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網易財經 王冠蘇

炒美股的巴菲特說 “活久見”,並沒有錯,之前他這輩子,事實上只經歷過一次熔斷,還沒有A股股民的承受經驗豐富。

熔斷,是個技術活。回顧100年以來的經濟危機,熔斷的始作俑者美國,之前僅且僅只發生過一次。

而本輪2020年的美股四次熔斷,從大的批次上說,是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二次發生,世界歷史上的第三次。

美股四次熔斷亮瞎眼球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從來沒有從歷史中得到過教訓。

2020年本該是個浪漫的年份,但隨著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註定2020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除了疫情在全球不斷升級和油價閃崩,全球股市也陷入風暴之中。尤其是美股,在10個交易日內經歷了4次熔斷。

3月9日,美股開盤暴跌,標普500開盤跌7%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道指跌幅達到7.29%,引發全球股市巨震。

3月12日,道瓊斯指數開盤下跌7.35%,直接跌穿22000點;盤中標普500指數跌幅擴大至7%,觸發一週內第二次熔斷!

3月16日,美股開盤即再次熔斷,截至當地收盤,道指下跌2997.10點,跌幅12.93%,創下史上單日下跌點數紀錄;納指跌970.28點,跌幅12.32%;標普500指數跌324.89點,跌幅11.98%。

3月18日,美股早盤大幅低開,當天下午,標普500指數暴跌7.01%。觸發熔斷機制,市場暫停交易15分鐘。這也是十天來美股第四次熔斷。道指也跌破20000點。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有統計數據表明:標普500在過去7個交易日中日平均跌幅高達7.7%,為大蕭條以來的首次。

對比歷次的經濟危機,美股前所未有的四次熔斷背後,意味著美國市場史詩級的泡沫正在被戳破。

1929年經濟大蕭條

回顧20世紀,說到全球經濟的大事件,不得不提1929年席捲各國的經濟大蕭條。

1929年的經濟危機爆發之前,美國經濟是一片繁榮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藉助寬鬆的生產信貸政策,美國生產能力迅速擴張。1921年至1929年期間,美國經濟總體呈現增長趨勢,名義國民生產總值 從1921年第二季度的686.5億美元增長至1929年第三季度的1067.2億美元 增幅55.66%。同期美國製造業生產指數 從67點上漲至119點,漲幅77.61%。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美國名義國民生產總值(1920-1939年)

美國經濟1920年代的持續繁榮帶動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潮。1921年8月至1929年9月間,標普指數從54.8點上漲至237.8點,漲幅近3.4倍。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從85.25點上漲至362.35點,漲幅近3.25倍。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標準普爾公司所有普通股價格指數(1920-1939年)

1926年8月到1929年9月,股市走勢逐步背離實體經濟。在生產能力迅速擴張的同時,消費需求能力並沒有跟上,這種擴張遠遠超過了消費需求能力。這樣的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其龐大的生產能力找不到消費者。1929年10月24日股指大幅跳水,29日再次暴跌。從1929年9月到1932年6月,標普指數從237.8點下跌至35.9點,跌幅84.9%。道瓊斯指數從81.17點下跌至42.84點,跌幅88.67%。最終銀行虧損以及大規模的銀行倒閉,金融危機發生,股價大跌,美國的失業人口與大幅增加。從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連續出現了14個季度的經濟負增長,累計負增長為-68.56%。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1929大崩盤全景照

1929年的經濟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工業化國家。世界國際貿易從1929年的686億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億美元、1931年的397億美元、1932年的269億美元和1933年的242億美元。

1933年美國採取了羅斯福新政,通過整頓銀行、統制貨幣、改革銀行體系等措施,恢復銀行正常的信貸活動,力圖消除生產過剩,復興工業。儘管這些措施對經濟危機有一定程度上的緩和,但距離爆發已經5年的時間,美國經濟仍然復甦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戰爆發以後的1941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才超過危機前的1929年。

熔斷機制的推出:1987年美國“黑色星期一”

最近最火熱的經濟術語之一,就是熔斷機制,而熔斷機制這個概念正是起源於1987年的美國“黑色星期一”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1987年初,美股先迎來了開門紅,到當年夏天快結束的時候,道瓊斯指數躥升了近44%。

198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股票市場爆發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工業指數日內跌幅達22.6%,5000億美元蒸發,但由於沒有熔斷機制和漲跌幅限制,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這一天也被美國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這場股市下跌也波及到了世界,日經指數下跌202.32點,收於9097.56點,跌幅為2.18%。

1988年10月19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熔斷機制。所謂熔斷機制,也叫自動停盤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當股市跌到一定幅度之後,市場自動停止交易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分鐘,也可能是全天交易就此終止。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防範恐慌情緒進一步擴散,給市場帶來更大的衝擊。

