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的簡稱“贛”是什麼意思?五嶺逶迤說象郡

從古至今一直有一個地理概念:嶺南地區。

這裡的“嶺”,指的是五嶺:越城嶺、揭陽嶺(一說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

這五座山大體分佈在廣西東部至廣東北部和湖南、江西南端的四省交界處,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橫向山脈,也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非漢族部落居住的地方。

秦末漢初時,它是南越國的轄地。

秦以前,對嶺南一帶,有多種稱謂。

《史記·南越列傳》載:“秦時已並天下,略定揚越,置桂林、南海、象郡。”

張晏在“揚越”下注雲:“揚州之南越也。”

戰國時的“揚越”,大致包括今兩廣及兩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嶺南交通不便,地廣人稀,並未成為楚國的勢力範圍。

秦時又稱嶺南為“陸梁”,《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

“正義”注云:“嶺南之人多處山陸,其性強梁,故稱陸梁。”

可見,“揚越”為較古之名,地域較廣;“陸梁”之名後起,專指嶺南。

江西省的簡稱“贛”是什麼意思?五嶺逶迤說象郡

《晉書·地理志·下》將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稱為“嶺南三郡”,明確了嶺南的區域範圍。

嶺南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範圍包括了今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地區。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

前文一 說過,虞,是上古時候大象的一個別稱。它的上古音讀作:gui(媯)。

前文二: 也說過,湖南道縣一帶,是夏朝時的有庳氏的祖居地。

有庳氏,就是有鼻氏,有象氏。由此向東,就是江西省最南端的大餘縣。餘,虞也,象也。而五嶺裡的大庾嶺,其實就是大虞嶺,大象嶺也。

大餘縣南面的丫山, 也是象山的意思。因此,象山東南方向一帶,古稱“象郡”。去過桂林的人都知道,那裡直到今天還有一座“象鼻山”。

江西省的簡稱“贛”是什麼意思?五嶺逶迤說象郡

象鼻山

江西省的簡稱“贛”,源於“贛江”。

上古時,崇拜大象的部落經常用大象來命名他們身邊的山川河流。

贛江,就是媯江,也就是象江。

音韻學的研究表明,贛字的上古讀音是gui, 也就是媯。媯是大象的一個別稱。

贛, 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裡:古送切,音貢。《說文》作贛。賜也。從竷省聲。金文作贛。《韻會》通作貢。

《禮·樂記》裡有:“子贛見師乙而問焉。”

正是由於“虞”和“媯”都是大象,贛字才在讀音上接近“媯”,而在意思上接近“虞”。而虞,又通“愚”,所以贛字也有“愚”的意思。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十》【心部】:贛,愚也。從心贛聲。陟絳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愚也。與上篆互訓。從心。贛聲。陟絳切。古音在八部。

上海話裡,到今天還把頭腦簡單,缺少心計的人叫“憨頭”,讀音為“戇鬥”。

總之,贛,媯,愚,餘,庾,虞。這些字的意思統統都指的是大象,是大象的記音字。

所以江西省的簡稱“贛”,正是大象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