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最近有看到昂雲和馬啟兵兩位先生的朋友圈,提及到山周村“秀才老屋”目前的狀況,不禁心有所動,想再去這個村莊現場看看。根據我自己新浪微博的記載,2016年7月27號, 我曾經和張老師一道,冒著酷暑去這個浮槎山麓的古村落考察觀光過。時間飛逝,一轉眼都快四年時間了。

當晚發微信給我老表曹東風先生,老表是巢湖廟崗鄉的幹部,前幾年掛職擔任清澗行政村党支書,任期內修橋鋪路,整治村莊自然環境,開發山沿的生態旅遊風景,身體力行,改善民生,踏踏實實地做了蠻多事情,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民心。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由於他對本地情況熟悉,所以邀請他做一下向導,其實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希望利用他在當地的威望和影響力,為這個具備深厚歷史底蘊的古村落,在他力所能及的工作範圍內,做些開發保護的善事。

第二天上午早飯後驅車,穿柘皋、到廟崗,在鄉政府大門口接到東風,由於疫情原因,兩個老表也是許久沒有見面了,感覺還是非常親切。我們倆從小一起玩耍、唸書長大的,既是親戚又是發小,真正一輩子的好兄弟、好朋友。

繼續開車,沿著路況良好的鄉村柏油馬路,一邊拉拉家常,一邊查看沿途的風景。最近春光明媚,萬物生長,正所謂“青山隱隱水迢迢”,遠處的浮槎山連綿起伏,修長的山脈一路逶迤蜿蜒,像一道碧綠的屏風。田野裡盛開的金色油菜花,和青青的麥田交錯,間或夾雜著其他各色的綠樹紅花,把大地點綴的五彩斑斕。

十幾分鐘的車程,從柏油路再左拐,向進山的方位開一公里,就順利到達山周村。進村的路口也例行設置了路障,懸掛預防病毒的警示標語。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進村後徑直抵達位於村中央的“秀才老屋”,和四年前相比,這一長排的老宅顯得更加破敗不堪,特別是靠近北側的好幾間房屋,前幾年我們來看的時候,部分牆體以及內部房梁構建還保存的不錯,現在坍塌的更加嚴重,用我們巢湖話講就是“倒啷割壁”的,唉,也是沒轍。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老屋的方位應該是坐西朝東,目測總體長度有五六十米吧。最南側的一個套間單元,由於周氏後人尚在居住,所以保存的相對比較完整,前後兩進,中間是個小小的天井院落,裡面一進的後面,據說當年還有一個院落。正午時分,陽光從天井頂端灑落下來,房間顯得溫暖敞亮,非常典型的傳統江淮民居風格,這種建築格局,雖然比不上徽州富商顯宦的深宅大院,但也別具地方特色。

正好主人在家,見我們來參觀老宅,大爺和大媽都非常熱情,一見面大媽就打開話匣子說,哎呀,你們來晚了,要是五六年前來的話,靠北頭的房子不倒塌,這一排整整齊齊的,真是完美啊,言語中透露著無奈和遺憾。

這位大媽年紀約莫六十歲左右吧,性格也開朗健談。據她介紹,周秀才名叫周本立,是巢北地區清末著名的私塾先生,老夫子傳道受業,聲名遠播,四方學子皆慕名前來讀書學習,所以束脩頗豐,家道殷實。由於秀才有四個兒子,故此特意建造了四十間大屋,相當於每個兒子分得十間;大媽說她們家是第四個兒子的後人,已經是周秀才的第四代了。據說周本立老先生當初蓋房子的時候,原本計劃全部用磚瓦材料,又擔心倘若家道中落,後人經濟狀況不好的話,會缺乏資金用不起磚瓦來維修房屋,所以牆體還是就地取材使用土坯,只是在地基、門樓等主要部位,才用青石和青磚加固。雖然是土坯結構,倒也冬暖夏涼,非常適宜居住。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大媽接著又介紹屋內的擺設,木門木窗,雕花房梁,包括當年先人遺留下來的兩張大桌子、幾條長凳、一張拆下來準備修繕重裝的架子床等等,整體做工也算是樸素精良,最起碼現在的農村也是很難見到了,其中每條長板凳的內側,還保留有墨書“一樣四條”字樣。房間裡有的木柱上也寫有文字,據說是當年做學堂時遺留下來的,字跡湮滅,不易辨認。

