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何那么怕李林甫?

浮生半日闲yylsg


唐玄宗曾经这样问过身边的高力士:

“自天宝十年之后,朕数有疑,卿总无言,何以为意?”

高力士回答到:

“自陛下威权假于宰相,法令不行,臣不敢言。”

唐玄宗听到高力士这样说,好久都没有做出回答。从这段对话就能够看出来,高力士知道唐玄宗晚年宰相李林甫权力专权,唐玄宗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为什么李林甫专权,名声不好,而唐玄宗还要任用他长达19年之久呢?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李林甫能够满足唐玄宗集权的需要。

李林甫这个人办事能力强,“中外迁除,皆有法度”,并且他还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可以说是一味的迎合唐玄宗,所以李林甫深受唐玄宗的信任。

过去人们常常将安史之乱归咎于李林甫重用安禄山,实际上安史之乱是李林甫死后三年发生的,其爆发和李林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安禄山是非常惧怕他的。据记载李林甫每次见安禄山的时候,都知道安禄山的意思,因而安禄山将其奉若神明。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李林甫作为宰相,在当时权力非常之大。安禄山虽然非常受唐玄宗的重用,不过在当时还是实力有限。

唐朝天宝年间,当时总兵力大概有50万人。安禄山有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力为20万人。哥舒翰统领河西、陇右,总兵力15万人。安思顺统领朔方,兵力为6.5万人。高仙芝、封常清统领安西、北庭,总兵力5万人。

这些人互相独立,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如果西北五镇联合起来,兵力高达26万人,实力是能够和安禄山匹敌的。作为东部边将的安禄山,一直和西部边将王忠嗣、哥舒翰等人关系不好。

更何况在当时安禄山与太子李亨关系不好,所以客观上来讲他和李林甫是有共同敌人的。在当时,李林甫也是需要拉拢安禄山,用以对抗西部藩镇太子的势力。

安禄山实际上一直都不愿意久居李林甫之下。从曳白案,到安禄山逼反李林甫的亲信阿布思,都说明这一点。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唐玄宗独特的用人之道,安禄山虽然仕途顺利,身兼三镇节度使,但是他无论跟太子、宰相、还是西部边将,关系都是不好的。安禄山之所以没有被对手消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唐玄宗的信任。


李行远


安禄山很害怕李林甫,甚至直到李林甫死后才敢造反。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些偷换概念,安禄山初始可能有些害怕李林甫,但若要说连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不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在唐初之时,朝廷对番将是有一定地提防的,包括在玄宗中前期也是如此,而在李林甫掌权之后,为了防范从边关返朝文武兼备的大将入朝为相,和他争权,便向玄宗建议说:蕃将熟习边疆它异族的生活、习俗,又勇猛善战,可以使朝廷及早完成统一大业,可以任用他们担任边关大帅。玄宗听从了他的意见,开始放手任用番将。

这样一来,原本就很受宠信的安禄山就更受到无比的恩荣,高官厚禄重权源源不断。而安禄山心里也清楚自身能有这些恩宠是和李林甫有很大关系的,对李林甫更是恭敬。李林甫见这个极为倨傲的人能对他如此恭敬,心中自然是得意万分。一来二去,李林甫和安禄山的关系慢慢地就便的十分亲密。

所以,就安禄山来说,对李林甫恭敬是有好处的,而以安禄山的恩荣以及权势,李林甫也不敢轻易去得罪他。

至于有说法说安禄山直到李林甫死了才敢造反,这明显是给李林甫这等奸臣脸上贴金,李林甫只是政治手腕高,他迫害的名将边将数都数不过来,可以说安史之乱能够危害那么大,贼兵能长驱直入长安,玄宗要负有主要责任,而李林甫也脱不了干系。

安禄山其实不是怕李林甫,而是怕玄宗,安禄山看着玄宗和李林甫年事已高,想用岁月耗死他们再造反,哪知李林甫耗死了,玄宗却命硬的很,直到安禄山身上生了疮,生怕反过来被玄宗耗死了,为了梦寐以求的大唐江山,安禄山也想在临死前坐一坐这头一把交椅,结果大业未成还是被玄宗耗死了。


