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明月清風閣


明朝如果不滅亡,到1840年,或成為“列強”,肯定不會割地!答案很清晰。

只要明朝不滅亡,必然,與列強抗爭到底!根本不會割地,絕不會!

而清朝在1840年之所以幹不過列強,在於它入關後,四面楚歌,險象環生。始終處於四種局面中,即:困局、危局、敗局和殘局中,最後敗給列強,墜入“死局”。

所以,至始至終,他們幾代帝王之術,缺少了一樣極其重要東西,即“死局”破解之法!

危局+困局+敗局+殘局,如何化解?


入關後,清朝中前期,清政府被迫忙於平息各種叛亂、起義;如大小和卓戰爭,大小金川戰爭,陝甘回亂,吳三桂“三藩事變”,戰火不斷,尤其是噶爾丹發起的準格爾與清帝國的戰爭,曠日持久,不斷消耗著有限的資源。而戰爭帶來的消耗成了填不滿的大窟窿,對清帝國有限的生產資源消耗極大,以致於國家一貧如洗。

一部清帝國曆史就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戰爭歷史。

而歷時14年之久,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戰爭,規模好大,差點把清帝國直接幹趴下。

再加上,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天地會等貫穿始終,有清一朝,各民族的反清戰爭“反清復明”運動,風起雲湧,前赴後繼;這對清帝國形成了致命打擊。

所以,我說為什麼這麼龐大的一個帝國,到了晚期,已經虛弱到變成一頭“瘦死的駱頭”,各種資源在戰爭歷史中,被消耗殆盡。憑藉虛弱不堪的軀體,看似強大,卻是“外強中乾”,當面對列強的時候,一根稻草都可以把它壓倒。

分析箇中原因,有人把清帝國的衰弱,甩鍋給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認為是儒家不行,封建制度不行,導致清帝國腐敗無能。

但事實遠非如此。

下棋,最怕的局面是殘局,因為不好收拾。到晚清時期,清帝國面臨的殘局,其實是一種宿命。亦即是,以落後的部落部族文化為特徵的森林遊獵文化,入關後,根本適應不了中原王朝的發展環境。

最突出的就是,奴性意識被當成寶貝疙瘩藏著掖著,捨不得丟掉。

這種極其落後的制度,在入關後本該放棄,但卻被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多爾袞等人發揚光大了。

這種制度裡,最最落後的“奴性文化制度”被全面推廣,像瘟疫一樣蔓延,其結果就是國人的抵抗力被削弱了,整個身體,變成了一個軀殼而存在。著名學者,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周思源教授痛心疾首地指出,他們把人性中最落後最愚昧的一面,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奈何?仰天長嘆!因為,沒有精神信仰的奴性國度裡,在鴉片戰爭裡,還要經受到鴉片的一次次摧殘。

不堪重負的人們,沒有信仰,不知為誰而戰的人們,哪裡還能去抗爭?

說得不好聽的,英法聯軍攻打北京之時,慈禧下聖旨讓曾國藩勤王,一代大儒曾國藩心裡一樣沒有國家興亡的概念,他唯一想的就是儘快滅掉太平天國。於是,各種藉口拖延搪塞,總之不出兵!

這是一種普遍的病態的國民和臣民心理。從上到下,整個國家都生病了!要拯救它的只有太平天國戰爭和辛亥革命,他們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兩部曲。反列強更堅決,所以,他們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危局。

但是,清帝國已經無能為力。所以,有人甩鍋說,清朝的衰弱是“源自於元朝的倒退,明朝的衰落,”單靠自身的掙扎,身處漩渦,捱打是必然的。

看似有道理。但這是完全的“外因”,純粹是帶節奏,找背鍋俠“為失敗找藉口”。反而說明這些人對清朝的失敗沒有一點擔當精神。

話題再說回來,清帝國不行,誰行?

既然假設明朝沒有亡國,那麼,它的存在就必須有存在的理由。

它必須成功解決了明朝不會滅亡的三大問題:流民問題,起義問題,關外的滿洲問題。

它再也不用擔心有人反明三百年,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清朝,直到滅亡。

清帝國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的蒙古問題,卻沒有真正解決“中原問題”,不然,防漢制漢,何以貫穿始終?以致於無法全心投入地去面對西方文明的毀滅打擊?

小結:清帝國因為陷入循環往復的各種“不利”局面中,循環往復,險象環生,無法克服,最終不能破局,失敗在所難免。

所以,進入1840年的“明朝”能夠不能夠打敗列強,它必須有著清帝國並不具備的優勢。

我們稱之為“晚清時代”的“明帝國”。機會來了!

那麼,晚清時代的“明帝國”,如何謀局、對局並解局、破局呢?


