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专权,为何无法威胁皇权?因为其只是均衡文官势力的工具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灭亡宦官们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的影响。秦朝时宦官赵高更改始皇遗嘱,使得扶苏自刎,残暴的秦二世登基,更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汉朝末年十常侍作乱,使得朝堂混乱。三国时期蜀国,宦官黄皓迷惑刘禅,挑拨君臣关系,使得忠义无双的姜维受到压迫。

然而若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宦官,当明朝为最,宦官郑和七下西洋,宣传大明的国威;宦官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等,在历史上都大有名声。而他们的巅峰时期权力巨大,比如魏忠贤居然有了“九千岁”的名声。但即便明朝时期的宦官专权如此严重,但是他们却始终无法威胁皇权,这是为何呢?

明代宦官专权,为何无法威胁皇权?因为其只是均衡文官势力的工具

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官势力壮大,宦官是皇帝培植起来,特意均衡文官势力的,只不过是皇权的依附品。

1、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对于权利有着强大的占有欲,为了巩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利收归皇权。并且为了防止宦官专政,对于宦官们严格把守,所以在朱元璋以及朱棣时期宦官们还是没有地位没有丝毫权力的奴仆。

然而朱元璋的过分集中皇权使得皇帝的工作量大,并且加上国内和平稳定,文官们的势力渐渐的兴起,文官成为了有明一代朝堂上一股强大的势力,甚至敢于顶撞皇帝,这就使得朱棣之后的继位者朱瞻基感到不安。

帝王心术讲得就是保持平衡,而文官势力的兴起使得朝堂之上没有对手,这不符合帝王的希望。于是朱瞻基想到了宦官,宦官是皇宫中的独特存在,并需要依附于皇权的存在,他需要培养一股自己的势力,听从自己的安排,在朝堂之上吸引文官们的注意力,用来平衡文官势力。于是在朱瞻基的有意推进之下,开始让人教导宦官们读书识字,并且还开始让一些宦官代替自己批改公文,宦官势力逐渐兴起。

明代宦官专权,为何无法威胁皇权?因为其只是均衡文官势力的工具

2、朱瞻基死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这位出了名的昏君在土木堡之变中将大明精锐给全部葬送了,由于武将势衰,明朝文官势力大幅提升,甚至已经到了威胁皇权地步,比如说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张居正,权倾朝野,连皇帝也制约不了,只能在张居正死后进行清算。

于是明朝为了制衡,明朝皇帝开始大力的启用了宦官,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天启皇帝手下的魏忠贤。然而哪怕是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也被崇祯皇帝说杀就杀。这是因为这些宦官是皇帝的依附品,虽然被皇帝用来对抗文官,但是这一切都基于皇帝对他们的支持,他们本身并没有官职,更多的是依靠皇帝的宠爱,一旦皇帝舍弃这些宦官,他们就如同无根之水,没有靠山。

再比如朱厚照时期的宦官刘瑾,由于从小陪伴朱厚照,所以朱厚照即位之后对他十分依赖,于是刘瑾依靠着这份宠爱,大肆贪污,污蔑朝臣,使得大量官员辞官充军,虽然不在朝堂之上,却权倾朝野,甚至被称为“立皇帝”,然而到了后来刘瑾也还是被朱厚照说杀就杀了。

因此,这些宦官之所以能够权倾朝野,依靠的是皇帝的宠爱,皇帝说没犯错,就算犯错了也是无罪,皇帝说有错,就算无罪也是有罪,明朝时期的宦官只是皇权的依附品,靠皇权所衍生出来的,他们权力再大也没用。

明代宦官专权,为何无法威胁皇权?因为其只是均衡文官势力的工具

二、宦官有名无实,他们没有直接方式能获得军权,而间接方式也只是为了制约文官,没有威胁皇权的能力。

纵观古代窃居高位而皇帝无可奈何的宦官集团,例如东汉时期的十常侍可以把控禁军,势力遍于各州郡;唐朝的宦官们,不仅能够统军出征,还能身居节度使之职。而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掌握军权。但明朝的宦官不一样,他们虽然同样是权倾朝野,但有明一代的宦官们却没有军权,没有军权,就相当于没有护身符。

1、明朝时期的宦官也没有什么机会来获得军权,明朝时期宦官们可以选择的地方有司礼监和东厂这两个地方。先说司礼监,司礼监虽然可以参政,但是处理更多的是替皇帝批改公文,其中的典型代表还是天启皇帝时期的魏忠贤,替皇帝批改公文。从中可以看出司礼监只是处理政务,与军队没有联系。其实司礼监只是皇帝抛出来的与朝堂之上文官们对抗的一种势力,更多的作用是在朝堂之上与文官进行争辩。

明代宦官专权,为何无法威胁皇权?因为其只是均衡文官势力的工具

再说东厂,我们都知道明朝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锦衣卫,锦衣卫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特务,不过因为锦衣卫权力过大,所以后来的皇帝又创办由宦官们组成的东厂来制衡锦衣卫。东厂虽然权力不小,但是仍旧是类似于现在的特务组织,更多的还是打探消息,布置细作,所以明朝的宦官们依旧不能直接的获得军权。

而且明代的宦官集团由于要处理公务的原因,内部结构相当复杂,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网,往往也不能够一致对外,宦官集团之间也有争端,内部都争得半死不活,哪还有空管其他呢?

2、或许有人就会问,没有直接方式,但不是还有间接的吗?历史上很多太监都当过监军,明代也有,他们难道不可以依靠监军这样的身份来干涉军权吗?依靠监军的影响力,随着日后声望增加,他们难道没有机会掌握一些军权吗?

其实,宦官当监军往往是有名无实,因为皇帝不允许这些宦官们指挥作战管理军队,毕竟指挥、管理军队这些行为会为宦官们掌握军队提供基础,所以虽然说明朝皇帝们重用了宦官,但同时仍旧对宦官进行了严格的防范,避免出现汉代十常侍以及唐朝宦官那样的威胁。

明代宦官专权,为何无法威胁皇权?因为其只是均衡文官势力的工具

而且宦官们监军的身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为了均衡文官。明朝后期,军队统兵的大多数是文官,于是皇帝为了制约文官,就让宦官们以监军的身份来进行监督。最终促使文官宦官两股势力相互对抗,相互制约,避免一家独大,使得军权仍然握在自己手中。

而正是由于这些宦官们没有方式能够掌握军权,更多的是依靠皇帝而生存,所以尽管这些宦官权倾朝野,但是一旦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毫无疑问的就会被迅速的清理,而他们曾经的位置就会被新任皇帝身边的宦官所替代。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是大臣,宦官们更是如此。

总结

总的来说,明朝虽然宦官专权严重,但是因为依附于皇权,受制于军权,也就没有可能出现威胁皇权的情况了。其实宦官只不过是皇帝的代理人,是皇帝拿出来驾驭群臣,统治天下的工具,虽然宦官们严重危害了朝堂,大肆的攻击朝臣,但是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在皇帝的纵容以及默许之下才被推行的。所以他们的专权,我们姑且可以看作是是在皇帝容忍之下进行的专权,并不是肆无忌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