小南读


提起安史之乱,我们都知道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原因,也都对这位安禄山有所耳闻,知道他一生骁勇善战,但是偏偏畏惧一人,甚至怕得不得了,公然对别人说天子都不怕只怕一个人,数九寒天见了这个人,也能害怕到汗流浃背,这个人就是李林甫。

安禄山畏惧李林甫之深,除了公开表示“我安禄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当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甚至连造反,都要选在李林甫去世之后。为什么安禄山对李林甫如同老鼠见猫呢,李林甫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态度,不算是全然的害怕,应当算是害怕之中带着敬畏。一方面因为李林甫已经有的权势,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林甫本人的一些特质与才能,也让安禄山不得不忌惮这位城府极深的宰相。

据说安禄山早期还是看不太上李林甫的,大抵觉得自己谄媚皇上的手段已经不错了,一个权臣而已,自己算是宠臣,外廷的权臣,如何比得上自己这位内宫的宠臣。所以他曾经想要在李林甫面前摆摆谱。

历史记载,安禄山有一次与李林甫一起上朝,故意让当时的权臣王鉷过来,却看到后者对着李林甫无比恭敬,安禄山这才觉得自己要收敛,而李林甫也适时的敲打他,说“皇上虽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精明婆婆对拜金女媳妇儿说的,“虽然儿子糊涂看上你了,但是我还能看得清的,你想做什么我明明白白的”。

我们都知道李林甫是一个奸臣,但是也绝不能否认他的政治才能,他建立的制度体系,甚至说他是当时帝国统御全局之人,即便是唐玄宗也已经慢慢退居二线,由此可见当时李林甫的重要和他的才能。而历史记载的安禄山“性巧黠,人多誉之”,他善于伪装,这位左右逢源的人会不会直接去和李林甫起正面矛盾呢,当然不可能了,在李林甫面前,他刻意收敛自己还差不多。

因为安禄山知道,李林甫的心机是胜于自己的,他的才能也是胜于自己的,他在李林甫面前几乎是光着的,所有的小心思都能被对方看透,手段可以说是相当老辣。安禄山每次和李林甫谈话,总有一种被看透了的糟糕感觉,他心里想什么还没有等说出来,李林甫已经察觉出来并抢先说了出来,这让安禄山不得不佩服,同时也觉得特别的可怕,所以安禄山每次见李林甫都很紧张害怕,即便是冬天也能流下汗来。

李林甫对于安禄山呢,则是很温和的,从历史记载他是如何接待安禄山的就可以看出来,“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厅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温和的言语、让人如沐春风,还拿自己的衣服给安禄山披上,这种殷切的行为,表面看起来周到备至,但是对于安禄山来说无异于酷刑才对。

也因为对李林甫的畏惧,安禄山很怕自己造反的小心思被李林甫看透,所以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他不敢造反,等到他去世了,这才急匆匆地拉着史思明造反,只可惜时运不齐,造反没多久自己的眼睛就瞎了,最后死在自己的儿子手中。


历史的影子


‘’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的主人翁就是安禄山,安禄山(703~757年),唐朝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安禄山本来并不姓安,原姓康,胡人。

由于从小家里很穷,造就了安禄山顽强的性格,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成为了有一定势力的地方政权。唐朝是一个大融合的时期,为了稳固边防,唐王朝经常采取和亲的政策,著名的文成公主就是通过和亲的方式输出的。

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和隋炀帝杨广的母亲独孤伽罗是姐妹,李渊也有胡人血统,因此胡人在唐朝还是很有地位的。

唐玄宗是个才情高手,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是被后人传颂。朝政有很多都是李林甫帮他打点,李林甫确实也是个人才,虽然他独断朝纲,却也让唐玄宗信任。

于是乎李林甫把安禄山引荐给了唐玄宗,憨厚敦实的安禄山,犹如一尊弥勒佛,十分滑稽可爱,对于安禄山,唐玄宗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做干妈,干爸唐玄宗就慢慢对安禄山重视起来,并不断的给安禄山加官进爵。安禄山有了特殊的身份,进入皇宫也就容易啦,于是和杨贵妃也传出了绯闻。豪华的宫殿,后宫佳丽无数,尤其是干妈杨贵妃风情万种,那真是迷死人啦。

