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提升自己,今天,依舊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故事——曠世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導語: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這究竟是為何?他下的是什麼命令?

漢武帝在歷史上極具盛名,其在位時創下了很多政績至今影響深遠。據說漢武帝病危之際,對子孫跟老臣們下了一道奇怪命令,眾人聽完十分迷惑困擾,可是時過境遷,他的這道怪命令最終還是應驗在大清朝身上。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中國有一個詞彙叫“秦皇漢武”指的就是秦始皇嬴政跟漢武帝劉徹,能讓兩人相提並論可見劉徹的威名很受人敬仰。首先嬴政統一六國創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制皇朝,成為第一位皇帝。跟著在北方築長城抵禦匈奴,在南方挖靈渠駐兵50萬跟南蠻群族鬥爭。

而漢武帝建立了西漢王朝,並發展得非常繁榮昌盛,把中華大地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劉徹還通過“文治武攻”,發展內政,遠征外敵,一舉征服了多個周邊國家後,最終把漢朝版圖擴張成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帝國。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漢朝時代的匈奴異常猖獗,老是聚眾騎馬騷擾邊境漢民。漢武帝聞之,親自遠征漠北地區,把匈奴部族打得滿地找牙,元氣大傷,故此大漢王朝的威名再次遠揚中外。

後來他還以過人魄力,排除萬難去開通了荒涼的西域,使得東方文化更夠通過西域道路跟西方文化交流,並且實現更繁榮的陸上貿易。那麼當初的絲綢之路,也是漢武帝打通的,他遠征平定匈奴跟其他部落之後,又帶兵深入亞細亞等地區,最終開創了最早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然而在治理漢朝政務方面,劉徹對中央集權制度更加強化運用得當。命令漢室工匠鑄造五銖錢,發放流通,施行各種限制奸商壟斷政策,避免經濟系統崩壞,而主要的生活必需品,均由官府負責經營,比如當時的鹽、鐵、米、酒等,民間商人都不得涉及,故此物價較為平穩。

然而公元前87年,漢元帝久經操勞,逐身體不支病倒,移駕五柞宮由漢室御醫診治,服藥多時不見好轉,只在最後“迴光返照”時留下一道奇怪命令就撒手人寰了。其駕崩之時已是高齡七十歲,算是古代的高壽者。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漢武帝臨死之時,忍著病痛下旨封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漢昭帝),接著對現場的一眾老臣、皇族成員頒佈一條殺戮令,叫人去把自己的寵妃鉤戈夫人趙氏處死。然而趙氏不偏不倚正是太子劉弗陵的親生母親,此時劉弗陵思緒複雜萬千,剛感受到自己成為太子的喜悅,轉而就迎來親孃要被殺死的悲痛。

該命令,就連當時在座的所有官員都十分不解,擔心莫非是聖上病糊塗了亂髮的命令,或者是太迷信想讓鉤戈夫人給自己陪葬。然而漢武帝當時顯得異常清醒,還能對答如流,為此有人猜測他是因為一句俗語:“子弱母壯,必生禍亂”,所以漢武帝為了江山社稷跟太子著想,寧願處死心愛的妃子趙氏。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文獻史記有記錄:“往古國家之所亂也,乃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女不聞呂后邪?”。

以前朝的呂后舉例,足可見識強勢女人主政後的禍害,畢竟西漢以來,出過很多外房親戚謀反的時間,當年劉邦的皇后呂雉,陰險歹毒,仗權亂政,先是陷害除掉韓信,接著弄死戚夫人跟其親兒,劉邦駕崩後,呂雉就開始主政漢朝,把劉家皇族子孫排擠打壓,之後扶植孃家的呂氏親戚,導致這些外戚到處持強凌弱,橫行霸道,幸虧漢室江山最終還是回到劉家人手中。

而身為西漢第七代皇帝的漢武帝十分清楚陰毒女人執政的禍害,擔心自己死後,幼小的太子無力參政,從而讓寵妃趙氏趁虛而入,才忍痛下令將趙氏處死在雲陽宮。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劉徹不相信女人,就只能相信男人,他最後沒了選擇,只好臨終託孤給賢臣霍光,讓他輔佐太子治理漢朝江山。故此,漢武帝此條命令說白了,就是告誡後人不要讓女子掌握國家大權,否則禍害無窮,雖然這只是古代皇帝劉徹的個人想法,但這個“告誡”還是應驗在了清朝身上。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時間飛躍到1861年,這時咸豐帝也要死了,他忍著最後一口氣,冊封年幼的愛新覺羅·載淳(同治皇帝)為太子,可不曾考慮同治的生母正是慈禧。當咸豐駕鶴仙去之後,於是當年漢武帝所擔憂的一幕就發生了,愛新覺羅·載淳因為太小,生活不能治理,故此政事大權就逐漸落在慈禧身上,雖然還有八大輔助大臣,但一個個都“鬥”不過太后慈禧。

另外慈禧此人貪求權勢,心眼賊小,總是不甘落後於人。她串聯咸豐的弟弟恭親王,以皇族輩分的優勢設計陷害八大輔臣,不久這一批被先帝臨終託孤的老臣陸續被抓,下場悲劇。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剷除掉八大臣之後,慈禧掌控的權力更是如日中天,跟著毫不留情的把剩餘反對的官員除掉,當中包括有鄭親王、怡親王這些皇族中威望較高者,還有忠於先帝的大臣肅順。

另有一大批對慈禧有異議的官臣被撤職。當一系列清洗活動結束後,慈禧就把清朝大權獨攬了過來,從此統治了大清王朝四十七年之久。該過程中,慈禧還不止一次以下犯上,貶低正室皇太后,把東太后的陵墓佔為己有,並且在自己臨死前,還叫人下毒帶走了傀儡皇帝光緒。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通過對歷史的瞭解,可以瞭解國家興亡的原因,看史書,很多史學家都推薦《資治通鑑》。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不過很多人都說文言文看起來比較吃力,讓人頭疼。雖然許多人都知道《資治通鑑》,卻從未看過,究其原因,多為難懂難理解。

為此臺灣學者黃錦鋐主持翻譯,連同臺灣27位教授用3年的時間翻譯成白話文,譯文也緊貼原著,文字簡介典雅,適合學生老師以及對歷史感興趣之人。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漢武帝臨死前下的一道命令,大臣不解,困擾千年,結果在清朝應驗

書中有近千幅圖片,有人物、器物、名畫以及地圖等,便於讀者理解,真正做到圖文結合。

作為一部帝王之書、權謀之書、生存之書,讀者可謂是獲益良多,既能瞭解歷史,也能學習書中的管理能力、從政經略以及安身立命之能。

本書一套10本,到手價230元,卻足以瞭解1362年的歷史事蹟。

購買鏈接:書不貴,提升知識含量,從《白話資治通鑑》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