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這段時間,國內各省市疫情“持續零新增”。在家裡憋壞了的廣大網友,隨著陸續復工,終於可以放心出門,享受春光。

(厚黑小編:當然,還是要勤洗手、戴好口罩哦)

但是,在重疫區、在醫院,戰鬥還遠沒有結束。隨著疫情高峰過去,更嚴峻的心理問題正漸漸浮現。


重症患者陷入焦慮、恐懼的情緒,應激反應嚴重。他們想不通,“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只有我這麼倒黴?”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而對患者家屬而言,當抗疫戰火的硝煙逐漸散去,留下來的,是最親密的人的死亡所帶來的心理重創。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還有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前一秒說著想喝水的患者,甚至沒能等到醫生把水喂完,下一刻就突然去世。醫生在病床前哽咽流淚。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在這條微博下面,有專業醫生指出,這位援助漢口的醫生,可能是患了

「 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

PTSD這個詞,如果你也網上衝浪,一定不陌生。在微博上隨手搜一下,你能看到“飯圈PTSD”、“闊腿褲PTSD”、“作精PTSD”……甚至還有“抑鬱症PTSD”這種形容。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作為網絡用語的PTSD,是在形容一種“不想再看到了,再看要吐了”的心情。


但是,真正的PTSD,要比負面情緒嚴重得多。


它是由於親歷或現場目睹可怕的創傷事件,比如死亡、死亡威脅、重傷、性暴力等,而引發的一種精神疾病。


在抗疫過程中,一線的醫護人員,有些是第一次接診危重症患者;有些因為條件受限,只能眼睜睜看著患者病逝;有些在救治患者時,自身不幸被感染;

重症患者切身經歷著死亡的威脅,同時也在目睹他人的離世——“前兩天還打過招呼的病友,今天人已經沒了”;

還有一些患者家屬,在隔離中等待親人的歸來,卻等來了噩耗……

疫情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但Ta們是患PTSD風險更高的人群。

Ta們也可能會出現一些PTSD的典型症狀:

首先是“對創傷的再經歷


即使事件過去很久,仍然每時每刻在腦海中重新經歷創傷。醒著的時候,關於逝者、關於肺炎的各種想法在腦內反覆循環;入睡後,還常常做噩夢;越是不願再去想,越是停不下來。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其次是“迴避行為。


無論是人、地點還是回憶,只有與疫情有哪怕一點點關聯,Ta們可能都極力想要逃開。例如,新聞中那位醫生經常躲在房間不出門,患者阿姨不想回到沒有老伴在的家。

短暫的迴避的確可以減輕內心的痛苦感受。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迴避狀態,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

另外,在一線抗疫的人們,往往會處於“過度警覺”的狀態。情緒不穩、時刻緊張、高度焦慮,對周圍的人和環境異常敏感。

新聞中也提到,一些醫護人員可能會變得很容易激動、經常發脾氣、和人起爭執;還有一些醫護人員說,現在聽到“出門”、“聚餐”等關鍵詞,會緊張到哭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幾個星期到一個月,則可能有患“急性應激障礙的風險。


特別提示:PTSD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不可自診;本文僅為科普,不可作為診斷參考。如懷疑自己患病,需要去三甲醫院精神科或精衛中心就診。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除了上述症狀以外,PTSD還會讓人感到“未來從此可以一眼望到頭”


比如,一些新冠肺炎的患者和家屬,因為家庭破碎,感到極度的壓抑和絕望,覺得餘生再也不值得過。

再比如,一些受PTSD影響的醫護人員,看到近期輸入性病例數據增加,可能會陷入極度的擔憂,認為過去這幾個月的努力即將毀於一旦,從而對未來失去信心。

有研究發現,創傷事件發生後,比起其他的倖存者,那些發展出PTSD的人,更難想象未來有好事會發生。PTSD讓人深陷在過去的創傷裡,長久地無法走出來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如果你是患者、患者家屬、醫護人員


疫情過後出現PTSD的症狀,如何自助?


首先,你需要相信:你是有可能從創傷中修復自我的。


在遭遇創傷後,通過與這些負面的經歷相抗爭,人甚至有可能獲得“創傷後成長”,發展出更高的適應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識。

你可以嘗試以下兩個方法,來幫助自己從創傷中恢復

1.舒緩深層的情緒痛苦

你可以按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舒緩深層的情緒痛苦。

如果你願意向他人傾訴,你可以尋求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的支持,告訴Ta們你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你暫時缺乏社會支持,或是不願意採取傾訴的方式,你可以給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人寫信,寫下你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也可以寫信給疫情中的自己,告訴那時的自己,你經歷了很多,終於走到了現在。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2.恢復迷失的自我


如果你在疫情中經歷創傷,感到“無法走出來”,下面這項書寫練習可以幫助你逐漸與自己有價值、有意義的部分重建聯繫。

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這項練習: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如果你在努力嘗試自我調節後,仍然持續感到強烈的情緒痛苦,務必主動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幫助。

那麼,作為受疫情影響相對較輕的普通人,


如何更好地關懷身邊人


幫助Ta們儘早走出創傷帶來的影響?


如果你身在湖北等疫情較重的地區、身邊有從湖北等地回來的醫護人員、身邊有患新冠肺炎後痊癒的人,或是身邊有人因為新冠肺炎失去至親,你可以做這些事

1. 關照Ta們的身心健康

如果Ta們出現PTSD的症狀,或是抑鬱、焦慮等其他心理疾病的症狀,可以多加留意;

你可以主動詢問Ta們是否需要且願意接受專業的心理援助。但也要注意尊重對方的邊界,不要採取逼迫的、“為你好”的態度。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2. 提供社會支持


支持並不意味著逼迫對方向你傾訴,或是施以同情。

如果尚未出隔離期,可以在線上和對方聊聊家常;當對方主動想要傾訴的時候,安靜而專注地傾聽。

在隔離期過後,面對面的支持則是更有效的。你可以只是和對方靜靜地坐在一起,或是陪伴Ta做些和疫情無關的事,比如,放下手機,一起下廚做頓飯。


3. 幫助Ta們重建信任和安全感


一個最直接、實操的方法是,你可以幫助對方建立“日常規律,比如幾點睡覺、幾點起床、三餐規律、幾點扔垃圾、幾點打掃衛生……

這些規律的生活節奏會帶給經歷創傷的人一種安全感,幫助Ta迴歸當下的生活。


疫情高峰過後,他們的心理創傷才剛開始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想和大家說: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突如其來的疫病,帶走了太多人的生命。

如今,新冠肺炎在國內的高峰過去,但在全球各地仍繼續蔓延。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我,都是瘟疫之下的倖存者,是被守護著活下來的人。


所以,我們想要呼籲大家,更多地做出行動,更多地關懷和幫助那些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患者和患者家屬。


正如作家Robert Fulghum所言:


“我相信希望總是勝過經歷;

歡笑是治癒悲慟的唯一方法。

以及我相信,愛比死亡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