徜徉在花花世界,安禄山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心里有太多的不安,他想要的东西太多。心学大师王阳明曾说过:有善有恶意之动。心动了,就会在言行中流露出来。

而在朝廷上有一个能人,他就是李林甫,李林甫懂识人之术,宦海生涯的历练,造就了李林甫的火眼金睛。在安禄山还不认识李林甫之时,安禄山雄赳赳,气昂昂,自从他们之间接触久了。安禄山知道了李林甫的厉害,于是乎在李林甫面前变得乖巧了,再也不敢放肆。

李林甫也是个知趣的人,他知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他也知道安禄山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对安禄山的点点滴滴都非常关注,安禄山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李林甫的眼睛。两个人各怀鬼胎,于是又相互利用,关系走得越来越近,安禄山竟然称李林甫为‘’十郎‘’。而且每一天会念叨‘’十郎‘’。李林甫自然也是时时牵挂安禄山。

回到问答,要说安禄山害怕李林甫,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安禄山既然可以不把唐玄宗放在眼里,何必害怕李林甫呢?但我个人认为安禄山对李林甫还是很畏惧的,李林甫的那双火眼,时时盯着安禄山,让安禄山如芒在背,实在难受。李林甫的眼睛可以穿透人心,安禄山在他面前如玻璃人一样,毫无隐私可言,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害怕。

安禄山不可能是天生的反将,他也想跟着唐朝好好干,可唐玄宗一味地夸他,权力太大了,安禄山就有想法了,于是摧毁唐朝的‘’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有人说安禄山是为了干妈杨贵妃,这也不是没有道理。要是李林甫不死可能安禄山会老实点。






史道驿站x


首先我们先解下安禄山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上崛起的,他的崛起又和李林甫有什么内在联系,再说一说安禄山为什么害怕李林甫。

我们先了解一下安和李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

安禄山原本叫扎荦山没有姓,后来安禄山母亲嫁了一个姓安的人,安禄山就姓了安,改名为“禄山”,这在突厥语中是“光明”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讲安就是草根一个,但安非常努力据说精通六门语言,所以说不管出身怎样,人都要努力学习一但有机会就能把握住机会。

李林甫身份特殊,他是唐朝的宗室,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所以李是皇亲国戚。

两人一天一地但历史总是这么奇怪总能牵扯到一起这得说一说李林甫向唐玄宗的两项建议。

一,唐玄宗热衷与对外扩张导至唐朝初期制定的军事制度以不能满足当时的战争需要,即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即平时务农,农闲训练,遇战事就上阵打战。战后将帅归朝,土兵回府,士兵和将帅没有太多的情感联系战力不强。)被募兵会门(由国家按期发军饷招老百姓参军即出现职业军人符合当时战争需要)所取代。那么募兵制是谁提出来的呢就是当时宰相李林甫并,在全国设九个节度使。这就为后来安禄手握重兵提供了平台。

第二就是唐朝的第一项制度叫作“出将入相”

唐朝前期热衷于对外扩张于是规定文官可以担任武将,立下卓越战功的高级将领可以入朝担任宰相,出将入相的制度保证了文官武将之间的相互转化。但李林甫对唐玄宗建议应该多用那些寒门出身的人和胡人担任武将,寒门没有政治背景,不会内外勾结,胡人作战勇猛能打。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唐朝涌现了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名将,比如高句丽人高仙芝等名将。这个建议为安禄山升迁提供了政策保障,好像是为安禄山量身打造似的,安即是寒门也是胡人两样都占了。

