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叛乱的动机是什么?

用户61404424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结束了时人引以为傲的“开元盛世”。而叛乱早已隐藏在盛世之下了。盛世危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激烈的权力斗争。自开元初,唐朝内部就经历了张说姚崇之争、张说与张嘉贞之争、李元纮杜暹之争、李林甫张九龄之争,其中最为激烈的则是天宝八载(749年)以后李林甫与杨国忠的权力斗争。

李林甫与杨国忠的斗争并不局限于朝堂之上,还延伸到了地方节度使,李林甫积极拉拢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而杨国忠也暗中结交最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于是形成了以李林甫、安禄山与杨国忠、哥舒翰为代表的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军队的两大抗衡势力。

天宝十一载(752年)年底,李林甫去世,杨国忠独掌大权,开始清洗李林甫一党势力。在中央,依附于李林甫的五十多位官员被流贬;为了铲除李林甫在军队的势力,尤其是安禄山,杨国忠多次上言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最终逼得安禄山真的起兵作乱了。


老照片


无论是谁只要叛乱,他的目的就只要一个,那就是当皇帝。

安禄山的动机,无非也是想弄个皇帝来当当,毕竟天底下,没有比这个职位再好的工作了。

当然了安禄山当时也具备造反的条件,因为他手握重兵,聚齐了天下最优良的铁骑,并且他是唐玄宗最信赖的重臣。那时候安禄山为了拉近和唐玄宗的关系。他还特意认了,比自己小几岁的杨贵妃为干妈。

这就叫朝廷有人,好说话。也是为什么唐朝会传出很多,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绯闻的缘由。

唐玄宗更是对安禄山是有求必应。安禄山说自己要武装军队,买马匹买装备,唐玄宗大笔一挥,钱就到了安禄山这边来了。

可以说安禄山的铁骑,之所以这么牛,全部都是拜唐玄宗所赐。

真正的让安禄山有了造反的资本,其实是在唐玄宗给了安禄山,人事任命权之后。唐朝的时候,一般军队里的升迁都是皇帝直接来管理的。

但是,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军队不这样。他觉得安禄山绝对的忠于他,所以,他就把安禄山这支军队的人事任命权,给了安禄山。

这样安禄山就能提拔自己的心腹了,还能排除异己,把那些不服从自己的人,全部赶出了自己的军队。

这样安禄山的军队,就全部成了服从他命令的人。

这时候安禄山想造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唐玄宗根本就不知道。

大家是不是有一个疑问,唐玄宗对安禄山如此的好,安禄山为何还要造反呢?

其实这件事和宰相杨国忠有关。

杨国忠本来是唐玄宗十分依赖的臣子,可是,当他发现唐玄宗对安禄山好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

他觉得若是再不制止,唐玄宗和安禄山的关系,很可能安禄山会超越自己,成为唐玄宗最为亲信的大臣的。

于是,杨国忠就天天在唐玄宗身边,说安禄山的坏话。最严重的时候,他说安禄山要造反,但是,让他拿证据,他又拿不出来。

唐玄宗只能把安禄山从驻地叫到朝廷来见一面、若是安禄山敢来,这就说明他没有打算反,若是他真的造反的话,他根本就不敢来。

就这样安禄山每次去朝廷,也都是很怕。他太怕皇帝抓住他,给他判个死刑了,就此了此一生了。

一次两次,安禄山受不了了,与其受这个鸟气,还不如直接反了。

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发生了。

后来大半个国家都落入到了安禄山的手里,唐玄宗只好离开长安城,先去四川避避难。

唐玄宗和杨国忠逃跑的时候,为什么大臣们要在马嵬坡处死杨国忠,就是他把安禄山逼反了这个原因。

要不是杨国忠,根本就不会有安史之乱。所以,安禄山很大一部分上,是被杨国忠给逼反的。

当然了若是反抗对了,能当上皇帝,对安禄山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汉史趣闻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有很多,其中种族问题一直很少人知。

安禄山叛乱的关键在于河朔地区的胡化和将领的种族问题。

唐朝中后期,随着吐蕃的强大,打破了唐朝对周边诸族的优势地位,外加其他民族势力也在逐步崛起,比如突厥,契丹,奚等。为此,唐朝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唐朝将攻势转为守势,唐玄宗在周边设立十个节度防御体制。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杂胡,安禄山的军事集团将领大多是出身昭武九姓的粟特人,他们最初居住在西域,突厥灭亡后,随其投降者众多,其中大部分被安置在灵州至幽州一线,昭武九姓不断被突厥影响而突厥化,与突厥的关系也愈发亲近。安禄山所居住地区有不少的胡系民族,他能迅速崛起和胡系民族的支持有着直接关联。

