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怠政”期間的趣事。

我們的萬曆大哥被“國本之爭”搞得失意至極,他喜歡的妃子沒有如願上位,他偏愛的皇子也沒有入主東宮,這不得不說釀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遺憾。而“國本之爭”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並沒有因為長子朱常洛被立而解決,反而順勢愈演愈烈,比如,前朝官員洶湧的唾沫。這些才華橫溢的大臣上了癮似的奮戰在口誅筆伐抨擊各種朝政的第一線,吃了炫邁一般根本停不下來。神煩啊!萬曆哥哥的精神本來就很沮喪,再被這些“名嘴”逼迫折磨就臨近崩潰了,同時崩潰的還有他的身體,才三十歲就暮氣沉沉、了無活力。據記載,後來的萬曆大腹便便,需要太監幫他抬著肚子才能蹣跚前行。當時讀到這個記錄,我真的忍不住想笑,那得胖成什麼樣才得讓人幫他抬著肚子走,而且,得有怎樣的“保養”習慣才會養出那麼大的肚子!是惆悵無聊到只有黯然增肥了嗎。當時的萬曆,吵聲罵聲嘮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煩心。

“萬曆怠政”期間的趣事。


萬曆身心俱疲,他想逃避,這位機智的天子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理由,就像我們小時候不想上學就跟家長說肚子疼什麼的一樣。早在萬曆十四年,他就告訴內閣,朕病了,頭暈力乏,不能起那麼早上朝了。雖然萬曆身體應該是不怎麼樣,很多史料都有記載他的一些病症。不過肯定沒有差到長年臥床不起徹底不能料理政事了,因為遇到他想管的事,他的興致還是相當高漲的。這之後,他陸續推掉了享太廟、祈天祈福、接見大學士、處理奏疏等等他分內的一系列工作,龜縮在紫禁城最裡面不復出焉,這明顯就是故意的了!有學者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奏章投進去如同投進死人的墳墓,得不到任何輕微的回應,遍地的詬罵聲和反抗的革命,明神宗都無動於衷。”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萬曆怠政”。

我們可以根據記載試想想當時的情景,時任首輔的沈一貫大人寫到:“今(議論朝政)則通衢鬧市唱詞說書之輩,公然編成套數,抵掌劇談,略無顧忌。所言皆朝廷種種失政,人無不樂聽者,啟奸雄之心,開叛逆之路。”

明朝所謂的“市民文化”很發達,但是大多也是以影射、反諷等方法批評時事(比如大家都熟知的《西遊記》),到了萬曆怠政的巔峰時代,譏諷朝政已經是街頭巷尾、老少咸宜了,在那樣一個封建保守的朝代,如此“民主自由”蔚然成風,貌似不是什麼好現象。士大夫階層氣急敗壞地往嚴絲合縫的紫禁城塞進去奏疏,苦口婆心地告訴萬曆你的國家如何民變、兵變,一片殘破,這位最高領導人卻只是從容地與滿案文牘相顧無言,出奇地鎮定。

這就是傳說中如假包換的“淡定帝”吧?!我真佩服萬曆的耐性,他真有韌勁!無數大臣痛心疾首地呼喚大明集團的朱翊鈞總裁“尊重一下你的職業!”,萬曆基本上巋然不動。之所以是“基本”,是因為有個人還是煽起了萬曆巨大的怒火,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

萬曆十七年,這位勇敢剛直的官員雒於仁向皇帝上了本奏摺,就萬曆大人拒絕上班的事件發表看法,內容大膽,用詞犀利,直逼萬曆命門,奏疏寫道:“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者也,夫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

“萬曆怠政”期間的趣事。


四者之病纏繞於心,繫累其身,聖恙何時而可也!”很直白地說,皇上你不上朝是因為有病對吧?屬下看這病就在於,你,嗜酒、好色、貪財、愛發脾氣,想康復乃就別給自己縱慾過度,剋制點吧!乃要這麼下去,這鬼病啥時候是個頭啊?