因李林甫在担任宰相时期着重提拔寒门子弟和胡人,所以安禄山出现在李林甫的视线中,所以李林甫看安禄山也觉得特别顺眼,你看这小子,浓眉大眼,憨态可掬,毫无背景,大头兵出身,靠军功上位,应该特别好控制。于是,在李林甫的庇护下,安禄山官运亨通。正是李林甫担件宰相期间安禄山从平卢节度使,发展为身廉平卢,范阳和河东三个藩镇的节度使。当然李林甫也不是毫无防备。为了制服安禄山,李林甫是用心思的。安禄山原本对李林甫是不太恭敬的,后来安禄山为御史大夫,按规矩要进宫朝见皇帝。李就故意安排安禄山和同为御史大夫的王鈺一起进宫。安和王鈺之前就认识安觉得王鈺很了不起,对他很尊敬。进宫以后李林甫严肃地召唤王鈺上前行礼,王赶紧跑步上去,弯腰作揖,非常恭敬。安禄山看到王鈺这么害怕李林甫,心里也很恐惧,也赶紧跟着弯腰。后来李经常约安谈工作,每次交谈时,李总能摸准安的心思,安以为李是神仙,对李就更加敬畏。有一年冬天,安和李交谈时紧张的汗流浃背。安回别驻地后仍然害怕李。经常派亲信去打听消息。亲信回来安就会问:“李说了此什么”?如李说好话,安就会跳起来。如李对安有责备,安就会愁眉不展,自言自语“哎呀,我死定了”。安对李的害怕可能就像我们学生时代害怕班主任一样发自内心。也有人说因办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所以安禄山在天主十二年(735年)李林甫病逝后才敢发动叛乱。以上有不足之处望大家见谅。非常感谢!


81号门


安禄山是个胡人,《旧唐书》说他本来不姓胡,也没有姓氏,安禄山的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巫师,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

安禄山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安延偃,安禄山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约定同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就定为姓安,这才叫安禄山。


安禄山首先攀附上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成为张守珪的义子,后来买通朝廷官员为其说好话,获得唐玄宗的喜爱,唐玄宗后来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安禄山平卢节度使,从此安禄山可以进京面圣,隆恩愈盛。
天宝六载(747年),安禄山提拔为大夫。他经常委派刘骆谷进宫禀奏政务。安禄山和王鉷都是大夫。李林甫担任宰相,朝臣中没有谁敢违背宫廷礼仪,安禄山仗着深得唐玄宗宠爱,对李林甫也不怎么尊敬。
我们都知道李林甫口蜜腹剑,他也不动声色。就命令王鉷好好礼拜,王鉷快步上前弯腰作揖恭敬得很,安禄山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于是对李林甫尊进起来。

李林甫每次与安禄山交谈,李林甫总摸准了安禄山的心思并先说了出来,安禄山是胡人,哪能理解中原人的察言观色,以为李林甫是神仙,可以未卜先知,对李林甫更加的尊敬和害怕。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气也惶恐得汗流浃背。

李林甫用温和的语言接待他,带领他到中书厅就座,用自己的披袍盖在他的身上,安禄山欣然接受,没有顾忌,喊李林甫十郎。刘骆谷从宫廷回来向他汇报情况,他先问:“十郎说了些什么?”有好话就喜得蹦跳,如果只是说“大夫必须好好地查核一下”,他就反手撑着床说:“哎呀,我死定了!

可以说李林甫是抓住了安禄山的三寸,这才让安禄山如此害怕李林甫。

历史百家争鸣


“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能够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安禄山的伪装,戳穿他的谎言,揭露他的野心。因此安禄山只怕李林甫。

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丞相,靠着巴结权贵,一路升迁,平步青云。可以说为了能够升官儿,李林甫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收买后宫的妃子观察唐玄宗的态度,让自己在朝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符合唐玄宗的意思。


李林甫最擅长的就是玩弄权术,他欺上瞒下,十分迎合唐玄宗的心意。但对于自己的政敌,他表面上甜言蜜语,背后却各种网罗罪名,制造阴谋陷害他们,因此被人称为“口有蜜,腹有剑。”

安禄山的克星。

唐玄宗天宝九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开创了唐朝将帅封王的先例。此时朝中大臣都纷纷前来巴结已经位极人臣的安禄山,唯独宰相李林甫能够压制安禄山。李林甫批判安禄山的每一句话都令他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每当有人从朝廷回来,安禄山都要向他打听李林甫说了什么。如果李林甫说了他的好话,安禄山就欢呼雀跃、得意忘形。如果回来的人转述:“宰相让你检点一些。”安禄山就会瞬间头昏眼花,瘫倒在床上说“我死定了”。

李林甫打压安禄山的原因。

中国有一句很讽刺的话:“我讨厌和我一样的人。”李林甫为相十九年,巴结权贵,任用奸佞,排斥忠良;安禄山不断的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获得升迁。这两个人自然是水火不能相容的。