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为唐朝抵御周边民族,结果他们借此机会积蓄力量,暗中招募大量胡系民族加入自己武装,几乎要颠覆整个唐朝。

此外,唐玄宗处理民族问题不当,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唐玄宗启用安禄山为节度使,是吸取唐太宗任命部落酋长为都护导致东突厥复兴的教训。任命安禄山为节度使,唐玄宗考虑其不能领导叛乱。相反,老将哥舒翰先祖为突厥酋长,但到他这一辈,失去酋长资格。尽管如此,唐玄宗还是没想到,安禄山依旧能利用民族问题挑起战争。


五味社




安禄山


叛乱的动机最大原因是为了得到大唐第一美女杨贵妃。我们知道,安禄山是胡人将领,当时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深受唐玄宗宠信,杨贵妃认他做干儿子,用一个大大澡盆给安禄山过洗儿礼,又让宫女抬着安禄山在宫中游玩,杨贵妃非常开心。两人母子关系,关系自然十分亲昵。



安禄山虽说大大咧咧,但极端狡猾。他进了皇宫,先给杨贵妃叩头,唐玄宗为他为何这样做,他说“胡人只认母亲不认父亲”。安禄山有300多斤,健壮肥硕,唐玄宗问他“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是赤胆忠心。惹得唐玄宗对他特别赏识,对安禄山和杨贵妃的亲昵举止也哈哈一笑。

安禄山虽说肥硕,但胡旋舞跳的那叫一个精美绝伦,连杨贵妃这样的音律舞蹈行家都
眼界大开叹为观止。杨贵妃的霓裳羽衣也是天下一绝,正是共同舞蹈爱好让安禄山和杨贵妃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由于唐玄宗放纵,安禄山经常出入宫廷,给杨贵妃送荔枝送各种珍奇珠宝。一来二去,就有瓜田李下嫌疑。当时唐玄宗正和杨贵妃的两个美丽妖娆姐姐偷摸弄鬼云雨高唐,安禄山杨贵妃就大胆好事成双了,甚至有史料说安禄山把杨贵妃乳房都抓伤了。

安禄山一直都有叛乱心事,他羡慕唐玄宗宫廷华丽耀眼,更觊觎杨贵妃的美丽无双。宰相李林甫是个狠角色,他收拾安禄山很有一套手段,安禄山一直不敢轻举妄动。李林甫死了,杨国忠继任宰相。不知道杨国忠这厮犯了哪根筋,天天嚷着安禄山要造反,非要唐玄宗收拾安禄山。安禄山一看时机成熟,就就撕下了忠于大唐王室的假面目,驱动十五万虎狼雄师,伏击哥舒翰撞开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

唐玄宗逃到马嵬驿,禁军暴动先杀死了杨国忠,后逼着唐玄宗逼死杨贵妃。安禄山一听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死了,痛哭失声。安禄山从此开始消沉,后来眼睛也瞎了,被儿子安庆绪糊里糊涂送上了西天。安禄山杨贵妃一场惊天艳遇葬送了大唐王朝,我不知道,杨贵妃对安禄山这样一个深爱自己又亲手把自己送上不归路的男人到底是爱是恨。安禄山为满足自己私欲,给无数生灵带来沉重灾难,他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永远!




蝉鸣梧桐


安禄山叛乱,与杨国忠有直接的关系。

杨国忠是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的堂兄,心胸狭窄,凡有官员不听命于他的,无不遭到贬逐的命运。杨国忠把持朝政的几年,打击异己的同时,大肆收受巨额贿赂,仅绸缎便达到惊人的三千万匹。在李林甫、杨国忠时代,大唐帝国的中枢已经紊乱不堪,盛世渐渐揭开了虚幻的面纱。

唐玄宗沉溺于酒色之中,给杨国忠予一手遮天的机会。

安禄山并不把权力薰天的杨国忠放在眼中,杨国忠与李林甫的阴险不同,心浮气躁,缺少威严。杨国忠决心要扳倒安禄山。手握重兵成为杨国忠攻击安禄山的把柄,他不断地在唐玄宗面前打小报告,称安禄山必反。但是唐玄宗压根就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在他眼中,安禄山只是一个胸无城府、憨厚老实的胡人,对杨国忠的小报告,皇帝置之不理。