一言以蔽之,這個明朝可以更清更明,專注破局!

第一,沒有了邊疆部落部族文化的干擾,經濟軍事等大環境進入清明時期。

第二,沒有文字獄的壓制,思想開放,文化空前繁榮。

第三,當西方文明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後,“明治維新式”的變革維新,發生概率90%,這必然會給中國帶來新的機遇,有機會躋身世界列強行列。

第四,君主立憲制與資本主義思想都有更多機會在中國提前生根發芽,成為晚明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在上述基礎上,發展到1840年,“晚明”會出現一個大放異彩的現象:

有著鮮明的東方民族特色的封建國家,引起了西方人的興趣,他們紛至沓來,與東方文明碰撞產生火花、炫目而讓人驚訝,新興的多元文化產生。

這個時代的晚明人,具有幾個特徵:富有,文明,積極,進步,那個被西方人斥之為“野蠻人的“韃靼”國家,造成的一切負面影響都蕩然無存。

由此催生的晚明人,更加追求近代生活方式,西方的民主與國家概念,迅速傳入國內,愛國主義下的熱情必然明顯超過清朝。

這樣,在與世界列強發生衝突後,會出現曠日持久的“全面戰爭”。

以“持久戰”為特點的“全民”戰爭,才稱得上全面戰爭,才能打贏西方列強。這一點,先天不足的清朝永遠比不了。

當戰爭短時間內失利後,並不會改變國人必勝的信念。

他們會勵精圖治,尋求變革,清朝失敗的戊戌變法,卻可以在晚明時代誕生一箇中國的“明治維新”時代!

無法克服“自身缺陷”的清帝國,註定無法破局!

你問我,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

因為滿清入關的部落部族文化特徵,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限制了它的發展:剃髮易服→禁錮思想→奴化教育→國人麻木→愚昧落後。

這正是清朝自始至終無法解開的死局:循環往復,造成清朝落後的根本原因!

思路決定出路,可有清一朝比之歷朝歷代更嚴酷的思想壓制,禁錮鉗制人的思想而詬病的“文字獄”下,出路在哪裡?凡此種種奴化人的精神“局面”下,帶來“愚昧落後”狀態,必然造成一個國家“家國思想”的缺失,產生高度集中的“君主專制”的泛濫。

這些落後性註定了清朝,“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然而,這是落後狀態下的部落部族特徵,而絕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封建制度問題使然。

所以,從1840年開始的鴉片戰爭第一次失敗,很多人只看到了落後狀態下的捱打屈辱歷史,卻忽略了清王朝自身根子上的原因。而這些是其固有的弊端,是它無法克服的!

辛亥革命推翻它,正是讓它“功成身退”,在世界性的民主潮流下,實現國家層面新的飛躍。

清朝入關,一個大貢獻,就在於它在前朝基礎上鞏固並發展了疆域,讓今天的中國版圖得到確立。

清帝國解不開的死穴,晚明帝國卻能一招制敵!


這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道理,自身修養不夠,還是讓賢吧!於是,清皇室“和平退位”,全身而退。

功過後人評,“實力不允許,皇帝親力親為”,能把國家發展好嗎?如此“大家長制”不把國家治理成一潭死水也就真奇了怪了。

如果是晚明,我們會看到皇冠上的國土如同戴上了一頂皇冠,熠熠生輝!

請看:俄國人的黃俄羅斯計劃徹底失敗!800人的囚徒軍隊早就被晚明軍隊扔進黑龍江裡餵魚了。從此,他們再也不敢南侵!

有人說了,明朝不黑,怎麼滅亡了?於是,用明朝滅亡的事實來推論1644年後,再過300年後的明朝會和清朝一樣?

能一樣嗎?

我看不可能一樣!因為,水是流動的!明朝也是要發展的!你確定300年後的明朝不會發展?只能說有些人的思維停留在“刻舟求劍”階段,用明末的結果,錯誤得出他們在300年後不能抗擊列強的假設!

明朝君王會仰天長嘯,再借我三百年,讓我重拾舊山河!

所以,看清了問題的實質,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新興的晚明帝國,也許來的晚了,但是來得更巧了!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好,全靠車頭帶。如同一個公司發展,原本是死水一潭,換帥後,因新掌門人的睿智進取,自然能帶領企業進入快車道而疾馳進發!

總之,如果是明帝國王者歸來,那麼,毫無疑問,晚清時代的屈辱歷史完全可以避免,根本不會割地賠款!

清帝國用自身的失敗所帶來的血的教訓,警醒了我們。而我們還必須記住一天條顛撲不滅的真理,戰爭的勝敗取決於人的因素!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用一個個偉大勝利回答了我們,印證了這條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