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陈蕴瑜故居是抗日英烈陈蕴瑜将军旧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村"郑家桥"至滇黔公路南侧约30米的"苑子头",始建于1923年,为一正两厢一照壁的典型屯堡民居,坐西北向东南,中轴对称。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9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93平方米,为穿斗式悬山顶石板盖顶的一楼一底石木结构建筑,正房较两厢略高,面阔5间,进深2间,厢房面阔3间,进深1间。正房前有60余平方米的天井,右侧依次为碓房、磨房、牲口圈和厕所。左厢房与小街相邻,朝门开于左厢中间。右厢后面原是花园,房屋四周有封火墙围定。正房大门门楣原挂有木雕吉瑞花草门簪花两朵;门楣上方原嵌有"忠孝仁义,信义和平"8个字;大门两侧花窗下依次为雕花裙板和阴刻木雕对联,左联尚存"读可荣身耕可粟"字样。正房与两厢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前后均有窗户,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故居大门

故居朝门呈"八"字形,为料石垒砌。上5级石梯进朝门,经过厅堂、穿格扇花门、进天井。朝门门楣悬挂蒋介石题书"忠烈可风"木质髹金匾额,门楼原垂吊8根透雕垂花柱,风檐板下有"寿"字纹风窗。朝门两侧石墙上砌有几个狭长形石窗,集观察了望、射击、通风采光之功能于一体,颇具屯堡民居的特点。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故居内部

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陈列有陈蕴瑜将军遗像、烈士证书、牺牲前写给家人的遗书以及牺牲后国民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军要人及地方贤达人士为纪念将军而题赠的挽词、挽联复印件,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报刊杂志登载的有关纪念文章。2000年4月,安顺地区行署将陈蕴瑜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游人开放。2005年9月,平坝县人民政府为故居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平坝县文物管理所为故居制作了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并上报有关部门。

陈蕴瑜烈士(1900—1938),贵州平坝人,国民革命军102师607团团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为掩护徐州会战大军,1938年5月下旬与日军精锐血战三昼夜,阵亡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并在烈士家乡贵州平坝天龙镇修建烈士墓、烈士祠、纪念塔。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辛亥革命元老平刚先生为陈蕴瑜将军遗像题字)


1916年肄业于贵州模范中学,后考入贵州讲武学堂第二期,1919年毕业后,历任黔军排、连长。1921年,孙中山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之役,随军援桂,攻克柳州有功,晋升为营长、团副,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长。1931年奉命出省考察军政,回黔后,先后任黔军第二十五军上校参谋,第3师副官长,贵州全省保卫团总部副官长兼军警督察处参谋长,后任第2师副官长,兼任过黔西、织金、水城、正安、思南、威宁等县县长。1935年,国民党中央势力入黔,黔军按中央军番号改编为国民党军102师,陈蕴瑜任1旅2团团长。抗战后,先后任国民党陆军102师607团团长和304团上校团长。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陈蕴瑜将军少年时期读书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102师奉命于1937年9月由河南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他沉着机智指挥607团躲过敌机空袭,顺利到达上海莘庄。10月下旬,部队奉命接替胡宗南部第十七军团第1军1师防务,行军途中先后被日军飞机、大炮、装甲汽艇、橡皮艇及五六百日军猛烈攻击,他临危不惧指挥部队打退敌军,顺利接替防务,并扼守苏州河畔蟠龙防地与敌血战十余日,使敌未能前进一步。对此,胡宗南曾致电102师"奋勇克敌,显树战功",607团居首功。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黔军参战部队旧照)

  当部队驻扎陈家桥时,陈蕴瑜家书中写道:"御侮抗敌,军人天职,成功成仁,自有天数。勿用过虑,万一不幸,为国而死,亦有价值。""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日寇欺侮我中华,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上阵杀敌,是我军人天职。现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之夙愿。"  日军侵占上海后,乘势西犯南京。1937年12月上旬,102师奉命扼守浦口、浦镇瓜埠防线,协同友军保卫南京。607团重点扼守浦口输渡要塞,阻截敌军沿浦口线北上,经艰苦鏖战,最终巩固了浦口防务,并掩护友军安全北撤。14日晚,部队奉命开往陕西整补,102师编归第8军指挥,陈蕴瑜改任304团上校团长。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美国战地记者1938年在陕西宝鸡正好遇见102师在此整训,这也是102师至今仅存的一批照片之一


日军侵占南京、济南后,组织陆海空军三十余万人企图打通津浦线,多路进攻徐州,第8军奉命开赴徐州前线参加会战。到达江苏砀山后,陈蕴瑜奉命率304团1、3营,战防炮1连由杨集向韩道口急进,到达韩道口即与日军快速部队遭遇。他指挥部队给敌以迎头痛击,取得了毁敌坦克5辆的胜利;并挥兵乘胜追击,缴获敌装甲汽车12辆,生俘驾驶兵2人,收复苇楼。  苇楼失守后,日军三次组织大于304团兵力五倍之敌疯狂反扑,致苇楼房屋多数被毁,304团官兵死伤过半,但该团坚持与敌血战两昼夜。在弹药业已耗尽、敌兵不断近逼的紧急关头,他临危不惧,亲临阵前指挥,成功打退敌两次反扑,胜利完成牵制敌人、掩护友军转移的任务后,决定乘夜突围。正值部署之际,日军发起了第三次猛扑,304团孤立无援,无法冲出重围,他遂率队与敌人短兵相接,血刃相拼,杀敌数百人,终不幸于5月23日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团伤亡惨重,中弹光荣殉国,血染沙场,忠骨永留安徽砀山,时年38岁。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成仁取义"的光辉篇章。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1947贵阳国民革命军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祭黔军忠魂)


陈蕴瑜殉国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追赠其少将军衔,发给其家属抚恤金,并在其家乡修建了衣冠冢、烈士祠、纪念塔。1938年10月3日,在天龙镇为其举行追悼大会,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蒋介石、林森、冯玉祥、何应钦、李宗仁等四十二人赠悼词和挽联。24人为其送了挽联、挽词。其中李宗仁挽联写道:"不以履险而却,不以险危而避,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壮烈牺牲,足以泣鬼神,动天地。"会后,送葬队伍唱起了悲壮哀歌:"烈士陈公蕴瑜,曾使倭奴丧胆,转战经万里,举步英名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壮烈牺牲,敬仰莫忘。"1942 年,在贵阳大南门外修建的国民革命军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座上,记述了其殉国事迹。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2015年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86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陈蕴瑜为革命烈士并颁发"革命烈士证书";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陈蕴瑜将军的家属颁发了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1年10月,陈蕴瑜烈士孙女作为辛亥革命后裔代表,应邀出席了贵州省政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2015年,陈蕴瑜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为告慰英烈在天之灵,在陈蕴瑜将军殉国八十周年纪念日之际,安徽省砀山县人民政府特在该县烈士陵园建造纪念碑一座,纪念陈蕴瑜将军。纪念碑碑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0二师六0七团团长陈蕴瑜将军抗战殉国纪念碑。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英勇抗击日寇、壮烈牺牲的陈蕴瑜烈士。


贵州安顺平坝陈蕴瑜故居

淞沪会战中,宝山战场上的中国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