杨国忠深信安禄山必反,他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心怀异志,如果陛下征召他入京,他一定不敢来。”唐玄宗虽然信任安禄山,但谋反这事是任何一位皇帝都忌讳的,便采纳杨国忠的意见,征安禄山入京。


出乎杨国忠意料的是,安禄山居然快马加鞭赶到长安,并且反咬一口,在唐玄宗面前哭诉道:“臣本是胡人,蒙陛下宠爱而擢升到今天这个位置,却被杨国忠嫉恨,看来臣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安禄山固然不是省油的灯,但杨国忠的步步紧逼,也是他最终选择叛乱的重要诱因。

天宝十三载,安禄山从长安城返回范阳。他担心杨国忠下毒手,一路狂奔,昼夜兼程,以每日数百里的速度返回驻地。他以牧马总监的身份,将一批优良的战马转运到秘密的地点,充实骑兵的力量,同时大举提拔部将,收买人心。随时可能遭到杨国忠致命打击的安禄山,显然已经做好了必要时候叛乱的准备。

天宝十四载,即755年,安禄山对高级将领再次作了重大调整,以三十二位蛮族将领代替汉族将领。杨国忠、韦见素再度向唐玄宗发出警告:安禄山可能要造反!但是唐玄宗仍然无动于衷,他甚至给安禄山打保票:“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藉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

杨国忠要致安禄山于死地,他日夜搜集安禄山企图谋反的罪状,甚至包围了他在长安城内的府第,逮捕其门客李超并秘密处死。安禄山如履薄冰,甚至担心杨国忠会派出刺客前来刺杀,每当有朝廷使者前来范阳,他都称病不出迎,只在严密的戒备下才会见长安来使。杨国忠欲置安禄山于死地,安禄山不反也得反了。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集中十五万大军,在范阳起兵,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变,“安史之乱”爆发,这标志着盛唐时代的谢幕。


君山话史


“安史之乱”爆发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75年。《资治通鉴说》安禄山“阴蓄异志,殆将十年”,说明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扰乱。都说安禄山是为了杨贵妃,我觉得这只能是文学作品里司空见惯的套路。固然,一笑倾国倾城更具有传奇色彩,但历史仅靠几个人来推动,显然是靠不住的。



安禄山虽然是胡人出身,但他作为一个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军事力量足可以跟朝廷抗衡,拥有如此强大的势力,想要让他不反也难,况且长安城中还有一个他朝思暮想的干娘美人。



安禄山在长期准备战争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减少或停止对奚、契丹各族的敌对行动,而且变本加厉,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还在对各族大肆用兵,甚至曾俘掳了奚王李日越。当时,杨国忠等人一再揭发安禄山的“反状”,麻木不仁的唐玄宗却说:“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借其镇遏”。沉醉在“霓裳羽衣曲”中的李隆基一直把安禄山当做自己人,放松着警惕,他认为安禄山“必无异志”,有什么原因呢,就是安禄山还在帮李家江山镇守边关,所谓的“镇遏”,奚、契丹等还靠他在打压。

起兵之初,安禄山揭出的口号是“讨杨国忠”,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幌子,也就是封建史臣所说的,“词虽欲诛国忠,志则谋危社稷”。

关于安禄山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新唐书·安禄山传》这样记载:

  “时太平久,人忘战。帝(玄宗)春秋高,嬖豔钳固。李林甫、杨国忠更持权,纲纪大乱。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

《资治通鉴》也载:

  “禄山既兼领四镇,赏刑已出,日益骄恣。自以曩时不拜太子,见上春秋高,颇内惧,又见武备堕弛,有轻中国之心”。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唐的腐化、黑暗从内部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从而荫动了野心家安禄山的谋反念头。他在占领洛阳后,就迫不及待地立刻自称大燕皇帝。


大先生的故纸堆


这个问题太好了,很多人可能都想问,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第一点,就是安禄山太喜欢长安了,他觉得长安就像天堂一样,这里的生活真的是纸醉金迷,有雍容华贵的贵妇人,也有美酒有金银财宝等等!唐玄宗在长安也给他造了一个宫殿!但是他在长安毕竟是外臣,毕竟是受到监视,是受到制约的,哪像皇帝一样,谁人敢管谁人敢问!还可以享受最美丽最漂亮,最华贵的女人!像杨贵妃一样的华贵的贵妇人!

