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01


3月7日晚,泉州欣佳酒店房屋坍塌事故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最終導致29人遇難,42人生還。


在消防員爭分奪秒搜救受困人員的過程中,各種痛心的、遺憾的、感人的故事輪番上演著。


媒體的報道也大多停留在消防員勇敢,旁人心痛等層面上。


但前兩天,我卻看到一段畫風截然不同的視頻。


視頻中,被救出的年輕小夥躺在醫院,笑著訴說自己的離奇遭遇,旁邊是前來探望他的朋友。


小夥:“在家裡躺了一個月……”


朋友:嗯……


小夥:“後來(到酒店)隔離了半個月……”


朋友:“然後呢?”


小夥:“接下來估計要再躺半個月”(笑)


朋友:“哈哈,沒事沒事,以後就好了。”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短短几十秒的一段對話,逗笑一眾圍觀網友。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躲過了疫情,又差點被廢墟掩埋,遭此一劫,很少有人能真正笑出來。


但既然不幸已經發生,與其在痛苦中掙扎,不如笑對人生。


災難面前的樂觀,更容易讓人動容。


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江蘇省南通市發生了一起車禍,妻子開著車不小心撞上了路邊的消防栓,車翻人傷。


夫妻倆在確認身體無大礙後,竟然開心地請路人幫他們和翻了的車子拍了一張合影。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事後,丈夫也沒有指責妻子,而是飽含深情地說:“和妻子經歷的每一件事,都值得紀念。”


還有一對逗比情侶,因為兩人將衣物直接放在了取暖器上烘烤,導致溫度過高引發火災。


火勢迅速蔓延,客廳紅彤彤一片,不僅電跳閘了,房間裡也濃煙滾滾,令人難以呼吸,沙發、茶几、地毯統統燒壞,屋頂也黑了。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兩人手忙腳亂地滅完火後,看到全身酸黑的自己和屋子,想哭又想笑,最後還是選擇樂觀地合影,還拍了一段搞笑視頻。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視頻中,全身被燻黑的男生一本正經地說:“這件事告訴我們,冬天防火很重要。還有就是, 笑著面對所有的一切,哈哈哈哈哈……”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看著他一臉戲謔地自我調侃,彷彿剛剛那場火災從來就沒發生過。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514:樂觀》中提到:人生的底色是悲觀的


比如說,人註定是要死的。


而一旦死亡,萬事歸零,無論你有多留戀人生,都無法帶走一絲一毫。


正是這樣悲觀的底色,才把那一抹樂觀之色,襯托得極其鮮亮。


因為悲觀,樂觀才彌足珍貴


02


前段時間,央視播出的紀錄片《重症》中,有一位醫生提到,對於疫情之下確診的患者,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尤其是那些重症患者。


因為情緒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病情恢復的情況。


因此,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生裡,也不乏對患者心理進行疏導的心理醫生。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就已達200多種。


為了緩解患者的思想壓力,進行心理疏導,這才出現了方艙醫院裡難得一見的醫患高度和諧的一幕幕:


新疆的醫生帶頭教患者跳舞: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海南醫生帶領病人練習八段綿: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貴州的護士教大家做護肺操: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後來,患者的情緒也漸漸被醫護們帶動起來。


比如,有一位患者大爺,帶著病人一起扭腰做操。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還有一位“戲精”患者,帶領醫患演起了小品,還玩起了角色扮演。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帶著這份樂觀,在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武漢的16家方艙醫院終於在3月10日圓滿休艙。


疾病降臨到自己身上,還沒有治療的特效藥,這對誰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但這個結果我們無法改變,那不如選擇積極面對。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是蘇軾在詞作《定風波》中寫下的句子,意思是,拄著竹杖草鞋走了,輕便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就能自在的活一輩子。


同樣的事情,看的角度不一樣,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


當人們在雨天泥濘的路上艱難地行走,滿口抱怨時,蘇東坡卻認為“竹杖芒鞋”是比騎馬還要美的事。


《快樂競爭力》的作者肖恩·埃科爾曾說:“並不一定是現實塑造了我們,而是大腦審視世界時的那副鏡片塑造了我們的現實。”


深以為然。


生活已經這麼苦了,那就不妨努力給苦悶的生活加點糖。


03


亨利·門肯曾說:“人活著總是有趣的,即便是煩惱也是有趣的。”


困難面前,悲觀的人鬱鬱寡歡,樂觀的人總能看到希望的那一面。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人可以樂觀到什麼程度?


