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螺旋槳成傷害海洋動物的“凶手”?如何避免已成重要課題

在現代,幾乎所有艦艇都需要通過螺旋槳向前推進,以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為例,接近十萬噸的艦體僅靠四臺螺旋槳便足以在海上維持30節的航速,而這些螺旋槳的直徑往往在五米以上。在高速航行的時候,這四臺螺旋槳就像四個大號海洋絞肉機,會擾亂附近的水流,導致無數小型魚類被捲入螺旋槳中絞殺。

艦艇螺旋槳成傷害海洋動物的“兇手”?如何避免已成重要課題

航空母艦每次出海後,都會有不少肉食性魚類緊隨其後,畢竟螺旋槳攪碎魚類後的血腥味動輒傳遞數十甚至上百海里,附近的鯊魚都會立刻趕上進行“聚餐”。而這些鯊魚或大型魚類其實也無法抵擋住航母的螺旋槳,只要不小心被捲入那麼便是一個皮開肉綻的下場,鯨魚厚厚的皮膚在螺旋槳面前如一張紙一般。正是因此,從不少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鯨魚或者鯊魚背上會出現一條條的傷痕,這些傷痕便是過往船隻造成的。

艦艇螺旋槳成傷害海洋動物的“兇手”?如何避免已成重要課題

其實,並不只有航空母艦會給海洋魚類造成如此大的傷害,一般的貨船也有絞碎海洋生物的能力。也正是因此,在波斯灣等船運較為發達的海域,幾乎沒有多少大型海洋動物身上不帶傷,比起航空母艦,大型貨船帶來的威脅顯然更加嚴重,目前已經有貨船採用直徑超過十米的巨型螺旋槳,就連體型最為龐大的鯨魚都無法在它手下倖存。

艦艇螺旋槳成傷害海洋動物的“兇手”?如何避免已成重要課題

國際船運方面為了降低這一問題,其實已經在不少船隻上推行無軸泵推這一推進方式。比起有軸螺旋推進方式,無軸泵推顯得更加安全,不過其對電力需求較大,在現階段的確很難替換掉全部的螺旋槳。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各國只能盡力減少海洋生物被螺旋槳傷害的概率,但是至今也沒有辦法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海運這一運輸方式仍是運量最大的,別說跨國及跨大洲航運了,我國就連國內運輸都比較依靠船隻來進行運輸。為了經濟發展,對海洋破壞其實只能盡力彌補,不可能因噎廢食。

艦艇螺旋槳成傷害海洋動物的“兇手”?如何避免已成重要課題

不過,據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如果船隻在航行的時候使用聲音系統,那麼對海洋環境的干擾要比螺旋槳嚴重得多。畢竟大量魚類正是依靠自己的生物聲納進行定位,在被外來聲吶信號干擾之後,魚類往往會暈頭轉向,曾經有鯨魚及海豚因為受到了人類的聲納干擾,而直接衝向沙灘。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的交叉顯示,軍用聲納甚至可能直接殺死海洋哺乳動物,還導致了部分魚類無法正常進行捕食,僅僅是一次海上軍事演習便可能造成十數只鯨魚在附近海岸擱淺,2002年7月,有超過六十頭領航鯨因為受到附近聲納實驗的干擾,而選擇自殺,在2004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中,也有超過二百頭鯨魚擱淺,一頭鯨魚幼仔直接死亡。

艦艇螺旋槳成傷害海洋動物的“兇手”?如何避免已成重要課題

對此,各國的確也是做出了不少措施來彌補犯下的錯誤,例如人為的令海上航線遠離部分鯨魚的活動區域,以及積極對擱淺鯨魚或海豚做出補救。希望在人類解決這一問題之前,這些海洋哺乳動物不會全部滅絕,畢竟對當今人類來說,保持生物多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更何況海洋哺乳動物的智商往往不低,在經過訓練後也可以為人類服務。不管怎麼說,保護這些海洋動物都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