第二点,就是他看到了,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已经越来越没有了战斗力,而且越来越享受,早就不知道怎么打仗了,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太平生活越来越爱自己的生命,越来越不愿意打仗,越来越愿意享受太平生活了,这样的情况下,整个长安地区的军事力量是不足的,已经不能像唐朝初年一样是全国最牛的军队,最强军事实力的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边境的藩镇的军事实力强大了!

第三点,就是他看到了唐玄宗的奢侈生活,已经不理朝政了,已经很容易就被自己忽悠了!已经总是安于享乐了!那么这个时候朝廷的行政能力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还有杨国忠这样的傻子一样的,只知道享乐,享受生活的一个丞相了!那么他是很不在乎这个杨国忠的,他也非常的看不起杨国忠的,皇帝天天享乐,杨国忠同样天天享乐!这样的朝廷怕什么!

第四点,就是杨国忠逼得,本来安禄山不愿意那么早谋反,虽然一直在准备,杨国忠的逼迫使得安禄山提前发动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本来要在唐玄宗死了之后在造反的,但是杨国忠不给他这个机会,因为安禄山看不起杨国忠,而杨国忠也觉得安禄山居然比自己的权势还重,就看不惯,一再的对唐玄宗说安禄山要谋反,而且再三的让安禄山进京面见皇帝!

安禄山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就决定提前造反,在唐玄宗死之前就造反!不能等了!


鹏程日志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在它统治的290年里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但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却因为一场叛乱而走向了衰亡。“安史之乱”一场爆发于盛唐的叛乱,这场叛乱让一代明主唐玄宗成为了一个落寞的老人,也让四方臣服的唐朝变成了一个藩镇割据的烂摊子。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安禄山的“皇帝梦”。很多人不知道安禄山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偷羊娃,因为偷羊被抓后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气概,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入帐下,提拔为偏将。在这之后,安禄山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而一路高升,并被张守珪收为义子。

在张守珪的栽培之下,38岁的安禄山于开元二十八年任平卢兵马使。第二年河北采访处置使张利贞到营州考察,安禄山当即对张利贞及其随员厚赠了大量的金帛。次年,40岁的安禄山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我们都知道唐朝的节度使有点像以往朝代的诸侯王,掌握了一方水土的土地、人口、税收,是个实实在在的土皇帝。

安禄山在成为了平卢节度使之后,第一次品尝到了做“皇帝”的滋味。这样的权力让安禄山着迷,为了更上一层楼,安禄山在天宝五年吏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监察河北的时候,又如法炮制“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结果席建侯在向朝廷的报告中力称安禄山“公直、无私、严正、奉法”。如此一来,安禄山慢慢的得到了唐玄宗的宠信,也赢得了入朝觐见的机会。

初入皇宫的安禄山,看到了富丽堂皇的皇城宫殿,也看到了唐玄宗坐拥绝色美人杨贵妃,自然是心生羡慕。在这一次入宫之后,安禄山便在内心的深处种下了造反称帝的念头。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怀揣着“皇帝梦”的安禄山,为了让自己的梦想实现,便开始了周详的准备。一方面一如既往的贿赂朝廷上下官员,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费尽心思的巴结唐玄宗、杨贵妃,本来体重三百三十斤的安禄山连走路都困难,但是为了巴结唐玄宗跳起了胡旋舞,动作快得跟旋风一样。为了巴结杨贵妃,安禄山也顾不得年龄的差距,向唐玄宗请求当杨贵妃的养子。长此以往,安禄山便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最后居然成为了平卢、范阳、河东三地的节度使,手握十几万大军,几乎占据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

“山高皇帝远”的安禄山处理好了朝中的隐患之后,便在自己的管辖地,积极的囤积力量。他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安禄山便开始等待机会。

上天给他的第一个机会,便是丞相李林甫的去世。号称“天不怕,地不怕”的安禄山唯独害怕李林甫。早些年,安禄山入京觐见的时候,仰仗着唐玄宗的器重目空一切,瞧不起文武百官。一次李林甫为了打击安禄山的锐气,故意同时接见王鉷与安禄山。作为唐玄宗极度宠信的一员大臣的王鉷,在李林甫面前表现得百依百顺、诚惶诚恐的样子让安禄山不知觉的对李林甫恭敬起来。