從熔斷機制的推出,到應用,中間間隔了近10年。

首次熔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瞬間驚魂

歷史上,在本月之前真正觸發熔斷僅有一次,是在23年前: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18%,收於7161.15點。中間觸發了一次熔斷。不過,第二天道瓊斯工業指數大幅反彈337.17點,漲幅4.71%,收於7498.32點。

在20世紀80年代,東南亞各國憑藉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大量資本投資亞洲新興經濟體,同時各國紛紛推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吸引國外投資。80年代後期,亞洲各經濟體泡沫化嚴重,過度依賴出口,經濟主要依賴資本的積累和密集的勞動力投入,缺乏真正的知識進步和技術創新,也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

1995年,“新經濟”時代來臨,美國經濟復甦,美元開始升值。由於東南亞經濟體大多實行固定匯率制度,貨幣間接或直接與美元掛鉤,美元的升值帶動了與美元掛鉤的東南亞各國貨幣一起升值,嚴重降低了東南亞各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泰國出口從1995年的22.5%直降到1996年的3%,泰國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銀行壞賬大量增加,出口增長率大幅降低,收支失衡。 由於泰銖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且泰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較高,在外匯儲備大量流失後,被迫一再擴大匯率波動幅度。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1997年7月2日,由於一些個體大量拋售本幣,搶購外匯,泰國政府宣佈泰銖匯率自由浮動,實際上就是允許貶值,當天泰銖馬上大跌17%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衝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對於中國來說,政府沒有實行資本放開政策,從根本上阻斷了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流動性。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機構對泰國、印尼等國的信貸援助,支持東南亞國家經濟脫困,作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在國內,中國採取擴大內需政策,房地產和汽車等產業在此時開始發展壯大。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中國在經濟危機中的損失。

但對於美國來說,金融風暴的溢出效應傳至美股市場前長達數月,美股指數受到影響大跌。7月,標普500指數上漲了7%,但接下來幾個月在900-970區間震盪,而到了10月27日,當日暴跌了6.9%美股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熔斷,處於東亞金融危機漩渦中心的港指數在下跌了6%。

這次熔斷,算是一次瞬間的驚魂。之後,就沒有了。

2008環球金融危機

今年以前,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大的經濟危機就是2008年的環球經濟危機。在美國曆史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輸給1929年大蕭條

2000年網絡泡沫和911事件後,美聯儲採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國經濟發展。2001年至2003年間連續13次降息,使美國房地產市場需求迅速擴大,次級貸款也迅速發展不具備還款能力的貸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與此同時由於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美聯儲為防止通貨膨脹,2004年6月起又有連續17次的降息,不斷提高利率,次級貸款人無力償還房貸,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使金融機構面臨資金短缺.引發次貸危機。次貸危機使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購買的各種次級房貸衍生品大幅縮水,投資公司因資不抵債而破產,次貸危機演化為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的最“高潮”當然要數雷曼兄弟的倒閉。雷曼兄弟是一傢俱有160年曆史的金融機構,2008年,這家投行的股價從高位已經下跌了80%。9月14日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國聯準會拒絕提供資金支持援助後提出破產申請,而在同一天美林證券宣佈被美國銀行收購。最終雷曼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金融企業倒閉事件,倒閉時持有的資產超過6000億美元。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2008年的10月,股票加速下跌,標普500從10月1日到10月10日下跌了22%,沒有一天出現上漲。其中10月9日出現了放量暴跌。

四次熔斷前所未有,細數美股經歷的歷次股災

伴隨著金融“全球化”的不斷髮展,國家間的貿易往來和金融市場聯繫更加密切,尤其是在1997年之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全球金融資本的總部,通過美元這個國際貨幣體系的硬通貨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組織等國際金融組織將全世界金融體系聯繫在一起,使得在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很快便波及到其它國家。歐洲也尤為嚴重,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歐元區國家出現主權債務危機,國家資不抵債。不管是金融行業,還是實體產業都難以正常運轉,失業率高漲,社會保障大幅下降。還有一個典型的事件是冰島瀕臨破產,2008年GDP不足194億美元的冰島負債超過1383億美元,冰島銀行向海外發放大量貸款,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四大銀行資不抵債,冰島也瀕臨破產。

2009年2月美國通過一項總額高達8190億美元的拯救美國經濟的新經濟刺激方案,這是美國自“大蕭條”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刺激方案。隨著美國經濟刺激方案的實施,以及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央行,瑞士銀行等向金融系統大量注資並實施降息策略,世界經濟危機逐漸趨於緩和。

儘管2008年美國的危機極大,但是美股市場並沒有發生真正的熔斷。因此,近期美股發生的四次熔斷,事實上市美國曆史上的第二、三、四、五次熔斷。

近期前所未有的四次頻繁熔斷背後,意味著美股市場史詩級的泡沫正在被戳破。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