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1925年秋,蚌埠車站的高臺上懸掛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模樣甚是血腥、慘烈,但仍然吸引了不少過路膽子大的人駐足觀看。人頭因為長時間的懸掛,它的主人早已難辨,人們只能從頭顱旁白布上用紅筆寫的一行大字上邊尋找信息,只見上面赫然寫著:新任安徽督辦施從濱之頭。

施從濱,安徽桐城人,時任奉系軍閥張宗昌的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與直係軍閥孫傳芳在安徽作戰。出兵前,施從濱本不願趟這趟渾水,常年的軍閥混戰,軍旅生涯早已讓他心灰意冷,他以年事已高為由拒絕了張宗昌,但最後還是禁不住張宗昌以拿下安徽就任命其為安徽都督的誘惑,接受了任命,南下出徵。

施從濱孤軍深入中了埋伏,在突圍中被孫傳芳的部將所俘。部將把他帶至孫傳芳面前。在此之前,孫傳芳曾發三封電報要施與他合作想要招降於他,但施從濱不予理會,交戰以來,施從濱也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麻煩,部隊損失慘重,孫傳芳下令要將施從濱就地處決。那時“兩國交戰,不殺俘虜”的共識已深入人心,即是舊軍閥也要恪守這條準則,部將們紛紛勸說孫傳芳不要這麼做,但固執的孫傳芳還是鐵了心的要處決施從濱。不僅如此,他還以“新任安徽督辦施從濱之頭”這一張宗昌曾對施從濱的空頭許諾來侮辱對方。於是也就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孫傳芳是“快意恩仇”了,殊不知,他的這一惡行已經在在一個弱女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也為他日後的殺生之禍埋下了大患。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

父親的死訊傳至家鄉時,施谷蘭驚呆了,她只有20歲,正處於女孩子最美的花季,想想一個上層階級家庭的千金大小姐,這個時候要麼是在考慮要不要接受男孩子的約會邀請,要麼是和女伴一起看電影,在討論時下最摩登的衣著首飾,可是施谷蘭的天卻塌了下來。她永遠失去了他的父親。她忍著悲痛做詩一首,當場立下了要為父報仇的決心。

施谷蘭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從小備受父親的疼愛,父親送她上私塾,讓她接受新式教育,她對父親的依戀無以復加,這麼多年的教育讓她明白一個文明國度裡是絕不能發生這麼殘忍的事情。她可以接受父親戰死沙場的命運,但絕不能接受父親在死後還要遭受這樣的侮辱。孫傳芳位高權重,旁人怕他,沒有人可以制裁他,她不怕他,他要復仇,他要上演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復仇記。

施谷蘭的第一步復仇計劃是找到他的堂兄施中誠。要說施家後輩裡面最有能力可以幫她報仇的就是施中誠。施中誠在叔叔死後平步青雲,也許是對施從濱的死抱有愧疚,張宗昌對施家人刻意照顧,先是提拔他為團長,後又調任其為煙臺警備司令這一要職。施中誠口口聲聲說會幫助堂妹報仇,但隨著官越做越大,越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他的態度變了,他不想因為堂妹的事情毀了自己的前途。他一面敷衍堂妹說再等等,一面在暗暗勸說堂妹打消復仇念頭。施谷蘭在堂兄一次次的推脫中逐漸看清了堂兄的真面目,他知道倚靠堂兄復仇是不可能了,她去書一封大罵堂兄無情後便與堂兄斷絕了兄妹關係。

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施谷蘭為復仇找到的第二個人是施靖公。施靖公曾是施中誠的軍校同學,也是父親原來的老部下,時任閻錫山的中校參謀。施靖公同情施谷蘭的遭遇,也懷著對舊主的一份恩情,更是佩服施谷蘭這麼多年來為父奔走的堅持。施靖公表示願意幫助報仇施谷蘭,得知施靖公願意幫忙,施劍翹喜極而泣,甚至下嫁於他作為報答。

然而,施谷蘭還是失望了。婚後,施靖公先是以職位卑微、權勢不夠為由勸慰妻子隱忍且需等待。過了幾年,施谷蘭再為丈夫生下兩個孩子解決了後顧之憂後,又提醒丈夫可以付諸復仇計劃了,施中誠這時又以時機未成熟再等等為由推脫。到了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為旅長,施谷蘭再一次提醒丈夫可以幫她復仇了,這次她給丈夫下了最後通牒,要麼為父報仇,要麼就一刀兩斷,經過短暫的思考後,施靖公選擇了後者。丈夫就是第二個施中誠,指望他幫自己復仇是不可能了,施谷蘭心灰意冷,帶著兩個兒子回了孃家。

同年中秋,正是萬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施谷蘭想著自己悽慘的身世,看著眼前年幼的孩子,不覺悲從中來。