等到了王鉷退下后,李林甫才转过身跟安禄山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李林甫将安禄山此时的心理、意图和为人都说了出来。被人像剥衣服般地曝光后的安禄山当即惊恐万分,要知道当时正处寒冬,而安禄山却汗流浃背。这件事之后安禄山对李林甫是又惊又怕,每当自己的使者去长安回来后,安禄山问的第一件事是李林甫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如果是夸奖自己,那么安禄山则是高兴万分,如果是责备自己,安禄山则是惊恐万分,并小心做事。

天宝十二年,李林甫病逝。自此满朝上下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安禄山,新上任的丞相杨国忠为了与安禄山争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表明安禄山可能会造反。最初安禄山考虑到唐玄宗对自己确实不错,并不准备在唐玄宗任内造反。但是在杨国忠一次又一次的挑唆之下,安禄山终于忍受不了,打着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的旗号发动了叛乱。

长期的和平让唐军在这场叛乱当中节节败退,好在在太子李亨跟名将郭子仪的带领之下,这场叛乱终于平定下来。安禄山也在兵败之前,被自己的儿子暗杀而亡,苦苦追寻的名与利在安禄山身死之后都化为了土,而那个“皇帝梦”自然也是烟消云散。


古今事


本来唐朝有个节度使出将入相的潜规则,节度使当久了就要入朝,就不会有节度使坐大。结果李林甫为了自己的权位,给唐玄宗讲道理:

边地节度使都是大老粗,怎么能做朝官!

唐玄宗一听觉得有道理啊,于是出现了安禄山这样长期在任的节度使,甚至还是三镇节度使。

这不算强的,之前还有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呢,当然王忠嗣不造反。

地雷是李林甫埋的,但李林甫在位的时候,这个雷炸不开,因为李林甫有能力,安禄山怕李林甫,怕他对自己不满意,不过还没怕到李林甫失势了也不敢落井下石的地步。

等李林甫换成了杨国忠,就镇不住李林甫埋下的雷了。李林甫给安禄山提供了犯罪的资本。这时候安禄山还感玄宗之恩,想即使造反也要等玄宗死了先。之前玄宗跟安禄山说肃宗是太子,是自己以后的传位对象,安禄山说自己只认皇帝,不知道太子。

没想到,有人等不及了,希望安禄山赶紧反。

而且这个人不是希望到时候跟着安禄山图富贵的弟兄,而是安禄山的政敌!

《资治通鉴》: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禄山由是决意遽反,独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自馀将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来,屡飨士卒,秣马厉兵而已。

杨国忠的目的是:预言安禄山会反,再刺激安禄山反,证实自己有先见之明!

其他也有人认为安禄山必反:

《资治通鉴》:

天宝十三年甲午,公元七五四年  春,正月,己亥,安禄山入朝。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庚子,见上于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初,户部尚书安思顺知禄山反谋,因入朝奏之。及禄山反,上以思顺先奏,不之罪也。

有记载安禄山是拖油瓶,其继父是安思顺的叔叔,理论上安思顺当得起安禄山一声堂兄。

这样安禄山也就不客气了。如果真的要等玄宗驾崩,那还得7年呢,指不定杨国忠怎么诬陷他挤兑他,不反也得反。

纸包不住火。755年,《资治通鉴》:

二月,辛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身。韦见素谓杨国忠曰:"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日见素当极言;上未允,公其继之。"国忠许诺。壬子,国忠、见素入见,上迎谓曰:"卿等有疑禄山之意邪?"见素因极言禄山反已有迹,所请不可许,上不悦,国忠逡巡不敢言,上竟从禄山之请。他日,国忠、见素言于上曰:"臣有策可坐消禄山之谋。今若除禄山平章事,召诣阙,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则势自分矣。"上从之。已草制,上留不发,更遣中使辅璆琳以珍果赐禄山,潜察其变。璆琳受禄山厚赂,还,盛言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上谓国忠等曰:"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藉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事遂寝。循,华原人也,时为节度副使。

