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開學了,你覺得學校對小學生要有哪些防護措施來保證孩子的安全?

我為你詠歌A1


教育部認定開學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二是社會家長都認為,或者絕大多數同意說現在開學是安全的。三是開學以後必要的防控物資和條件都是到位的。

如果開學了,肯定是滿足了上訴要求。第一,必須的防控物資,比如口罩、消毒水、體溫計等物質保障措施是基礎。

第二,會建立相應的防護制度。比如,每天早上學生上學時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體溫檢測,上課就餐安排單人單桌,每天定時通過廣播班會等形式宣傳防控新冠病毒的知識,每日完成學生身體狀況的臺賬,分批次就餐和上下學,放學時教師應更嚴格的進行路隊護送,每日對校園進行消毒,等等。

第三,完善應對新冠病毒的應急預案,進行防控新冠病毒的應急演練。

病毒傳染性太強,如果學校有一人中招,後果都很嚴重。所以,我認為不可貿然開學,開學前應做好一切準備,你覺得呢?




露老師是好老師


教室定期消毒,但是濃度一定要適度!

課下儘量佩戴口罩!

嚴格對每個孩子的體溫進行檢測!應組織後勤或者科任老師組成校園檢測小組!

放學時要求接送的家長儘量佩戴口罩!

採取分時段上學、放學,避免人員大量聚集!

學生儘量不外出就餐!

暫時想到這些,朋友們補充吧!



老張講數學


第一,備齊體溫槍,消毒液和消毒用具。堅持每天對辦公室和教室、廁所消毒,而且開學前校園各個角落徹底消毒。

第二,教室課桌單人單桌,間隔一米,而且錯峰開學,師生戴口罩上課。

第三,堅持體溫晨午撿制度,班主任負責到位。

第四,增加洗手地方,引導小朋友勤洗手,便後必須洗手。

第五,每天上下午定時開窗戶通風。


瑕不掩瑜865


近期部分省已經明確具體開學時間,但是大部分家長朋友還是心有顧慮。於此,我以教育者身份來談談開學後我們學校該如何做才能確保學生的安全。

一,利用電子屏、宣傳欄、班班通等設備科普新冠肺炎知識。學校的宣傳設備建議更換一大部分內容,大部分都應該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有關,介紹科普知識。

二,開始晨午檢制度(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採用先進設備)。學校設立嚴格的晨午檢制度,認真測量體溫,一旦孩子體溫異常,要立刻上報,並馬上隔離!除了晨午檢,晚上孩子也都要在家裡檢查體溫。

三,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學校設立嚴格的消毒制度,每天都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對學校進行消毒,同時每天也都安排專門人員檢查學校的通風情況。

四,制定應急預案,成立應急小組。

這是一種總攬全局的準備工作。學校對開學之後的工作,從人員安排、流程秩序,到突發事件預測及處理等,都先要進行細心研判,細緻規劃,並要求責任落實到具體個人。此外,部分方案還要事先進行模擬演練,以保證開學時能順利實施,而不至於手忙腳亂。

五,設置臨時隔離室。

上學期間,如果發現體溫異常學生怎麼辦呢?應急預案中有考慮,就是要求學校設置臨時隔離室,將體溫異常的學生,先安排在臨時隔離室裡。臨時隔離室有一張床,有椅子與課桌,而且提前培訓相關應急人員與配備消毒物品。

如果發現體溫異常學生,處理流程是這樣的:第一步,轉移到臨時隔離室;

第二步,聯繫家長;

第三步,瞭解情況並登記;

同時對於發熱就醫的學生,學校也建立了跟蹤瞭解與復課證明制度,就是學校要了解學生病情及發展情況,如果出現疑似病例,要立即對接觸人員進行疏散隔離;而對於治療恢復健康的學生,需要醫院出具證明方可回校上課。

六,合理佈置學生座位。對於班級人數比較少的,可以採用單人單桌,對於人多的班級,也儘量拉開桌子,防止人和人之間離得過近!

七,全力宣傳搞好學生個人衛生。教師將班級分為幾個衛生小組,每天都有組長檢查小組內孩子的衛生情況,手,臉,頭髮,衣服!同時打掃好班級衛生。

八,開好校會與班隊會。組織學生通過教室多媒體瞭解如何預防病毒!每週都可以組織一次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班會,學生共同觀看,並說出感想及如何自我保護。








你的學習幫手


量體溫戴口罩這是是基本措施,最重要的是宿舍室內廁所操場車輛道路消毒努力消滅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病毒的擴散,必須瞭解每個學生家庭人員實際生活健康情況,做到學校每個人員的個人衛生和掌握每天涉及親密人員的健康狀態,如有意外隨時隔離停止上課,


各類真皮製品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最近也是在考慮孩子開學後的問題。

第一,重中之重的關鍵是在學校,學校應該指定響應的防範措施,寧可十防九空,也不可疏忽大意。孩子們開學後人員密集性較大,接觸較多,消毒、通風等基本的措施也必須堅守,天氣暖和了,無特殊情況下可長期開著窗戶上課。孩子們一般不習慣帶口罩,學校應指定相關硬性制度規範孩子們,體育鍛煉可適當加強,老師們也費心提醒孩子們多喝水,孩子們一貪玩容易疏忽喝水。

第二,上學放學的時間可適當錯開,避免高度擁擠。

總之,大家既盼著開學,也擔心開學,我們群策群議,以備開學時及時溝通交流意見。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