“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 施谷蘭吟詩一首,流出了眼淚。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我施谷蘭空付了10年的心血又得到了些什麼?為了復仇,兄妹斷絕往來,夫妻反目,而仇人到今卻依舊逍遙法外。她把自己的名字由“施谷蘭”改成了“施劍翹”。同時也把兩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改為“僉刃”和“羽堯”(組合起來便是“劍翹”)。她希望通過這個聽起來戰慄的名字提醒自己時刻都不要忘了復仇。

她的鬢角已經生出了不少白髮,她才30歲呀,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她覺得自己一刻也不能再等了。多年以來,她一直都把復仇的事寄託在別人身上,一次次地失敗讓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復仇不能倚靠任何人,哪怕是至親的人。要完成復仇,她只能靠她自己。

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她開始練習槍法,並慢慢尋找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方打聽,施劍翹得知了孫傳芳在“九一八”下野後寓居天津的消息。於是在安頓好兩個孩子後,搭上火車就去了天津。農曆的九月十七日是父親遇難十週年忌日,她要趕在這一天前完成復仇,來祭奠父親的在天之靈。

施劍翹到達天津後便馬不停蹄尋找孫傳芳的蹤影。一個偶然,施劍翹了解到孫傳芳在天津佛教居士林做居士,而且還是居士林副林長的消息。原來孫傳芳下野隱居後為了避免外界打擾皈依了佛門,他給自己取法號智圓,每週都會有一、兩天到居士林聽經。施劍翹得知消息後喜不自勝,她終於就要手刃她的仇人了,怎麼不讓她激動?為了瞭解孫傳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動規律,她化名“董慧”混進居士林,並乘機觀察孫傳芳每次聽經所坐的位置和最佳的射擊角度。

1935年11月13日,也就是父親遇害的十週年紀念日,施劍翹的機會終於到了,她得到消息孫傳芳這一天會到居士林聽經,她決定就在這一天動手。

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那一天,下著小雨,刺骨的寒風吹得人直打哆嗦。施劍翹突然想到了燕太子丹與荊軻在易水訣別時,荊軻曾吟誦的那首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荊軻去秦國時還有一個幫手秦舞陽,還有燕國的太子相送,而她自己只是孤身一人。結果怎樣她不得而知,但她並不畏懼。

施劍翹穿著一件青色大衣就出發了,大衣是她早就準備好的,通過寬大的大衣的掩護,她可以把手槍混入會場,當然也有另一個作用,不成功便成仁,這件大衣也會是她最後的體面。

這一天是講經日要比平日熱鬧些,前來聽經的人很多,施劍翹坐在了靠近火爐的後排位置。這個位置離孫傳芳較遠,並不是最佳的射擊角度,施劍翹怕傷及無辜不敢貿然出手。突然,一個看堂人向她走了過來,她靈機一動,故意聲稱一旁的爐火太熱,想要移到前排去。得到允許後,施劍翹站起身來,伸手緊緊地握住衣襟下的手槍,向孫傳芳慢慢走去。

遠處的智圓和尚正閉著眼默默地誦經,慈眉善目的,但誰也不會想到他就是曾經叱吒風雲,手上沾滿鮮血的劊子手軍閥孫傳芳。

貓哭耗子假慈悲,今天就是你償還十年前欠下債的日子,施劍翹在心裡默默禱告:父親,你要是在天顯靈的話,一定要保佑女兒這次成功。

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在進入手槍的射擊範圍,有把握殺掉孫傳芳後,施劍翹毫不猶豫地拔出手槍,對準孫傳芳的頭顱就是一槍,擔心這一槍並殺不死對方,緊接著施劍翹又朝他的太陽穴和腰部各射一槍。

居士林突來的槍聲,嚇壞了眾人,現場立時亂作一團。施劍翹大聲疾呼安撫眾人不必驚慌,一面痛訴自己的遭遇,一面又向人們散發早已準備好的傳單,一份《告國人書》和父親施從濱的照片。在做完這兩件事後,施劍翹便從容地等著警察前來準備自首。

第二天,一篇以“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為標題的報道,轟動了全國,那樁三十年前的慘案也開始走入大眾視野。施劍翹為父報仇的壯舉感動了國人, 社會各界對其滿懷同情之心施法營救。經過多方努力,施劍翹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後經申訴又改判為7年。但大眾仍覺對施劍翹量刑過重,紛紛呼籲對其特赦。1936年,在施劍翹入獄一年後,迫於輿論壓力,國民政府終於決定對施劍翹實行特赦。不僅如此,同年國民政府還對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追贈陸軍上將平反。

施劍翹在出獄後積極投身到抗戰和人民解放的事業中去,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愛紅裝愛武裝,民國“最強”女刺客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那些事兒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的故事講完了。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這件公案,施劍翹的行為真的值得提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施劍翹的行為只能放在當時的特定環境下,而在法治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基督山伯爵式的個人主義復仇絕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從施劍翹身上,我們也可以一窺那個時代的包容和風月,不愛紅裝愛武裝,即使是女子也可以活出一種俠客行走江湖的豪情。而從孫傳芳身上,有些反面教訓我們也可以汲取: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身後事,每個人也都會對他曾經的過錯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