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記丨山區•老區•疫區

文丨楊德振

作家手記丨山區•老區•疫區


大別山在中國雖然算不上幾大名山,但它連綿千里,層巒迭嶂,滿目蔥蘢鬱芳。它東接安徽,北臨河南,南與西盤踞在湖北黃岡境內。大別山逶邐峻秀,巍峨聳立,林深茂密,是中部地區天然屏障和“大氧吧”,是長江和淮河的“小源頭”;山水相接,人傑地靈,養育著數百萬勤勞、樸實、善良的老百姓,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在中華文明史上和中國近代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大別山子孫的我,深深地熱愛和眷戀著這個美麗神奇而又多災多難的地方。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別山以她那飽滿、豐沛的乳汁養育著鄂豫皖三省交界處上的數百萬人民;包括養育著我二十幾代的楊氏祖先和族人,也包括養育著世居在大山裡的各種姓氏和眾多子孫。她以那堅韌的性格、挺拔的身軀、無聲的呵護,托起和承載著山區人民的幸福與未來;還鍛造了廣大山區人民堅毅、良善、勤勞、正直的稟性,保護著一代又一代子民繁衍生息,生生不息,安居樂業。使子民們雖深處山區,卻可以無限地享受著她的恩賜和福祉。山上出產豐富,資源眾多,是山區百姓取之不竭的“聚寶盆”。

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山區面貌日新月異,今非昔比,山區交通更是四通八達,僅麻城一個縣級市,就有兩個火車站,一個高鐵站,一個民用航空機場,這在全國眾多的縣市中是非常罕見的。老百姓原先“靠山吃山,靠天吃飯”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大別山山區各市縣區成了全國勞務輸出的最大貢獻者,各市縣的GDP有三分之一來自勤勞而又聰明實幹的山區務工人員貢獻的。

如果說山區的“桂冠”是大自然恩賜的,那麼“老區”的“桂冠”則是山區大自然養育出的英勇而堅貞的英雄女兒給“加冕”的。在共和國的建立中,這裡既是劉鄧大軍的棲息地、根據地,也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從這裡走出了幾百位共和國的開國將軍,誕生了兩位國家主席。歷史尤其不能忘記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大別山山區的英雄人民前赴後繼參加抗日鬥爭和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鬥爭,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犧牲了數十萬英雄兒女,有的村大部分人參加了革命,留下了老人小孩,後被國民黨洗劫、血腥屠殺,整村整村的人一個不剩,百里孤魂遍野,滿目瘡痍……往事不堪回首,崢嶸歲月,苦難輝煌,大別山因此而成為共和國與井岡山齊名的大山,實乃名至實歸。新中國成立後,大別山地區各市縣均被授予“革命老區”的光榮稱號。身為“老區”人民的子弟,我和父輩們身上揹負著祖輩們的無限榮光,享受著黨和國家給予的無限福祉和政策照顧,深為榮幸和自豪。

我的父母已近耄耋之年,依然生活在“老區”中,過著自足有餘的生活。國家減免了幾千年流轉下來的一切農業稅項,還每個月給予他們一定金額的養老金和生活補助,使他們在“老區”頤養天年,無憂無慮。我們做子女亦感欣慰。

大別山是山區、是老區,這在全國人民的心中已定型定位。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來的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又給這裡強行地加戴了一頂帽子,那就是“疫區”的帽子。因為這裡毗鄰爆發地武漢較近,數以萬計的大別山兒女從武漢打工回來,給純淨的山區、光榮的老區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傳染風險,使這裡成為了湖北的一個嚴重的“疫區”。青山默默,寒夜寂寂,樹木沉沉,形勢嚴峻,人命關天。繼武漢封城後,黃岡和麻城相繼封城。從“山區”、“老區”一下子蛻變成了“疫區”和"戰區”。廣大的山區人民並沒有消沉、驚慌失措,更沒有自亂陣腳、任性失控,而是發揚了老區人民勇往直前、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積極配合政府和各級衛生防疫機構進行自我隔離,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不出門、不串門、不扎堆、不打牌。年年的春節裡,大別山裡都是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人流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唯獨今年,正月裡安靜得只聽到風聲和鳥叫聲,默默青山可作證,寂寂寒夜可作證,沉沉樹木可作證。

我喜歡山區,熱愛老區,討厭"疫區"的稱謂。山區給我靈性和純樸,老區給我精神滋養和靈魂擺渡,唯獨“疫區”這一稱謂帶給我的是惶惑、苦惱和悲慟。

時下,大別山廣大地區的人民依然在努力奮戰甩掉“疫區”這頂不舒服的帽子。相信假以時日,大別山春花爛漫時,就是“瘟神”無處藏身之時。山區重獲妖嬈的春光,老區重拾光榮的桂冠,我和山區人民可以自由舒展地去擁抱遲來的春天。

作家手記丨山區•老區•疫區


2020年2月24日於老家楊家河村

作者簡介:楊德振,廣東作家、酒店職業經理人、心智研究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