大爺又帶我們去看一牆之隔、已經坍塌的十餘間屋子,這些屋子雖然大部分缺瓦少蓋,但主體建築尚存,倘若悉心施工搶救,還是有可能修繕恢復原貌的。

我獨自站立在這廢棄老宅的客廳裡,腳下是凌亂的殘磚碎瓦,陽光從殘缺的屋頂、牆壁的縫隙中照射進來,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這老屋不僅僅是居家過日子的場所,也曾經長期作為學堂私塾,當年也曾迴響起朗朗的讀書聲,據考證中共早期黨員李慰農烈士就曾經在這裡就讀,這也是馬啟兵先生《紅耀安徽》欄目過來採訪的主要原因。

大爺又帶我們去村頭另外一處老宅參觀,這棟老屋,總體佈局和之前的類似,特別是土坯山牆保存的完整無缺,前後兩進結構渾然天成,也是周老夫子當年所修建。由於一直有人居住,房屋狀況更加良好,只可惜靠近西側的幾間房屋,十幾年前被下輩們拆除,蓋上了新的磚瓦民房,破壞了老宅的整體統一性。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村口的這棟老屋依水而建,一條小溪由高向低緩緩流淌,溪水的源頭自然是來自浮槎山間,只是河水裡有些雜草,據大爺介紹最近村裡也要清淤,修整河道。老屋的對面,高聳著兩株巨大的法國梧桐,枝高葉厚,夏天納涼應該非常宜人。大樹的下面有一口水井,井口用木蓋遮擋著,通過井圈的風化程度,感覺這口井應該蠻有年頭了,老井的四周鑲嵌有石頭地基,便於村民汲水和洗滌。

山周村的風水真好,依山傍水,房屋建築和地勢完美融合,規劃佈局合理,非常安逸寧靜,據說目前全村尚有近百戶人家,在這一帶也算是大村莊了。除了“秀才老屋”之外,零零星星的還保存有好幾處土坯老宅,村裡幾條悠長的巷道,鋪設著參差不齊的石板路,也都是靠山取材,非常具有山沿地帶的民居特色。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在村裡躑躅徘徊,既感慨山周村莊的古樸,有宋詞“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的寂寥意境,又為這些老屋未來的命運擔憂,難道這些百年曆史的老屋,真的就這麼一天一天的坍塌,徒留下一絲斷壁殘垣,供將來的人們懷念憑弔嗎?

晚上回家後,我把當天拍攝的老屋相片挑選了幾張,用微信發給我省著名古建築保護專家、安徽建築大學翟光逵先生,翟老師回覆如下:“這個房子是巢湖地區典型的民居:1、土坯牆就地取材,成本低。2、小凹廊入口大門,門面牆用青磚貼面,做成裡生熟牆,既防水又耐用好看,還節省材料。3、木屋架承重,用料小,也是節約。4、房屋堂心用隔扇門,不像皖南的堂心完全敞開,是因為這裡冬天比較冷,因地制宜。我認為巢湖地區應保護和利用好這些古民居,尤其是搞鄉村規劃和建設時要注意這一點”。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翟先生的殷殷之情,溢於言表,特別是他寫的第4條,我個人覺得尤為重要。希望我們的各級政府,在鄉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古民居,即使出於好意要維修改造,也一定要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不能推倒重來,這樣就適得其反,客觀上反而破壞了文物古蹟。

其實浮槎山沿線近幾年打造的幾個風景區都蠻不錯的,包括周邊的“桃花源”景區、“梅博園”景區,倘若把山周村也能囊括進來,稍加改造維護,把幾個景點銜接串聯起來,既有山水美景又有人文古蹟,形成整體旅遊大景觀,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巢北鄉居雜記之山周村“秀才老屋”


衷心希望我巢的文保單位、當地政府以及其他有識之士,能夠迅速行動起來,眼下當務之急,是對“秀才老屋”已經倒塌的部分建築,予以一定的修葺保護,畢竟這棟老屋總體的狀況還是不錯的。這不僅僅是如今非常難得一見的老民居建築,更是巢湖地區最早的中共黨員李慰農烈士曾經就讀的私塾學堂,無論是從古建築保護的角度,還是弘揚烈士先輩的革命思想,我們巢湖都應該好好善待廟崗山周村的這棟“秀才老屋”。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