡尋求叔叔阿姨的幫助或者去派出所找警察叔叔。


在這裡我不禁感嘆一句:手機固然好玩,但再好玩的東西也抵不過孩子的生命安全重要呀!

父母們要是能再多一點耐心,多一點責任感去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細心的觀察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孩子們才能夠健康茁壯的長大成人。

願每個來到這世上純真可愛孩子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茁壯成長!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覺得對你有所幫助的親請在下方點個贊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