安禄山归至范阳,朝廷每遣使者至,皆称疾不出迎,盛陈武备,然后见之。裴士淹至范阳,二十馀日乃得见,无复人臣礼。杨国忠日夜求禄山反状,使京兆尹围其第,捕禄山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狱,潜杀之。禄山子庆宗尚宗女荣义郡主,供奉在京师,密报禄山,禄山愈惧。六月,上以其子成婚,于诏召禄山观礼,禄山辞疾不至。秋,七月,禄山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执控夫二人,遣蕃将二十二人部送。河南尹达奚珣疑有变,奏请"谕禄山以进车马宜俟至冬,官自给夫,无烦本军。"于是上稍寤,始有疑禄山之意。会辅璆琳受赂事亦泄,上托以他事扑杀之。上遣中使冯神威赍手诏谕禄山,如珣策;且曰: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神威至范阳宣旨,禄山踞床微起,亦不拜,曰:"圣人安隐。"又曰:"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即令左右引神威置馆舍,不复见;数日,遣还,亦无表。神威还,见上,泣曰:"臣几不得见大家!"

这时候就不是安禄山反不反的问题,而是啥时反的问题了。

而且杨国忠也很配合,为了促成“安禄山反了,我有先见之明”这个结果,坚决不把握任何把安禄山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机会,蒙曼百家讲坛讲过这一点。

造反这件事安禄山也有一定的期望值,因为起兵后他曾经面临前有潼关、后路被断的死局,气得安禄山迁怒手下“你们让我反的,现在这情况我后悔了!”理论上归他管的三镇只有范阳是死心塌地跟他反的,而且他留守范阳的贾循也被义士颜杲卿策反了,只因行事不密被他铲除,不然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一个镇也没了。

但是,唐玄宗出昏招怒送潼关……当然,这就不是题主的问题范围了。


顺便,那个造反是为了杨贵妃的回答真心是吓呆我了。


代牧益州阎文平


有史可查……

天宝十四年(745年)十一月,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地区)发动了叛乱,十五万叛军络绎南下,不绝于道,直指都城长安。一时间北方大地烟尘滚滚,战火熊熊,百姓逃亡,一片混乱。开元以来太平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叛乱的魁首就是安禄山,创建了短命的大燕国,自称雄武皇帝。在位仅一年。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县)人,本姓康,叫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的巫师。安禄山早年丧父,随母亲在厥中长大,后因母亲改嫁给突厥人安延偃,他才改姓安,叫安禄山。安禄山懂得五种胡语,起初做互市牙郎,后来才慢慢当上了带兵的大将。

天宝元年(742年)安禄山出任平卢节度使,天宝十年(751年)又兼任范阳、河东二节度使,自此他重兵在手,大权在握,威振河北,成为朔方守边的悍将。

安禄山性情狡诈奸猾,残暴凶狠又足智多谋,善于揣度别人心思、献媚取宠,所以很为唐玄宗喜爱。

安禄山表面上是一副憨厚忠直、呆头愚笨的样子,体态又非常肥胖,掩盖了其狡黠的本性。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说:“这里面是什么东西,以致大到这个样子?”

安禄山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忠于皇上的心。”

玄宗听后非常高兴,以后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宠爱。

开元以来,天下平静无事,百姓安居乐业,都城长安非常繁华,唐玄宗和帝后们的生活也更加奢靡。安禄山向往繁华的京城,垂涎唐玄宗和帝后们的那种人间天堂的富贵生活,渐渐滋生了政治野心和极权的欲望。

可巧当时朝中宰相杨国忠和安禄山有矛盾。杨国忠本名杨钊,杨国忠并没有什么本事,只是靠妹妹杨贵妃得宠,才得的高官厚禄,他只是能喝酒,品行有些不端,所以很多人都看不起他。

随着杨贵妃的日益得宠,杨国忠也越来越受到重用。天宝十一年(752年)杨国忠成为风云一时人物。杨国忠看到安禄山恩宠殊深,掌握兵权,日益跋扈,恐怕将来在朝中地位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陷害他,多次在唐玄宗面前告安禄山的状,说安禄山将来会谋公,但唐玄宗始终不信。对杨国忠的这些行为,安禄山逐渐有了察觉,于是他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安禄山叛乱朝廷,挥兵南下,就是打着诛杀杨国忠的旗号。

由于朝廷军备废弛,兵不善战,安禄山叛军所过之处,政府军顷刻瓦解。十二月初,安禄山在灵昌郡(今河南省滑县东)渡过黄河,相继攻陷陈留郡(今开封市)荥阳郡,后又占领东都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并派兵进攻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