有一個高贊回答,震驚了無數網友。


答主講述了一位外國少年山姆的故事,這位少年只有17歲,但看上去卻像是一位小老頭,因為他得了一種遺傳性的早衰症。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得了這種病的患者,身體衰老的速度是正常人的5-10倍。


患者不僅樣貌像老人,器官也會很快衰退,造成生理機能下降。因此,他們大多隻能活7到20歲。


這樣罕見的疾病,全世界目前也只有350例。


得了這樣的疾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但這位少年卻欣然接受了這樣的自己。


他說:“我再也不用擔心得絕症,因為我已經得絕症了......”


即便病魔纏身,山姆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對生活的熱愛。


他參加了軍樂隊,敲著為他量身定製的小軍鼓,還參加了學校的返校舞會。


最重要的是,他一直昂首挺胸,抬頭做人。


有人問山姆:“伴隨著早衰症的生活是不是很艱難?患有早衰症的你每日都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山姆回答:“即使我有早衰症,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考慮一些,跟早衰症無關的事情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完全,忽略了這些障礙的消極因素。


當我無法做某事時,例如長距離跑步或玩激烈的過山車,我當然知道我會錯過什麼,但取而代之的,我選擇側重那些對我來說充滿熱情的活動,比如音樂,漫畫書。”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有人將山姆與疾病鬥爭的過程拍成了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這個樂觀男孩,就連全球富豪Robert Kraft,也成了他的粉絲。


受困男子獲救後,金句頻出逗笑網友: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看了他的遭遇我才明白,讓陰霾消散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樂觀。


樂觀,是應對所有疾病的良藥


04


對於有些人來說,活著,就已經是一場僥倖。


但他們仍然能把苦悶的生活過得有趣,甚至發光。


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擁有一種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如何獲得這種能力呢?意大利訓練專家路易斯·埃文斯提出過一個“五把椅子”訓練法:


第一把椅子:結論椅


遭遇困境時,許多人會不自覺地給自己下一些自我妨礙的結論,比如“完蛋了”、“羞死人了”、“我真的不行”、“生活完全沒有意義”……


一旦我們注意到自己坐在這把椅子上,就要提醒自己:這只是挑戰下“我”的本能反應,並不是真實的“我”、真實的他人,真實的世界。


認清了這一點,我們才能重新擁有掌控生活的能力,站起來,坐到另一把椅子上。


第二把椅子:感受椅


此時,我們的腦中會充斥著挑戰和結論引發的感受性結論,比如,“我很焦慮”、“我很難過”、“我非常生氣”……


當我們注意到自己正坐在這把椅子上時,可以迅速調用好奇心,完成對感受的自我察覺和表達。


當情感腦得到了所需的撫慰後,就可以隨時站起身,坐到另一把椅子上。


第三把椅子:接納放鬆椅


當我們關注到腦海裡不斷湧現的結論,傾聽並表達了內在的感受後,會自然進入一個短暫的滿足與空虛狀態:好吧,已經這樣了,然後呢?


此時,我們就坐在了第三把椅子上,同時做好面對並解決自己的困境的準備。


在接納椅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更快地走出“為什麼”、“怎麼會”等無效問題,進入更有效的“怎麼辦”中。


第四把椅子:價值與方案椅


這把椅子要求重新明確我們的價值觀,清楚我們真正在乎的東西,然後圍繞價值觀尋找有效的困境應對方案。


比如,對有社交恐懼的人來說,其價值之一就是擁有更緊密的人際關係。


那麼其行為選擇,就不是迴避交往,而是通過一些主動性的練習,掌握人際交往必要的技術,與人交流。


第五把椅子:行動、反饋、調整椅


想要改善自己的行為表現,離不開最核心的一點:行動。


這把椅子的核心內涵就是,從反饋中獲得積極反饋,並持續用於行動方案的調整、改進。在行動、反饋、調整的促進下,推動生活出現根本性變化。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活在這個世界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到處都是各種枷鎖束縛著你,稍微動一下,就會冒出血來。”


我們能做的,唯有苦中作樂,用思維改變心態,用心態影響結果。


人間不值得,但生活值得。


世事太無常,沒有人能預測到,下一秒將會發生什麼。


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權利,就看你準備如何選擇。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面對命運,願你我都能有一顆樂觀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