李林甫打压安禄山只是出于一己私欲,不想看到另一个小人因为受到皇帝的信任而平步青云,进而危及自己的地位。而且安禄山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走得很近,两个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由于杨贵妃的得宠,李林甫也想拉近和杨国忠的关系,对于安禄山,他自然将其认为是自己的政敌,李林甫趁着自己占优势的时候打压安禄山也不足为其了。

李林甫死后,不学无术的杨国忠接替了宰相的位置。此时有人说安禄山必反,但唐玄宗根本不相信。最终安禄山范阳起兵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城,安史之乱的烽火彻底烧碎了大唐繁荣盛世的美梦。


赵公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不要说安禄山,就是杨国忠看到李林甫都汗流浃背。“笑里藏刀”“两面三刀”可不是白叫的。老百姓有句话叫“神鬼怕恶人”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1)李林甫依靠唐朝成熟的管理制度,已经完全不需要治国能力,只需要“替皇帝作恶”的水平

唐朝从立国到李林甫时期,因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其政治管理制度在当时的全球都属于较为先进的阶段。

因此,唐玄宗疲倦了、成为昏君。先有武惠妃,后有儿媳妇杨贵妃。那么,既然是昏君就需要有人“镇”着百官做事儿,只要按照规章制度做事儿基本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这就是李林甫得宠15年的根本所在。

李林甫作为权相的最后岁月,受到杨国忠侵蚀,有些不如意。但总体上,李隆基把天下大权交给李林甫由其行政处理。像安禄山这样的人,虽然受李隆基宠信,但也不过是“玩物”,李林甫要杀他、降他很容易。

(2)安禄山是幸臣,但并非信臣,李林甫、高力士、陈玄礼这些才是他的绝对亲信。因此,安禄山在叛乱之前对李林甫等人都非常尊敬

李林甫为了更好地控制朝廷,李林甫之所以受到李隆基重用主要防止两类人:

其一:世家豪门。唐朝“五姓七家”为代表的门阀家族,这些人不管你有没有能耐,都可以在政府中当差。你属于世家豪门,就会有好的升迁路径。因此,李隆基也一直对这类人进行抑制。李林甫则属于皇族,皇族大家长是皇帝,因此,李林甫没有这个危险。

在7月30日回答的:“口有蜜,腹有剑”,唐玄宗为何任用奸诈的李林甫为丞相,这一问题时,我们就说过,就是唐玄宗之前最后一位有作为的丞相张九龄,也是广东韶关的世家豪族。

其二:李隆基性格张扬,这点很类似唐太宗。再加上他已经成为昏君,那么,儒士的道理很耽误他的享乐,因此,对于儒士相对比较反感。当然,这也与其宗教信仰有关。所以,李林甫这个并非“儒家”待见的人很受宠幸。

更重要的是,李林甫透析人性、对于人际关系地把握非常好。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得到李隆基的信任,也“镇得住”安禄山等边关武将。


坐古谈今


  李林甫,是唐代玄宗皇帝时期的宰相。是唐朝由胜转衰的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之一。李林甫这人,有几个很显著的特征。

  立仗马

  一、文化程度不高。根据记载,李林甫从小精通音律,也就是很会填词作赋。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文化水平不低。李林甫的文化水平确实比普通百姓好一点,但和他之前的几任宰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有一次,他看到“杕杜”两个,其中他不认识杕字,就问吏部侍郎韦陟说:“‘杖杜”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韦陟不好意思指明,只能低头不语,因此后人就以“杖杜宰相”嘲笑他。还有一次,李林甫的表兄弟姜度生了个儿子。李林甫去表示庆贺,在贺词上写道“闻有弄獐之喜”。“弄獐”原因为“弄璋”。意思是将来这个孩子持玉做官。结果李林甫写了“弄獐”的错别字,别人知道后,后人又称他为“弄獐宰相”。

  二、比赛言路。一次,李林甫对谏官们说:你们没看到那些立仗马吗?他们不乱叫,就能吃到上好的饲料,如果他敢乱叫,就会被赶出去。之后他们要是再也不乱叫了,也不可能再被重新任用了。所以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有人在皇帝面前进言了。