雒於仁上這麼一封奏疏必定是下了死的決心的,要知道他一個大理寺評事,芝麻大的官,這樣從皇帝的私生活角度毫不客氣地罵人家貪財好色,懶惰還裝病,搞不好丟腦袋是分分鐘的事,而他正是希望以這樣玩命的方式激起君王的脾性。第一步他成功了,植物人一般的萬曆被他氣得大發雷霆,言官們的口水雖然密集,卻還沒人敢這樣對皇帝冷嘲熱諷的。發怒歸發怒,皇上還是有理智的,沒有立刻一刀宰了雒於仁,一是顧忌祖爺爺朱元璋曾定下不許任懲言官的祖訓,二是前朝的噴子們反應迅猛的勸解求情讓他難以下手。這口咽不下的氣,緩緩再算。

萬曆十八年元旦,萬曆召見內閣大學士開會,這會的內容很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兒呢?嘿,我們看看萬曆說了點啥。他先緩緩地道出,朕身子不好啊,足疾嚴重,頭暈目眩,最近愈發厲害了呢!患了不治之症也不一定啊。唉!大臣們忙說,皇上洪福齊天,還年輕呢,一點小病好好養養就會好了。萬曆嘆氣說是啊,前不久是好點了呢,不過……不過有個叫雒於仁的小官居然上書罵我,把我氣得病又加重了!說著把雒於仁那封逆天的奏疏拿給大臣們看,委屈地一一辯解,他說我嗜酒,可是誰不喝酒嘛,大家都喝他就罵我一個人;他還說我好色,專寵鄭貴妃,可鄭妃她就是很勤勞可愛,我才喜歡的呀;他說我貪財,我——我犯得著嗎?普天下都是我的,我要多少錢不行!他說我脾氣暴躁,我是因為宮人犯錯才懲戒的,難道大臣不懲戒家裡的僕人嗎?萬曆越說越委屈,讓大學士擬票,嚴懲這廝。這在大家看來簡直啼笑皆非,就像個小孩給人告狀,他怎麼罵我了可我本來就沒錯。碎碎念。可是這是大明宮廷——

天子,向內閣學士,撒嬌一樣地狀告一個八品小官,他罵我懶!但我就沒有!你們得給我出氣。

笑死人了。

“萬曆怠政”期間的趣事。


笑歸笑,皇帝受委屈了內閣得管啊。內閣首輔申時行是個著名的“太平宰相”,他最擅長和稀泥,大事化小,況且雒大人也是出於敬業,說的也是有些道理的。申時行耐心地勸導萬曆,你看姓雒的這小子一個芝麻小官,沽名釣譽之輩,你大明天子要跟他計較多掉價啊,皇上理他幹啥。反過來說,他這樣目無尊長皇上如果還可以寬宏大量,天下都會傳為美談!孰重孰輕,聖上三思呀。萬曆一想,也是,嚴辦這廝一時痛快,要落個不納諫殺忠臣之名就麻煩了,而且大學士票擬嚴懲雒於仁就要通過六科,六科那幫職業言官可不好惹,指不定罵得更多更糟心。於是萬曆默默嚥下了這口閒氣,讓申時行把這窩囊事一點點攪成稀泥。

最後結局是,大理寺逼迫雒大人自己遞辭呈,再將其革職,直接趕回了老家,也算是給皇帝報了捱罵之仇。

這事過後,萬曆並沒有被激得奮起努力,而是繼續悠哉地回到深宮練他的幽閉大法。對於他自己的臣民各種各樣的諷議,也逐漸產生了抗體。那這萬曆怠政一路留下的是什麼?這麼多大臣在罵他,他的王朝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而且,為什麼會有人說,萬曆怠政還是一種高明,甚至可以類比西方憲政?縮在宮牆後面的神宗,到底是個嘛模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