  三、忌妒贤能、李林甫对于那些才能和名望比自己高的人,都会用尽一切手段将他们铲除。比如李林甫被拜相时,张九龄不同意。所以李林甫一直对他记恨在心。一次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没成功,被流放了。因为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李林甫就对皇帝趁机进馋。结果张九龄因此被罢免了。

  安禄山怕李林甫

  唐玄宗是个自小就聪明过人的人,他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政变,诛杀了韦皇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这些对他政治掣肘的大人物,把武则天时期遗留下来的党羽和企图模仿武则天的人杀得那叫一个干净。

  然而,就是他这么聪明的一个人,这么会栽在安禄山的手里?首先,唐玄宗到了晚年,穷奢极欲,当年的锐气早就没了。他信任杨贵妃,而杨贵妃信任安禄山,所以他也信任安禄山,他把安禄山当成了可以永葆大唐江山的功臣。是繁花似锦的大唐江山迷惑了他的眼睛。但是安禄山这个人,早就被人看透。之前张九龄就断言过他必反,李林甫也能一眼看穿他在想什么,甚至连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都说过安禄山这个人有反意。但唐玄宗却都没有相信。

  要说安禄山,最怕的那个人还是李林甫。据说安禄山每次进京的时候,总说斜着眼不停地在观察左右,甚至要把周围都看过好几遍,才肯进殿去。由此可见,安禄山其实打从心底里就一直在觊觎着大唐的锦绣河山。

  安禄山仗着唐玄宗对自己的无比恩宠,自以为无人能出其右。当初见李林甫的时候,他很没把李林甫的那个老头放在眼里。李林甫不动声色。当时大夫王鉷在朝堂上和杨国忠齐名,身兼二十多职,混得风生水起。李林甫就把王鉷叫过来问话,王鉷对李林甫态度甚是恭敬。这让安禄山很是意外和惊恐,从此以后,他见到李林甫就再也不敢放肆了。

  而在此之后,李林甫和安禄山的每次对话,仿佛李林甫都可以摸透他的心思,这更让安禄山惊惧不已。安禄山把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唯独对李林甫是毕恭毕敬。据说在和李林甫对话的时候,哪怕是数九寒冬,安禄山也会大汗淋漓。安禄山甚至直言:他这一生谁都不怕,就怕李林甫。而李林甫自己也知道,安禄山对他的忌惮,所以两个人就这样互相掣肘牵制。

  安禄山谋反之心早就有了,这一点张九龄早就看穿了。当然李林甫也知道。不过出于安禄山对李林甫的畏惧,他不敢轻举妄动。估计那个时候,安禄山就想等,把唐玄宗和李林甫两个人都等死。谁知道等了十几年,李林甫倒是死了,谁知唐玄宗七十多岁了居然还没死。据统计,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十岁。唐玄宗实在是长寿。安禄山再也等不住了,他身体肥胖,长疮。说不定唐玄宗没死,倒把自己等死了。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借口清君侧,铲除忤逆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揭开了大唐王朝“安史之乱”的序幕。


文史园地


李林甫口蜜腹剑,安禄山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可以说二人将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送入了衰落的深渊。

安禄山深得玄宗皇帝信任,可以说他出了唐玄宗他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就是太子李亨也不列外,哪怕是同样深受唐玄宗宠信的杨国忠他也不放在眼里。但他对李林甫却十分畏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想让坏害怕你的方式就是比坏人更坏,这句话用在李林甫与安禄山之间就非常合适。安禄山为获得唐玄宗的信任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但这方面的功夫他远不及李林甫。唐玄宗对李林甫的信任远超安禄山,如果李林甫要收拾安禄山,安禄山很难全身而退。

二是李林甫确实有两把刷子。李林甫能够走上相位,除了阿谀奉承外政务能力应该比较强,而且党羽遍布朝野,安禄山的反叛之心早已有之,很可能已经被李林甫逮到了什么把柄。李林甫虽然坏,也谈不上对唐玄宗的忠心,但安禄山要反叛他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如果安禄山造反成功,李林甫的位置也难以保证。李林甫的政治影响力远超杨国忠,假设安禄山在李林甫还未死的时候发动叛乱,李林甫绝对有能力调集军队灭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